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礼背后的中国技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献礼建国75周年工艺美术 讲述中国故事
  • 国礼背后的中国技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献礼建国75周年工艺美术 讲述中国故事
  • 国礼背后的中国技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献礼建国75周年工艺美术 讲述中国故事
  • 国礼背后的中国技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献礼建国75周年工艺美术 讲述中国故事
  • 国礼背后的中国技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献礼建国75周年工艺美术 讲述中国故事
  • 国礼背后的中国技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献礼建国75周年工艺美术 讲述中国故事
  • 国礼背后的中国技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献礼建国75周年工艺美术 讲述中国故事
  • 国礼背后的中国技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献礼建国75周年工艺美术 讲述中国故事
  • 国礼背后的中国技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献礼建国75周年工艺美术 讲述中国故事
  • 国礼背后的中国技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献礼建国75周年工艺美术 讲述中国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礼背后的中国技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献礼建国75周年工艺美术 讲述中国故事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献礼之作,通过对国礼的深度挖掘和展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深入挖掘国礼背后的精湛技艺与文化底蕴,展现中华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与非凡价值。

63.7 98 全新

库存20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董彬 主编

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14025897

出版时间2024

装帧精装

定价98元

上书时间2024-11-20

润言考古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本书为献礼建国75周年重要节点策划的聚焦工艺美术题材的口述作品,通过在
京工艺美术大师口述,阐述国礼制作工艺、设计思路及制作过程中经历的难事
趣事和工艺师心态、状态转变。通过这些故事叙述,读者能更深入了解国礼背
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展现工美大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的历程与成果。"
主编:董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主任编辑,参与制作《国家宝藏》《了不起的考古发现》《文旅中国》等节目。 摄影:北京工艺美术研究院,是北京市唯一从事北京工艺美术理论研究的市级专业机构。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献礼之作,通过对国礼的深度挖掘和展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深入挖掘国礼背后的精湛技艺与文化底蕴,展现中华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与非凡价值。

"序言  常沙娜

《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  郭鸣
《繁花》手包  袁长君
《丝路绽放》雕漆赏盘 李志刚
《和美》纯银丝巾果盘 孟剑锋
《丝路神骏》珐琅摆件 秦思
《五月盛放》花丝錾刻毛毡手包 王晶晶
《绽放共荣》捧盒     吴燕
《繁花》手包         宋玉
《月季花》京绣手帕   金馨"

"目前,世界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民族,都在强调自己的
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即使是那些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
品,人们也在寻找一种属于自己文化的语言、亲切熟悉的造型,
更何况是国礼。当然,国礼设计也只是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发展中
的沧海一粟。希望这本书,能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展开一种探索,
期望为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青铜器、丝绸制
品、陶瓷、漆器、玉器、珐琅、各种金银制品等,都取得过辉煌
成就,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科技在不
断进步,我们在国内外交往中的礼尚往来也越来越多,这些都助
力中国工艺美术技艺持续不断地创新与升华。
很高兴能在《国礼背后的中国技艺》里见到这么多精美的国
礼,读到这么多中国匠人的故事。让我们能从这些技艺中,汲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养分,在创作中借鉴和继承传统。
我二十岁的时候,曾参与设计了新中国第一份国礼,当时是
林徽因先生主持设计的,设计主题是“和平”。她对我说:“你
看看毕加索的和平鸽,沙娜你也试试用敦煌的鸽子做设计。”在
林徽因先生的启发下,我设计的真丝头巾就用了敦煌隋代石窟藻
井的样式,并在上面穿插敦煌的和平鸽图案。后来,人民大会堂
宴会厅天花板装饰,中央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型礼
品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再到2024年春晚上的《年锦》,
我都使用了敦煌的图案。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只
是不同的时代,赋予自然美的形式和意念不同罢了,把这个方法
和内在法则掌握好了,再加上创作设计的意念和时代的精神,就
会创作出富有新意的装饰形式,这与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吸纳,也
是分不开的。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在当代重大设计活动中,都适合借鉴唐
代的图案风格。因为唐代是鼎盛时期,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中,
它兼收了西域地区文化的影响并融为唐代特有的风格,其特点
为丰满、富丽、完整,纹样的线条都已经到了非常纯熟的境
地,所以它更接近我们当今所要表现的装饰形式和内涵,也比
较容易被接受。
不过,在高等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图案基础
课,似乎一度被从外国引进的“三大构成”替代了,我和我的同
龄人——从传统图案中受过益的,而且已经深刻领会到它重要性
的一代人,对这样的一种现象是十分焦虑的。我们要有自己的装
饰图案设计,不能只有西方式的,即所谓的“国际性”风格,而
没有中国的东西。没有自己的风格,恰恰是没有国际性的。
我上装饰色彩课时曾让同学们临摹敦煌的藻井图案的一部
分,临摹纹样时重点体会它的色彩,要求非常准确地掌握色彩。
在临摹的基础上,要求在运用阶段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可以重新
组合设计作业的色彩、构成及纹样的造型,成功的作业既要有新
意又要保持敦煌色彩的特征,达到一种综合运用传统色彩和构成
的能力。还以敦煌为例,每个朝代的色彩除有其特有的色调外,
不论是对比色或邻近色,不论是暖调或冷调,最后都统一在白
线、土红线或黑线的手法上,有统一的色调。研究完这些,再在
后一个阶段去自己发挥,加之现代的审美意识的取舍运用,可以
做得特别漂亮和现代化。
目前,世界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民族,都在强调自己的
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即使是那些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
品,人们也在寻找一种属于自己文化的语言、亲切熟悉的造型,
更何况是国礼。当然,国礼设计也只是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发展中
的沧海一粟。希望这本书,能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展开一种探索,
期望为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常沙娜 2024年8月17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