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正版 方法与案例 罗晓晖 著 9787567572027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华正版 方法与案例 罗晓晖 著 9787567572027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华书店直发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开票联系客服

24.42 5.4折 45 全新

库存84件

北京西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晓晖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72027

出版时间2017-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645082

上书时间2023-07-07

建德书局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罗晓晖,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学科主任、国学研究室主任,曾任成都七中语文备课组组长。著有《高中作文要义:思维、材料和技巧》《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高中写作新教程》《高中古典诗歌教程》等。

目录
序 / 001
第一部分 对文本解读的基本认识
第一节 什么是文本解读 / 003
第二节 文本解读的规范 / 008
第三节 解读案例 / 022
第二部分 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语义识别 / 047
第二节 文本事实梳理 / 063
第三节 语义关联性分析:文本内部的语义响应 / 070
第四节 “猜想—分析—印证”:从推测到断定 / 081
第五节 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分析的可靠性 / 087
第六节 文体要素的结构性关系分析 / 094
第七节 向文本提问:不是方法的方法 / 100
第三部分 语文经典篇目解读
鲁迅《藤野先生》 / 115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118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 123
鲁迅《故乡》 / 128
鲁迅《孔乙己》 / 132
朱自清《背影》 / 136
杨绛《老王》 / 139
琦君《春酒》 / 142
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 / 149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 156
曹文轩《孤独之旅》 / 159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 163
陶渊明《桃花源记》 / 169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174
张岱《湖心亭看雪》 / 179
宗璞《紫藤萝瀑布》 / 184
王鼎钧《那树》 / 190
郁达夫《故都的秋》 / 197
欧阳修《醉翁亭记》 / 204
孟子《鱼我所欲也》 / 208
周敦颐《爱莲说》 / 213
诸葛亮《诫子书》 / 218
诸葛亮《出师表》 / 223
韩愈《师说》 / 228
《诗经·蒹葭》 / 234
陶渊明《饮酒(其五)》 / 237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240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244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248

内容摘要
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本书以此为据点,分别从“对文本解读的基本认识”、“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语文经典篇目解读”三个方面,理论结合实践,对文本解读的规范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是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文本解读的结晶。

精彩内容
序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在学校从教25年,做语文教研员也近10年了。在我看来,同一本教材,“教什么”最见教师功力,这功力中有教师的勤奋,更有教师的学识,甚至还带着教师本人的生命气象。解读文本是解决阅读教学“教什么”的关键,而明晰“教什么”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普通教师,文本解读时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解读得过浅和随意,二是解读得过深或过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教研员,我邀请罗晓晖老师做过关于文本解读的系列讲座,分文体专题对教材文本进行解读指导。罗老师的文本解读,特别尊重文本,强调理性,提出了一系列文本解读的思想方法,提供了鲜活生动的解读案例,很受教师欢迎。但这还不能接近过瘾。教师们更渴望有一本可以常读常思的书,一本忠实于文本、客观理性、既有系统的方法也有直观的案例的文本解读的书,如百度地图那样精准地把教师们带到诠释文本的高地。终于,这样的一本书就要出版了。很荣幸,我成为这本书的位读者。更荣幸的是能为这本书写序,内心既忐忑又喜悦:忐忑的是自己才疏学浅词不达意,辜负了朋友的信任;喜悦的是这书能使不少语文人少走弯路和歧路,能让大家受益。反复研读书稿,每读完一节,仿若窥见读书之幽深门径,再回读那些熟悉的文本,竟常有“原来如此”的感叹、“豁然开朗”的惊喜、“通达无碍”的痛快;再以所读所思观课评课,亦能让教师们脑洞大开,深受启发;甚或因了书中路径,在帮助朋友的孩子解析中考、高考阅读材料时,更为得心应手、巧妙有效。我觉得本书具有以下特点:一、主张客观理性分析文本,具有逻辑的自洽性罗老师常常强调,“任何合理的解读,必须依据文本,任何结论,必须依据文本本身的信息得出”。他反对感性解说文本,主张言必有据,一切结论都必须严格立足于文本自身的信息,依循文本内在的思路结构。全书充满了理性精神,各案例中处处可见。二、主张文本解读尊重文本内部的整体性关联罗老师曾经说,“文本解读必须注意文本内部的整体性关联,任何一种解释,对这种关联性揭示得越充分、越全面,对文本的解读就越客观。即使是在文本中被有意或无意省略掉的文本空白,要由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去填补,但填补的内容也必须受文本整体结构及文本所要表达的主题的制约”。如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他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性粘合度和统一性进行了辨析:紫藤萝瀑布是由很多朵紫藤花构成的群体性意象。每一朵紫藤花之间,其关系可以被诠释为同根而生的“手足”。紫藤十多年前与如今的生命状态对比鲜明,本质上是一个揭露旧时代、歌颂新时代的主题。由于“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的认知导致花被威胁而不敢自由开放,这与“手足情”并不存在任何逻辑上和事理上的关联。因此,“手足情”是与上述主题脱节的。据此可知,“手足情”是文本的“杂音”,属于写作的瑕疵。在此说明,刚刚修订的部编本七年级新教材已经删除了关于“手足情”的文字,正好侧面印证了他此前的分析是正确的。三、解读方法可复制可操作本书对中学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进行了具体详细的解读示范,有可操作的文本解读路径和方法。无论普通读者还是语文教师,本书对读懂不同文体的文章都有方法的启发和思维的示范,读完后即可依样画葫芦,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还很有可能唤起读者细读文本的自我觉醒。我在读本书中已鲜明地感受到这一点,相信读者们也不会例外。四、阐释精到,充满理趣在解读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时,抓住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而分析出:全文的叙述是这个抒情的基础,而这个抒情是对全文叙述的一个点化。没有文化的长妈妈对“我”无私的、努力的爱,对应了地母的“仁厚”之德。但是长妈妈的生存境况是黑暗的,在社会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卑微的、被人无视的存在,对应了地母的“黑暗”。这样的分析,自出机杼,而又直切文本核心,接近能回扣住整个文本,不得不令人折服。又如对《蒹葭》中“伊人”的解读:“伊人”究竟在哪里?“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表明“伊人”所在的空间位置是不能确定的。……“伊人”的性别是不明的,其存在状态是似乎在又只是“宛在”的。但“伊人”能诱发追寻发生,可以反证“伊人”是美好的。“伊人”是被渴慕的对象,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理想、一种境界,它是美好的象征。我们心中好看好的,永远“在别处”,它可以被向往,但无法被抵达。这样独特的视角、精到的阐释和充满理趣的表达,总给人一种“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的联想。在追求准确解读文本的路上,我们多少人为“伊”消得憔悴。如今,蓦然回首,“伊”就在这里,不再只是被向往,也能够被抵达。作为同行,十年前他在成都七中的讲坛上,我仰视他;作为读者,他的一言一语如醍醐灌顶,我感激他;作为朋友,从相识相知到肝胆相照,我信任他。唐旭华 2017年6月17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