• 新华正版 配色设计原理与实践 陈敏 编著;朱淳 丛书主编 9787122271952 化学工业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华正版 配色设计原理与实践 陈敏 编著;朱淳 丛书主编 9787122271952 化学工业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41.81 7.2折 58 全新

仅1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敏 编著;朱淳 丛书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71952

出版时间2016-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1380500

上书时间2024-03-27

建德书局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敏,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专业教师不错讲师,1990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同年进入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从事专业教学工作至今。
二十多年的一线专业教学,积累并总结了一些色彩设计的教学经验及方法,参与了学校精品课程《色彩归纳》的建设工作,也编著过一些色彩设计的教科书。

目录
第1章认识色彩001
1.1色彩应用史001
1.2色彩的分类008
第2章色彩的形成011
2.1光与光谱011
2.2光的传播012
2.3色彩的成因014
2.4色彩与视知觉015
第3章色彩基本原理017
3.1色彩的概念017
3.2色彩三属性018
3.3色彩三原色019
3.4色彩的混合020
第4章色彩的表示与管理025
4.1色彩的表示025
4.2色彩的管理028
第5章色彩的对比与调和033
5.1色彩的对比033
5.2色彩的调和040
5.3综合对比044
第6章?色彩与情感心理047
6.1色彩的心理功能047
6.2色彩的联想与象征049
6.3色彩的情感059
6.4色彩的通感064
第7章?色彩的功能与形态065
7.1标准色与安全色065
7.2保护与掩护功能067
7.3能见度与注目性068
7.4人机界面的色彩070
7.5宜人的色彩环境071
第8章?色彩与材料073
8.1色彩与材质的关系073
8.2材料本色074
8.3着色加工082
8.4彩色印刷100
第9章?配色设计的管理和应用105
9.1企业形象与配色设计105
9.2品牌战略与配色设计106
9.3消费心理与配色设计110
9.4配色设计与拓展应用114
第10章?配色设计与流行色133
10.1流行色的生成、现象与特征133
10.2流行色的调查研究135
10.3配色设计的流行色体现138
第11章?配色设计表现技法139
11.1意念的表述139
11.2效果图140
11.3手绘色彩表现技法144
11.4计算机辅助配色设计148

参考文献154

内容摘要
本书旨在以遵循色彩理论研究、配色设计与实践并重为原则,并提供了大量详尽实例,使读者对色彩有进一步的认识。全书共分11章,主要讲解了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与情感心理、色彩的功能与形态、色彩与材料、配色设计与应用、配色设计表现技法以及很好配色设计案例等内容。
本书图文并茂,对艺术设计领域的设计人员、初学者及有意报考高校相关专业的考生有参考作用,也可满足各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需求。

主编推荐
本丛书共包括10本,分别配色设计方法与应用、展示设计入门与提高、设计思维与快速表达、设计师必学的心理学、产品设计手绘技法、人机工学与设计应用、纺织品图案设计与应用、平面构成创意与设计(第二版)、现代图案创意与设计、运动图形设计初步,可供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师生使用。本丛书是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精彩内容
在世界范围内,工业革命以后,由技术进步带来设计观念的变化,尤其是功能与审美之间关系的变化,是近代艺术与设计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变革因素。由此引发了多次与艺术和设计有关的改革运动,也促进了人类对自身创造力的重新审视。从19世纪末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Arts&CraftsMovement)所倡导的设计改革,直至今日对设计观念的讨论,包括当今信息时代在设计领域中的各种变化,几乎都与技术进步与观念的改变有关。这个领域内的各种变化:从设计对象、设计类型、空间形态、功能定位、材料选择、制造技术,到当今各种信息化的交互界面、设计手段、表达方式等,都是建立在技术进步和观念改变的基础之上。
原本在这一过程中几乎被排斥在外的中国,在上个世纪末,终于以一种靠前的速度,跨越了西方世界几乎徘徊了一百多年的过程,迅速融合到了这一行列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便是在几年之前出现的,这就是在国家对学科门类的调整中,以艺术学由一级学科上升为学科门类,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学科调整,其中艺术设计学科由原来的美术学二级学科下属的“专业”调整为与“美术”并列的一级学科。2011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抢先发售将设计学由原来的二级学科目录列为一级学科目录。这种由观念改变到体制改变的过程,反映了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增长。面对这样的改变,关键是我们的设计教育是否能为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提供合格的人才。
时至今日,设计的定义已经不再是仅用“艺术”与“功能”或“技术”的关系即能简单概括了。包括对人的行为、心理的研究;时尚和审美观念的了解;设计对象与类型的改变;对功能与形式新的认识;技术与材料的更新,以及信息化时代不可避免的设计方法与表达手段的更新等,一系列的变化无不在观念和技术上影响着设计的内容和方式。
在设计教育领域,最直接反映这种变化过程的,莫过于教材的更新和内容的拓展。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设计教育几乎都奉行着一种“统一”的规范,材料的编纂也是按照专业来限定的,虽然从专业的角度上有利于保证教学的专业深度,但同时也在无形中了专业之间的融合和拓展。而这种专业界限之间的“模糊”与“融合”正是当今设计领域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全球化的进程,已经对中国的设计教育的进步形成了一种“倒逼”的势态,经济大国的地位构成了对设计人材的巨大的市场需求。而设计教学能否跟上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材的更新与拓展。
本丛书的编纂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之下。与以往的设计专业教材优选的区别在于:以往教材的着眼点大多基于某一专业的范围,而忽略各不同专业之间课程的共同性特点;注重对某一特定专业的需求,而忽略了不同专业之间对知识融会贯通的可能性,因而造成应用面狭窄,教材类型单一,教学针对性差的状况。本丛书特别注重设计学科不同专业方向在基础课程教学上的共性特点,同时更兼顾到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融合,以及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合理衔接,从而形成开放性的教材体系。在每本书内容的设置上也充分考虑到各专业领域内的近期新发展,并兼顾到社会的需求。本丛书开放的系列涵盖不同专业基础教学的课程,并注意提供有特色和创意的新课程,以求打破原来设计教育领域内僵化的专业界限;同时注重于对传统艺术与工艺的重新发掘,为当代设计开启回溯传统经典的门户。
本丛书以课程教学过程为,以文字论述该课程的完整内容,同时突出课程的知识重点及专业的系统性,并在编排上辅以大量的示范图例、实际案例、参考图表及近期新很好作品鉴赏等内容。同时在编纂上还注重使受教育者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采用便于自主学习及循序渐进的教学梯度,能够适应大多数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还能够满足教学参考资料的需求。同时也期望对众多的从业设计人员、初学者及设计爱好者有启发和参考作用。
本丛书系列的编纂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领导和各位工作人员的倾力相助。希望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为中国设计教育铺就坚实的基础,并达到更高的专业水准。
设计,是造物的灵魂;亦是文明的物化。在中国文化伴随着中国经济而再次成为世界文化贡献者的进程中,如何构建起既符合现代生活需求,亦契合以人为本人文思想的设计教育体系,是设计专业的责任,也是时代的课题。

朱  淳
2016年5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