卟啉自组装膜电化学
本店一律现货实物拍摄
¥
50
九品
仅1件
作者左国防、卢小泉 著
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11-09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库左1-1-1
上书时间2024-11-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内页干净 无勾划
- 商品描述
-
旧书品像标准因人而异,本店所定品仅供参考,请您见图片和描述后自定品相免挣议,(声明本店所有书籍均为二手旧书旧书售出 不退,对品相、到货时间要求过高的书友,请勿下单。 )。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左国防、卢小泉 著
-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9
-
版次
1
-
ISBN
9787311037147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1页
-
字数
3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卟啉自组装膜电化学》将自组装单分子膜和卟啉化合物有机结合,系统介绍了卟啉自组装膜的发展、特点、表征及其应用,尤其对卟啉自组装膜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阐述。
- 【目录】
-
第一章自组装单分子膜
第一节自组装单分子膜简介
1.自组装膜的类型
2.自组装膜的制备
3.自组装膜的结构
4.自组装膜的特点
5.自组装膜的表征
第二节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电极的电极过程动力学
1.Langmuir等温吸附
2.Fmnkin等温吸附
3.Temkin等温吸附
第三节自组装成膜过程动力学研究
1.自组装成膜过程动力学研究概述
2.分子自组装的基本原理
3.硫醇分子在不同单晶Au表面自组装的模型系统
第四节自组装膜长程电子转移研究
1.自组装膜的电子转移理论
2.电子传递距离对电子转移速率的影响
3.膜表面分子的设计和状态对长程电子转移的影响
4.硫醇自组装膜末端基团对其电荷输运特性的影响
第五节自组装单分子膜的性质和电化学行为
1.双电层结构和电容
2.自组装膜的稳定性和致密度
3.自组装膜的微结构和覆盖度
4.自组装膜的针孔型缺陷
5.自组装膜表面的酸碱性
参考文献
第二章自组装膜研究方法
第一节自组装膜电化学研究方法
1.循环伏安法
2.交流阻抗法
3.光谱电化学方法
4.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5.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
6.电化学发光技术
第二节自组装膜其他研究方法
1.自组装膜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
2.自组装膜非电化学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氧化还原自组装膜界面电子转移研究
第一节氧化还原自组装膜电子传递研究的电化学方法
1.循环伏安法
2.检测KET的Laviron法
3.Marcus密度态理论检测KEr
4.计时安培(CA)法
5.交互电流伏安(ACV)法
6.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法
7.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
8.间接激光-诱导温度跳跃(ILIT)法
第二节自组装膜上KEI电化学测量的氧化还原体系
1.金属茂
2.钌-胺络合物
3.锇-氮杂络合物
4.富勒烯(C60)
5.溶液中的氧化还原物质
6.金属簇
7.金属蛋白
第三节电子传递动力学的外球效应
1.溶剂及离子对效应
2.质子参与的电子传递(PCET)
第四节氧化还原自组装单层膜的结构
1.自组装膜的结构形式
2.自组装膜缺陷的电化学分析
3.自组装膜缺陷对电子传递测量的影响
……
第四章基于硅基自组装膜的分子电子器件研究
第五章自助装膜应用研究
第六章卟啉及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应用概述
第七章卟啉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
第八章卟啉传感器及金属卟啉模拟生物酶研究
第九章卟啉超分子化合物
第十章卟啉自组装膜概述
第十一章卟啉自组装膜电子传递性质研究
第十二章卟啉光诱导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以及卟啉自组装膜光电转换研究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内页干净 无勾划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