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策略丛书: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特征及模拟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策略丛书: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特征及模拟研究

按标题名购买,批量下载图片有时不对应,多本图片为其中一本,有问题请联系客服。

41.16 4.2折 98 全新

库存6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郝吉明、吕子峰、楚碧武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RJY1

上书时间2024-06-22

传xiang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郝吉明、吕子峰、楚碧武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2
  • 版次 1
  • ISBN 9787030430793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6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策略丛书
【内容简介】
  二次有机气溶胶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体健康、空气质量、气候变化等都有严重影响。《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策略丛书: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特征及模拟研究》系统地阐述了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概念、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及模型模拟等。基于外场观测的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数据,《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策略丛书: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特征及模拟研究》研究了典型地区北京的二次有机气溶胶大气污染特征,指认了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贡献大的挥发性有机物物种;利用烟雾箱实验系统,考察了二次有机气溶胶各主要前体物的气溶胶生成潜势,研究了无机颗粒物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影响规律;构建了甲苯光氧化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箱式模型,分别在箱式模型和大尺度的空气质量模型中引入烟雾箱实验量化结果,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评价。
【作者简介】
  郝吉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1946年生于山东梁山县。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981年获清华大学核环境工程硕士学位,1984年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现兼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与环境、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主持全国酸沉降控制规划与对策研究,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到主导作用。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推动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的进程。深入开展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成因及控制策略研究,发展了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推动我国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联防联控。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代表性著作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手册》、《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应用》、《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等。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缩略词及符号说明

第1章绪论
1.1大气中的气溶胶
1.2大气中的二次有机气溶胶
1.2.1SOA的前体物
1.2.2SOA的形成过程
1.2.3SOA生成潜势的表达方法
1.2.4影响气溶胶产率的因素
1.3我国颗粒物及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情况
1.4.SOA的研究方法
1.4.1外场观测研究
1.4.2实验室(烟雾箱)模拟研究
1.4.3模型模拟研究
1.5本书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2章大气SOA污染特征研究:IOC/EC最小比值法
2.1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2.1.1采样点的设置
2.1.2采样系统
2.1.3碳质组分OC/EC的测定
2.2北京市OC/EC浓度水平及时空变化
2.30C/EC相关性
2.40C/EC比值
2.5北京市大气环境中SOC的估算
2.6本章小结

第3章大气SOA污染特征研究:Ⅱ,气溶胶生咸系数法.
3.1.VOCs样品的采集分析及质量保证和控制
3.2.SOA的计算方法
3.2.1气溶胶生成系数
3.2.2光化学反应情景假设
3.2.3OH浓度的确定
3.3北京市高臭氧浓度期间SOA生成潜势的估算
3.3.1对苯和异戊二烯的处理
3.3.2.SOA浓度的估算
3.3.3.SOA化学成分的估算
3.3.4.SOA前体物的环境浓度生成潜势
3.3.5与相关研究的比较和讨论
3.4本章小结

第4章清华大学室内烟雾箱实验系统的构建和表征
4.1国内外的烟雾箱实验系统
4.1.1国外的烟雾箱实验系统
4.1.2国内的烟雾箱实验系统
4.2清华大学室内烟雾箱实验系统的构建
4.2.1.Teflon反应器
4.2.2空气净化系统
4.2.3注样系统
4.2.4分析检测仪器
4.2.5其他
4.3清华大学室内烟雾箱实验系统的表征
4.3.1清洁空气的表征
4.3.2气相物种在烟雾箱内沉积速率常数的表征
4.3.3颗粒物沉积的表征
4.3.4姻雾箱内紫外光强度的表征
4.3.5烟雾箱壁反应性的表征
4.3.6实验重复性的表征
4.4烟雾箱的清洗及实验的准备过程
4.5本章小结

第5章主要前体VOCs氧化生成SOA的烟雾箱实验研究.
5.1主要前体VOCs氧化生成SOA的机理概述
5.1.1芳香烃前体物.
5.1.2蒎烯
5.1.3异戊二烯
5.1.4长链正构烷烃.
5.2.SOA产率的计算和典型SOA生成实验的结果
5.3主要前体VOCs氧化生成SOA的研究
5.3.1各前体物SOA产率与相关研究的比较
5.3.2各前体物SOA产率之间的比较
5.4本章小结

第6章无机颗粒和SOA相互影响的研究:I.无机离子颗粒对间二甲苯SOA生成的影响
6.1对无机离子气溶胶的分类和选取
6.1.1无机离子气溶胶的含水特性.
6.1.2无机离子气溶胶的分类和选取
6.2无机离子颗粒影响的检验性实验结果.
6.3中性粒子和干燥酸性粒子对SOA生成的影响.
6.4干燥酸性粒子对SOA生成影响的原因
6.5本章小结

