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弥散到秩序:“制度与生活”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变迁(1921-2011)
¥
45
九品
仅1件
作者李友梅 著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JW-14
上书时间2024-11-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友梅 著
-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0085683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化使命丛书
- 【内容简介】
-
《从弥散到秩序:制度与生活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变迁(社会卷)(1921-2011)》是《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化使命丛书》之一,《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化使命丛书》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筹划的出版项目。丛书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学科角度,确定了三个领域的研究主题,即创新与修复--政治发展的中国逻辑、复兴与增长--共容性组织推动的经济制度变迁、从弥敖到秩序--“制度与生活”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变迁。在丛书的研究撰写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丰功伟绩和巨大成就。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体现理论工作者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追求对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发展历史的深刻的学理思考。
- 【目录】
-
导论
一、“国家与社会”范式的理论想象
二、“制度与生活”范式及其内涵
三、从单一整合到多元管理:执政党的战略选择
第一篇革命诉求与政治的社会选择(1921-1949)
第一章从精英主义到群众路线:政党意识形态的转变
一、精英主义社会改造路线的实践和挫折
二、路线斗争与群众方针的胜利
三、基于群众路线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重建
第二章群众路线的制度设计:适应中的社会建构
一、土地改革与农民的组织化
二、自由民主理念的传播与知识分子的争取
三、适应性建构:群众路线的实践逻辑
第三章比较优势的凸显:政治的社会选择
一、“两党”意识形态与其各自社会改造路径
二、民间的国家道路选择与共产党的胜利
三、现实的理想化:回归传统的共产主义文明
第二篇共产主义实践与社会单位化(1949-1978)
第四章理想主义情境下社会的运动化改造
一、对革命后社会重建蓝图的“想象”
二、“意识形态挂帅”与社会的同质化
三、理想主义与社会运动
第五章理性主义与社会的单位化
一、组织决定生活:单位制与人民公社
二、出身设定机会:阶级、户籍、单位与级别
三、精英的国家化与政治化:干部制度的建构与运用
四、理想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冲突及其合作
第六章隐秘的自主性空间
一、嵌入非正式网络的单位内行动空间
二、单位自主性:单位问的行动空间
三、改变身份:隐秘的阶层流动
第三篇市场改革与社会自主性的多维葫发(1978-2011)
第七章市场力量的释放与发展主义的形成
一、底层谋生需求的冲击与改革的启动
二、自由生活抑或精神污染:精神文明领域的一场较量
三、物质欲望的放大与GDP主义的合法化
第八章社会市场化与自主性发轫的悖论
一、从市场经济到市场社会:单位制改革及其后果
二、工具主义与差序格局的再生产:个体化发育的畸形化
三、社会认同危机
第九章责任伦理重建与和谐社会的实践
一、“和谐社会”:执政伦理的创造性转换
二、面向民生:政策体系的价值转向
三、市场导入与权力转换:组织与整合模式的创新
四、民生和民主:和谐社会的两个支柱
余论中国社会生活秩序重建与公共性
一、当代中国治理转型与公共性
二、当前中国社会的公共性困境
三、走出社会建设中的公共性困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