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馈模式的延续与变迁:一项对当代家庭代际支持失衡的再研究
  • 反馈模式的延续与变迁:一项对当代家庭代际支持失衡的再研究
  • 反馈模式的延续与变迁:一项对当代家庭代际支持失衡的再研究
  • 反馈模式的延续与变迁:一项对当代家庭代际支持失衡的再研究
  • 反馈模式的延续与变迁:一项对当代家庭代际支持失衡的再研究
  • 反馈模式的延续与变迁:一项对当代家庭代际支持失衡的再研究
  • 反馈模式的延续与变迁:一项对当代家庭代际支持失衡的再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反馈模式的延续与变迁:一项对当代家庭代际支持失衡的再研究

130 九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汶蓉 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2E

上书时间2023-11-2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汶蓉 著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8
  • 版次 1
  • ISBN 9787552001358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1页
  • 字数 180千字
【内容简介】
《反馈模式的延续与变迁:一项对当代家庭代际支持失衡的再研究》旨在通过对代际支持失衡问题的研究,探讨在成年子女与父母依然保持紧密关系的“传统外表”之下,代际支持的文化逻辑和行为逻辑与传统反馈模式相比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全书共六章节,内容包括导论、研究设计、代际支持观念的现状、代际支持行为的现状和逻辑、文化价值观对代际支持的影响等。
【目录】
自序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背景
(一)传统反馈模式的代际均衡
(二)反馈模式受到的现实挑战
二、相关研究述评和问题的提出
(一)既有经验研究结论的矛盾
(二)既有定量研究的不足
(三)研究问题和目标
三、研究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研究设计
一、如何研究代际失衡
(一)进行指标描述和比较
(二)进行逻辑验证
(三)研究影响因素
二、研究视角和框架
(一)研究视角
(二)分析框架
三、研究内容和架构
四、数据及样本描述

第三章代际支持观念的现状
一、研究理论和问题
(一)义务本位的家庭主义价值观
(二)权利本位的个体主义价值观
(三)研究问题
二、测量指标操作化
(一)研究变量及其指标
(二)解释维度、假设及其测量
(三)控制变量的操作化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主义代际观认同的基本状况
(二)认同状况的群体差异
(三)多变量分析
四、结论与讨论
(一)代际支持观念现状
(二)群体差异体现出的变迁趋势

第四章代际支持行为的现状和逻辑
一、研究理论和假设
(一)理论背景
(二)研究假设
二、研究指标及其测量
(一)因变量
(二)解释变量
(三)控制变量
三、结果与分析
(一)代际支持的基本状况
(二)代际支持行为的逻辑
(三)代际关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四、结论与讨论
(一)代际支持关系失衡的表现
(二)代际支持实践遵循利他和交换的混合逻辑
(三)子代掌权的家庭合作社模式
(四)代际互惠失衡影响代际和谐

第五章文化价值观对代际支持的影响
一、研究理论和问题
二、研究假设和操作化
(一)代际支持程度的研究假设和操作化
(二)代际支持关系角色的研究假设和操作化
(三)代际关系满意度的研究假设和操作化
(四)控制变量操作化
三、结果与分析
(一)文化价值观对代际支持程度的影响
(二)文化价值观对代际支持角色的影响
(三)文化价值观对代际关系满意度的影响
四、总结与讨论
(一)文化价值观对代际支持实践的解释力有限
(二)文化价值观对代际和谐有心理效用
(三)中国代际团结的优势不在于情感联系

第六章总结与反思
一、代际支持失衡的表现
(一)子代在代际关系中更多扮演“获得者”
(二)主干家庭的代际支持重心向下倾斜
(三)亲代的给予与获得之间不平衡
二、反馈模式的制度基础变迁
(一)子代掌权的合作社模式
(二)现代家庭主义代际观
三、如何看待当代家庭的代际失衡
(一)反馈模式制度基础变迁的影响
(二)不能简单归结为“孝道衰落”
(三)结构性压力在家庭的转嫁
(四)过度的物质依赖损害代际情感
四、研究反思
(一)本研究不足
(二)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1可供参考的数据模型
附录2相关分析资料的原始问卷
附录3职业分类原始编码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