第7章无机颗粒和SOA相互影响的研究:Ⅱ,干燥硫酸铵颗粒对SOA生成的影响
7.1干燥硫酸铵颗粒对甲苯光氧化生成SOA的影响
7.2干燥硫酸铵颗粒对间二甲苯光氧化生成SOA的影响
7.3干燥硫酸铵颗粒对1,2,4.三甲苯光氧化生成SOA的影响
7.4干燥硫酸铵颖粒对d.蒎烯光氧化体系生成SOA的影响
7.5干燥硫酸铵颗粒对异戊二烯和正十.烷光氧化体系生成SOA的影响
7.6干燥硫酸铵颗粒对不同前体物影响不同的原因分析
7.7本章小结

第8章无机颗粒和SOA相互影响的研究:Ⅲ,硫酸锌和硫酸锰对甲苯SOA生成的影响
8.1硫酸锌对甲苯光氧化生成SOA的影响
8.2硫酸锰对甲苯光氧化生成SOA的影响
8.3硫酸锌和硫酸锰对SOA产率的影响.
8.4硫酸锌和硫酸锰对碳氢光氧化过程中SOA生成的影响机制
8.5本章小结

第9章无机颗粒和SOA相互影响的研究:Ⅳ,硫酸亚铁对光氧化SOA生成的影响
9.1硫酸亚铁对a.蒎烯光氧化过程中SOA生成的影响
9.2硫酸亚铁对甲苯光氧化过程中SOA生成的影响
9.3硫酸亚铁对a.蒎烯和甲苯光氧化过程中SOA产率的影响
9.4硫酸亚铁抑制光氧化SOA生成的机理推测
9.5硫酸亚铁和硫酸铵混合气溶胶种子对SOA生成的影响
9.6不同湿度条件下硫酸亚铁对a.蒎烯光氧化SOA生成的影响.
9.7本章小结

第10章无机颗粒和SOA相互影响的研究:V.SOA与碳黑颗粒压缩重构的关系
10.1团簇状碳黑颗粒的微观结构及描述
10.1.1团簇状碳黑颗粒的微观结构
10.1.2团簇状碳黑颗粒的描述
10.2SOA生成体系中团簇状碳黑颗粒的压缩重构
10.2.1甲苯光氧化体系
10.2.2a蒎烯臭氧氧化和光氧化体系
10.2.3间/对二甲苯1,2,4三甲苯和正十.烷光氧化体系
10.3非SOA生成体系中团簇状碳黑颗粒的压缩重构
10.3.1烟雾箱背景颗粒物的生成
10.3.2丙烯臭氧氧化体系
10.3.3丙烯光氧化体系
10.4副起团簇状碳黑颗粒压缩重构的可能物种
10.4.1非SOA生成体系
10.4.2.SOA生成体系
10.5对大气环境的意义
10.6本章小结

第11章碳氢光氧化生成的SOA的吸湿性特征.
11.1d.蒎烯光氧化过程中生成的SOA的吸湿性
11.2气溶胶种子存在下a.蒎烯光氧化过程中颗粒物的吸湿性
11.3d.蒎烯光氧化生成的颗粒物的吸湿性在老化过程中的变化
11.3.1a蒎烯光氧化SOA的吸湿性在老化过程巾的变化
11.3.2气溶胶种子存在下SOA吸湿性在老化过程中的变化
11.3.3a蒎烯光氧化生成的颗粒物在老化过程巾的组成变化
11.4本章小结

第12章甲苯光氧化生成SOA的箱式模型研究.
12.1甲苯光氧化生成SOA的箱式模型构建
12.1.1模型构建概述
12.1.2气相模块的构建.
12.1.3气相/颗粒相分配模块的构建
12.1.4过氧化半缩醛生成模块的构建
12.1.5干燥硫酸铵影响模块的构建
12.1.6烟雾箱辅助机理模块的引入
12.2箱式模型模拟与烟雾箱实验结果的比较
12.3箱式模型模拟不同因素对SOA生成的影响
12.3.1温度的影响
12.3.2[HClo/NO]的影响
12.3.3干燥硫酸铵表面积浓度的影响
12.4本章小结

第13章Model3/CMAQ模型中SOA模块的初步修改
13.1空气质量模型Models3/CMAQ简介
13.1.1CMAQ模型的结构特点与应用
13.1.2CMAQ模型巾SOA的计算方法
13.2CMAQ模型的设置及输入参数
13.2.1模拟域模拟时段和排放数据
13.2.2.MM5和CMAQ模型的设置
13.3CMAQ模型SOA模蛱的修改及结果.
13.3.1对SOA模块的修改
13.3.2模拟结果
13.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