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势:中国的效力观
  • 势:中国的效力观
  • 势:中国的效力观
  • 势:中国的效力观
  • 势:中国的效力观
  • 势:中国的效力观
  • 势:中国的效力观
  • 势:中国的效力观
  • 势:中国的效力观
  • 势:中国的效力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势:中国的效力观

前面几页顶部稍有水印,一版一印无写划

180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弗朗索瓦·余莲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8

念明书社

三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法]弗朗索瓦·余莲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6
  • 版次 1
  • ISBN 9787301147610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2页
  • 字数 206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话题独特,生动有力地探讨中国思想的书。

   本书集中讨论中国的“势”这一概念。中国思想非常注意“势”,它相当于西方人所谓的“局势逻辑”,人在面对某种状况时,只有当他懂得利用其所身处的局势,他的行动才会带来效果。为了实现一个趋势所具有的可能性,他必须知道从那些还处于萌芽状态之中的元素里,分辨哪些是有益的而加以鼓励,哪些是有害的而应该阻止,正如一个园丁会加护良性植物也会除掉杂草的根。

   本书作者余莲教授检视了中国经典里关于势的论述,涵盖了政治、战略、书法、绘画、文章之体气、龙的意象、势在现实世界里的运作等等,既有宏观的视野,又有提供佐证的具体细节,全面地探讨了历来中国人对效力的想法及实际应用。
【作者简介】
余莲,(1951—),法国哲学家,著名汉学家。曾任法国中国研究协会主席(1988-1990)、巴黎国际哲学学院所长。研究领域:哲学与中国思想(上古思想、新儒学、中国古典文学及美学理论),比较方法学与跨文化研究。
【目录】
总序

引言

    一  静与动之间

    二  令人尴尬的暖昧性:势(“位置”、“情势”、“权力”、“活力”)

    三  不同场域共有的一致性:组合之中起作用的潜势状态、机能运作的两极性、交替作用的趋势

    四  一个文化里具有启发性的一个字

    五  反观我们的哲学成见

    六  在我们的质询内部往上溯源

敬告读者

第一卷

  第一章  有效力的布置所产生的可能性(战略上)

    一  投入之前胜负已决

    二  从趋势产生可能性的概念

    三  势胜过人的美德,摒除一切超自然因素

    四  情况的变化与势的更新

    五  重要的原创性:避免正面冲突

  第二章  势位是决定的因素(政治上)

    一  效力外在于人的性格

    二  政治权势以力量强弱关系来运作

    三  君主至上的势位作为专制政体的工具

    四  权力趋势的自动性

    五  中国人的势观的激进性

  第一卷结论  一种操纵逻辑

    一  战略布局和政治部署的类比

    二  道德派对抗现实派

    三  理论上折衷,根本上一致

    四  历史上的折衷与中国人的原创性

    五  操纵的艺术

第二卷

  第三章  形式蕴涵的激情,类型产生的效果

    一  没有模仿:艺术被视为通行的力量之现实化

    二  书法中的形式——力量

    三  绘画中形象的内在力量

    四  美学上有效力的布置

    五  文学的形式与效果的趋势

    六  与文体的概念不同

  第四章  山水中的生命线

    一  山水中的生命线

    二  后退的效果和美学上的缩小

    三  山水画的整体动作

    四  诗空间里的远的效果

  第五章  有效布置的类型

    一  技术说明表

    二  手或身体的有效布置

    三  最能体现动作效力的姿态

    四  诗中策略性的布局

    五言说的布置与诗的“深度”

  第六章  活力持续不断

    一  共同的明证

    二  书法中连接的势

    三  在绘画中

    四  在诗中

    五  小说中

  第二卷结论 龙的主题

    一  形状里的潜能

    二  以交替作用制造变化

    三  无穷尽的变化使人难以捉摸

    四  龙和云:使生命跃动的力量

    五“空虚”与“超出”都含有势的力量

第三卷

  第七章  历史现况与趋势

    一  何谓历史现况?

    二  (从封建制到郡县制)历史变迁的必然性

    三  交替的趋势

    四  逆转的逻辑

    五  道德的策略:历史实况作为可以操作的布局

    六  例证:文学中更新的趋势

    七  中国人的历史观是无终点的,不是由事件叙述构成

    八  因果论解释与趋势观的诠释

  第八章  在现实中运作的势

    一  中国传统对因果论的诠释不太感兴趣

    二  自然中势的意义

    三  宗教上的去迷思和趋势观的解释

    四  现实的势及其操作

    五  “理势”概念及其对自然现象的诠释

    六  势理不可分

    七  对形而上学理念的批判和治的意识形态

    八  具体的势揭示了调节之理,势理可互相逆转

    九  对政治“现实主义”的批判:理势同行

    十  中国人的势观既不是机械论的也不是目的论的

    十一  没有因果论:既无主体也无启动因/

    十二  自发性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势,或者期盼上帝

  第三卷结论  顺应与效力

    一  既无悲剧的英雄主义,也无无私的观想

    二  顺应两极互相作用而变化的封闭体系

    三  智慧或是战略:顺应趋势

引用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