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前沿图谱:知识可视化的探索(第二版):知识可视化探索
  • 科学前沿图谱:知识可视化的探索(第二版):知识可视化探索
  • 科学前沿图谱:知识可视化的探索(第二版):知识可视化探索
  • 科学前沿图谱:知识可视化的探索(第二版):知识可视化探索
  • 科学前沿图谱:知识可视化的探索(第二版):知识可视化探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科学前沿图谱:知识可视化的探索(第二版):知识可视化探索

60 4.7折 128 九品

仅1件

安徽阜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陈超美 著;陈悦、王贤文、胡志刚 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7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1-2

上书时间2022-04-19

敬哥哥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陈超美 著;陈悦、王贤文、胡志刚 译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7
  • 版次 2
  • ISBN 9787030410078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7页
  • 字数 42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美]陈超美
【内容简介】
  《科学前沿图谱:知识可视化的探索(第二版)》从跨学科的视角探索了知识可视化的历史进程及其最新进展。从无形学院和库恩竞争范式,到运用可视化技术绘制知识结构图谱,再到科学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兴盛与衰落。通过大量色彩丰富的图片,深入浅出地将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原理、方法及技术娓娓道来。
  《科学前沿图谱:知识可视化的探索(第二版)》既涉及简单易学的可视化步骤和模型,也包括应用于实际的具体案例分析,是一本对于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可供科学政策分析机构、投资机构、咨询公司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高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陈超美,男,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计算与情报学学院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客座教授(2002~2008),Drexel-DLUT知识可视化与科学发现联合研究所(美方)所长。研究方向为信息可视化、知识可视化、科学前沿图谱和科学发现理论,被国内外同行专家评价为当代信息可视化与科学知识图谱学术领域中的国际顶尖学者和领军人物之一。1999年率先发表了该领域第一部专著,2002年创办InformationVisualization期刊,同年获国际美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会和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引文研究奖”(CitationResearchAward),2004年开发了目前广泛使用的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2005年提出信息可视化领域的10大待解问题。
【目录】
译序

自序

第一章科学知识的动态特征
1.1科学前沿
1.1.1竞争范式
1.1.2无形学院
1.1.3概念革命
1.1.4追溯
1.2视觉思维
1.2.1格式塔理论
1.2.2著名的地图
1.2.3巴别塔
1.2.4外层空间的信息
1.2.5“这不是一个烟斗”
1.2.6格式塔心理学
1.2.7信息可视化与可视化分析
1.3绘制科学前沿
1.3.1科学图谱
1.3.2竞争范式的案例
1.4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宇宙图谱
2.1绘图学
2.1.1主题图
2.1.2地形图和照相绘图法
2.2陆地地图
2.3天体图
2.3.1天体模型
2.3.2星座图
2.3.3宇宙图谱
2.4生物图谱
2.4.1DNA双螺旋结构
2.4.2针灸图谱
2.4.3基因组图谱
2.4.4流感病毒蛋白质序列图

第三章关联映射
3.1关联的作用
3.1.1我们可以试想
3.1.2认知图的起源
3.1.3信息可视化
3.2结构识别
3.2.1主题模型
3.2.2寻径网络尺度
3.2.3图像间相似性的测度
3.2.4抽象结构的可视化
3.2.5知识演进模式和趋势的可视化
3.3降维
3.3.1几何相似
3.3.2多维尺度分析
3.3.3个体差异分析
3.3.4线性近似——等距映射
3.3.5局部线性嵌入
3.4概念图
3.4.1卡片分类法
3.4.2聚类
3.5网络模型
3.5.1六度分离理论
3.5.2随机网络模型理论
3.5.3厄多斯数
3.5.4语义网络
3.5.5网络可视化
3.6小结

第四章探寻轨迹
4.1信息空间的足迹
4.1.1旅行推销员问题
4.1.2虚拟世界中的搜索
4.1.3信息觅食
4.1.4觅食过程建模
4.1.5用户的轨迹
4.2小结

第五章科学知识的结构和动态
5.1马太效应
5.2词的图谱
5.2.1共词图谱
5.2.2包容指数和包容图谱
5.2.3RISC个体发生学
5.3共被引分析
5.3.1文献共被引分析
5.3.2作者共被引分析
5.4HistCite
5.5专利共被引
5.6小结

第六章跟踪竞争范式
6.1信息科学中的领域分析
6.2对胶原蛋白研究的纵向研究
6.3大灭绝争论
6.3.1白垩纪-第三纪界线事件
6.3.2物种大灭绝
6.4超大黑洞
6.4.1活跃星系核范式
6.4.2AGN范式的发展
6.5小结

第七章寻迹潜在知识领域
7.1主流知识与潜在知识
7.2知识发现
7.2.1未被发现的公开知识
7.2.2潜在知识领域的可视化
7.3案例一:斯沃森的影响
7.4案例二:寻径网络的影响
7.4.1主流知识领域
7.4.2潜在知识领域
7.5案例三:疯牛病(BSE)和变异型克雅氏病(VCJD)
7.5.1主流知识领域
7.5.2锰-铜假说
7.6小结

第八章绘制科学图谱
8.1系统摄动与结构变化
8.1.1早期迹象
8.1.2结构变化模型
8.1.3结构变化指标
8.1.4统计模型
8.1.5复杂网络分析(1996~2004)
8.2再生医学
8.2.1科学计量学评论
8.2.2结构与动态
8.2.3系统级指标
8.2.4新趋势
8.2.5经验教训
8.3论文撤销分析
8.3.1撤销文献的研究
8.3.2撤销的时间
8.3.3被撤销文章的内容
8.3.4自闭症和疫苗
8.3.5小结
8.4全域科学图谱和叠加图
8.4.1科学学科图谱
8.4.2跨学科和相互叠加
8.4.3双图叠加

第九章可视化分析
9.1CiteSpace软件
9.2Jigsaw软件
9.3Carrot软件
9.4电力网络分析
9.5ActionScienceExplorer(iOpener)软件
9.6对2002年“十大挑战”的修改
9.7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