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文脉丛书(全96册 原箱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陕西文脉丛书(全96册 原箱装)

61275 6.5折 95000 全新

仅1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馥洁主编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60132

出版时间2021-0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95000元

货号2404

上书时间2024-02-29

建安文化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一地之文化孕育一地之人文,養護一地之精神。于一地如是,于一國更如是。因史而溯源流遠,因文而鑄精魂昌。北宋時期,陝西關中形成了一個以張載爲核心、以其創立的新儒學爲特征的地域性學術流派,史稱關學。後人將關學與周敦頤的濂學、二程的洛學和朱熹的閩學并稱爲『濂洛關閩』。歷史上的『關學』有『關中道學』、『濂洛關閩』之『關』以及『關中理學』三種概念。明確以『關中理學』界定『關學』的是馮從吾、張舜典,《關學編自序》『我關中自古稱理學之邦……題曰《關學編》,聊以識吾關中理學之大略云』。《關學編後序》『《關學之編》,少墟馮侍御爲吾鄉之理學作也……不載獨行,不載文詞,不載氣節,不載隱逸,而獨載理學諸先生。』《關學編》成書以來,『關學』爲『關中』理學被廣泛認可,本書則依《關學編》彙編而成。
歷史上『關中』概念大致有五種説法,《關中記》:『秦西以隴關爲限,東以函谷爲界,二關之間,謂之關中之地』潘岳認爲關中指函谷關與隴關之中的地區;程大昌在《雍録》中認爲潘説未盡,『徐廣注項羽關賽之語曰「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其説是也。』程大昌讚同徐廣對關中的界定;《資治通鑒》胡三省注:『秦地西有隴關,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臨晋關,西南散關。秦地居其中,故謂之關中。』|《資治通鑒》將關中界定在隴關、函谷關、武關、晋關、散關之間;顧炎武《日知録》:『古之所謂山西,即今關中……』顧炎武認爲關中是指太行山以西。以上五種説法不一,可以肯定的是,古代『關中』地理概念絶非今日『潼關與大散關之間,秦嶺以北、子午嶺和黄龍山以南的區域』。《關學編》及《續編》所載學者有來自陝西東部的臨潼、華陰等地,南部城固、南鄭等地,西部的郿縣、隴縣等地,北部鄜縣、宜川等地,中部卾縣等地,除此之外還有學者來自甘肅的天水、涇州、蘭州、秦州、肅州等地。馮從吾等人收録關學學者時,并未遵循古代『關中』的界定,也非現代學者對『關中』的界定,而是另外一種更爲廣泛的關中概念。
作爲地域性理學學派,關學乃是廣義上的理學,并未有嚴格的一脉相承的學源或思想傳承。張載殁後,關學學者或宗程朱,或宗陸王,或兼取二者及張載之學,恪守張載之學者鮮矣。《柏景偉小識》:『自宋横渠張先生出……然道學初起,無所謂門户也,關中人士多及程子之門。宋既南渡……許魯齋衍朱子之緒,一時奉天、高陵諸儒與其相唱和,皆朱子之學也。明則段容思起于皋蘭,呂涇野振于高陵……而陽明崛起東南,渭南南元善傳其説以歸,是爲關中有王學之始。……恭定立朝,與東林諸君子聲氣相應……』關學學風由道學轉爲朱子學,由朱子學轉爲河東之學、三原之學;陽明學崛起關中後又受東林學派影響,兼取程朱、陸王之學。『關中理學』的關學是由張載開創,但并不恪守張載之學的泛義理學學術流派。
馮從吾《關學編》開廣中理學史撰寫先河,首載孔門四賢,卷一載九人,卷二載救人,卷三載七人,卷四載八人,附傳十一人,共計四十八人。孔門四賢僅爲馮從吾追溯關中理學脉源,故《關學編》實載關中理學學者四十四人。王心敬《關學續編》具有强烈的關中理學道統意識『編關學者,編關中道統之脉絡也……正道統昌明之會,爲關學之大宗。至如伏羲之易畫開天,固宇宙道學之淵源,而吾關學之鼻祖也。』王心敬編伏羲、泰伯、仲雍、文、武、周公六聖于孔門四子之前,并編楊震于孔門四子之後。王心敬將此編分爲聖賢儒三等,『于伏羲六聖,則標目曰「聖人」;孔門四子,則曰「賢」自漢以後,則總目之曰「儒」』。王心敬《關學續編》將非關中人董仲舒載録其中,理由是董仲舒『以其老關中,且葬關中也』,鑒于董仲舒在儒學史上的學術地位與影響,本編書也遵循了王心敬這一做法。後周元鼎于《關學續編》中增補王心敬一人,故《關學續編》除《關學編》所載四十四人,另于卷一載伏羲等六聖,卷二除原編孔門四賢、張載等九人,增録董仲舒、楊震二人,附摯恂、馬融二人。卷六續增明儒馮從吾等六人,附七人,清代李二曲、王心敬二人,附十八人。共計九十一人。李元春續增《關學編》,删除孔門四賢及附傳三人,增補游師雄、明代劉璽等十四人、清代二十四人。賀瑞麟參詳柏景偉又續增《關學編》七人,『惟嘗于關學之人如劉伯容以下七人……然七人者,固關學之續也,柏君取而續之。二續之後,將刻以公同志。』如合馮從吾、李元春、賀瑞麟三《編》,其所載學者數量多達九十八人。本編書力所能及收録九十八人中二十四人的詩文别集、筆記雜著等作品,以期能全面展現關中理學發展歷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