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东方学:石鼓文的翻刻与传播
¥
65
7.3折
¥
89
全新
仅1件
作者刘晓峰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0323292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上书时间2024-11-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天一阁本石鼓文,是清代最为重要的宋拓本,其翻刻之多,影响之大,有清一代罕有及者。然而,对于此本的关注,往往仅是对其翻刻次数进行梳理,或是将其作为底本进行相关研究,而对于此本的来源、特征、翻刻原因、传播背景以及价值影响缺乏深入考察。本文将天一阁本的翻刻与传播视作特殊的文化现象,将其与石鼓拓本鉴藏、乾嘉金石学风乃至皇权维护相结合,籍由版本考论扩展至密切相连的人文领域。本书分四章及附录三篇文章:
第一章:天一阁本《石鼓文》之递藏考论。天一阁原藏宋拓本虽已毁于兵燹,但全祖望对其递藏经历有相关记载。然而,后世并没有对全氏记载予以考辨,甚至出现误读与误录。本章首先详细考证此本的递藏经历,破解二百年来形成的误读。其次,对此本在明代宁波地区的递藏予以考察,深入探寻其流入宁波的递藏情景。由此,对嘉靖年间宁波地区出现的以范钦、丰坊、范大澈为代表的三类鉴藏家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梳理此群体内外的鉴藏交往,特别是与吴门文徵明家族、无锡华夏家族、嘉兴项元汴家族等家族的交往,从而深入揭示此拓本能够传至宁波并不断递藏的深厚背景。
第二章:张燕昌重摹与江南石鼓鉴藏群体。张燕昌重摹天一阁本《石鼓文》虽是个人行为,但深入考察就会发现其背后蕴藏着一个重要群体-江南石鼓鉴藏群体。一定意义上说,张氏重摹当是此鉴藏群体发展的必然结果与重要成就。本章将吴昌硕置于江南石鼓鉴藏群体中予以考察,更为清晰地展示吴昌硕书法所面临的传统遗产及个人突破。此外,吴昌硕所见天一阁本为重摹,与原拓相比缺少艺术气息。那么,吴昌硕又以临天一阁本为最多,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第三章:阮元重摹与石鼓的文教意义。阮元两次重摹《石鼓文》,均是将其置于府学中。可以说,其目的便是将石鼓作为教学的内容。石鼓能入课堂、考课,在以科举为目的的古代教育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一方面是因为金石学兴盛的学术风尚;另一方面则是有着直接的政治因素——乾隆帝重刻石鼓。乾隆帝此举乃是打造自己“读书人”的形象,以此实现其文化统治;阮元作为地方官员,既要与中央保持一致,又要将自己的教育理念、金石之趣贯穿其中。此后,盛昱延承阮元教育理念,最终将天一阁本重摹至国学韩文公祠。在这背后,所显示的则是石鼓作为文教象征的传统与凸显。
第四章:天一阁本的诸次摹刻与乾嘉以来石鼓文研究。本章首先概述清之前石鼓研究的阶段及特点;其次,对于重点引据天一阁本的相关论著予以考论。由于这些论著在石鼓研究中颇具代表性,故借此以窥乾嘉以来石鼓研究的整体状况。最后,论述天一阁本在补阙残字及版本校正等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附录一、甲秀堂本石鼓文的摹刻、传播与影响。《甲秀堂法帖》是宋代重要刻帖之一,由于其选目独特、摹刻精良被历代学人所重。帖中所摹石鼓文,勾略鼓形,录其存字,是石鼓文研究中较为重要的版本。然而,学界关于此本长期以来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方认为此本保留了石鼓的行次、字位,是极具参考价值的早期摹本;一方则认为此本书法拙劣、错误甚多,故多不参照。本文通过梳理甲秀堂本石鼓文的摹刻、流传,试对其成因、传播及影响作相关探讨。
附录二、《碑帖纪证》与范大澈的碑帖鉴藏观。金石学的发展,带动了碑帖收藏的兴盛。至明代,传统金石考据渐趋衰微,而碑帖收藏却与明代中后期的风雅之好相结合,形成了一类独具时代特点的碑帖品鉴之学,《碑帖纪证》无疑是其中的代表。本文以《碑帖纪证》为中心,梳理了范大澈的收藏途径、碑帖交往及其碑帖鉴藏观等内容,以期管窥明代碑帖鉴藏之特点。
附录三、石鼓文传世重要摹本及安思远旧藏本之比较
刘晓峰,1983年生于山东莒县。现为天一阁博物院书画器物研究所主任,副研究馆员;艺术学(理论)博士。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图文典籍与金石拓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博物馆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金石书画的保管、研究与展览策划。主持策划《万卷活水——天一阁创始人范钦的人生与藏书》《大美入画图——天一阁藏画中的浙江之美》等原创展览十余次。主持完成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著2部。入选“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培养工程”;获评浙江省“新鼎计划”优秀青年文博人才等荣誉称号。
本书目录
导 论 001
第一章
天一阁本《石鼓文》之递藏考论 017
第一节 二百年来之误读-递藏误读与拓本年代 020
第二节 天一阁本的宁波递藏 028
第三节 嘉万年间宁波地区的碑帖鉴藏群体 047
第二章
张燕昌重摹与江南石鼓鉴藏群体 063
第一节 张燕昌重摹天一阁本《石鼓文》始末及影响 064
第二节 张廷济的石鼓鉴藏-兼论江南群体在石鼓拓本鉴定中的意义 089
第三节 江南群体藏本流散管窥-以赵宧光旧藏《石鼓文》为例 106
第四节 关于杨慎本《石鼓文》真伪论辩-兼论天一阁本的鉴定功用 114
第五节 吴昌硕书法实践与江南石鼓鉴藏传统 125
第三章
阮元重摹与石鼓的文教意义 149
第一节 阮元重摹天一阁本概况 150
第二节 金石学复兴与石鼓入考课 156
第三节 重刻石鼓与乾隆“读书人”形象塑造 165
第四节 阮元、盛昱之回应 173
第四章
天一阁本与乾嘉以来《石鼓文》研究 185
第一节 天一阁本前的《石鼓文》研究 188
第二节 征引天一阁本学术论著述要 195
第三节 天一阁本在石鼓研究中的应用 207
结语 211
附录
一 甲秀堂本石鼓文的摹刻、传播与影响 215
二《碑帖纪证》与范大澈的碑帖鉴藏观 227
三 传世重要摹本及安思远旧藏本之比较 238
参考文献 293
后记 29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