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铝电解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铝电解

151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业翔 著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8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22

知汇文轩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业翔 著
  •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8
  • 版次 1
  • ISBN 9787502447199
  • 定价 14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24页
  • 字数 107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铝电解理论基础、铝电解生产工程技术、铝电解计算机控制及铝厂信息化、铝冶炼辅助工程与新技术四篇,共33章,对现代铝电解基础理论与工艺技术进行了系统化的归纳与总结。在介绍经典的理论和工艺的同时,还强调了现代铝电解的成就和我国的技术创新及特色,并从实际出发就节能降耗、计算机控制、管理现代化、新工艺进展、循环再生等问题进行了专门阐述,其中炭阳极的高温电催化,铝电解槽设计计算、模拟与仿真,计算机控制及铝厂信息化等都是目前国内外有关著作中没有或是没有专门阐述过的全新内容。
  本书可作为冶金专业大学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适合从事铝工业业务的相关人士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刘业翔,1930年生,195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曾在挪威科技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历任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系主任、副校长、校党委书记及党委书记兼校长等职。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及轻金属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轻金属冶金、熔盐电化学、功能电极材料、新能源材料及冶金过程模拟、控制与优化等方面,主持了众多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包括铝电解节能阳极与高温电催化、铝电解惰性阳极和惰性可润湿阴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等。
  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此外,还获得1998年中国光华科技奖、1996年湖南省光召科技奖和1997年湖南省“科技之星”称号。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
  李劼,1963年生。1995年于中南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先进电池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铝电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曾在美国犹他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一直从事铝冶金理论与工艺、计算机仿真与控制、新能源材料与电源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得第二届湖南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2001年)、第五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2002年)、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2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第六届“湖南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00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2006年)、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选(2008年)等荣誉或称号。获得发明专利12项,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
【目录】
1绪论
1.1铝的发现和提取
1.1.1铝的发现
1.1.2铝电解简史
1.2铝的性质和用途
1.2.1铝的性质
1.2.2铝的应用
1.3现代铝电解的发展
1.4铝电解过程描述
1.5铝电解用原料与辅助原料
1.5.1氧化铝
1.5.2辅助原料
1.5.3炭阳极
参考文献
附录Ⅰ铝的各种性质

第一篇铝电解理论基础
2铝电解质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2.1概述
2.1.1引言
2.1.2铝电解质的性质要求
2.1.3铝电解质的种类
2.2铝电解质的相平衡图
2.2.1NaF-A1F3二元系相图
2.2.2摩尔比CR(或质量比BR)与过剩A1F3的换算公式
2.2.3Na3A1F6-A1203系熔度图
2.2.4Na3A1F6的其他二元系和三元系相平衡图
2.3工业铝电解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2.3.1熔度(初晶温度)
2.3.2电导率
2.3.3密度
2.3.4黏度
2.3.5接触角
2.3.6Na3AlF6-A1O3,熔体物理化学性质的综合分析
2.4低温电解质
2.5铝电解质成分的改进
2.5.1国外概况
2.5.2国内概况
参考文献

3氧化铝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及其行为
3.1概述
3.2氧化铝的物理性质
3.3氧化铝溶解的实验室研究
3.3.1细分散氧化铝的溶解
3.3.2部分聚集状氧化铝的溶解
3.4工业电解槽上氧化铝溶解研究
3.5结壳、炉帮及沉淀
3.5.1概述
3.5.2结壳的生成
3.5.3结壳的性质
3.5.4Al2O3及壳块的沉降与溶解
3.5.5炉帮与伸腿的形成
参考文献

4冰晶石-氧化铝(Na3AlF6一Al2O3,)系熔盐结构
4.1概述
4.2NaF-AlF3系熔体结构
4.2.1基于Na3AlF6热解离提出的熔体结构模型
4.2.2核磁共振谱(NMR)研究提出的结构模型
4.3Na3AlF6-Al2O3系熔体结构
4.3.1热力学模型的结果
4.3.2直接定氧法的结果
4.3.3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结果
4.3.4核磁共振谱(NMR)测定结果
4.4离子实体的迁移
4.5电荷迁移主体——Na
参考文献

5铝电解的电极过程
5.1阴极过程
5.1.1铝在阴极优先析出
5.1.2非正常条件下钠的析出
5.1.3阴极过电压
5.1.4钠析出后的行为
5.1.5阴极的其他副过程
5.2阳极过程
5.2.1概述
5.2.2阳极的原生产物
5.2.3阳极过电压
5.3阳极气体
参考文献

6阳极效应
6.1概述
6.2临界电流密度
6.2.1临界电流密度的概念
6.2.2临界电流密度和氧化铝含量的关系
6.2.3影响临界电流密度的其他因素
6.2.4临界电流密度与接触角的关系
6.3阳极效应时的气体分析
6.4阳极效应机理
6.5工业电解槽上的阳极效应
6.5.1特点
6.5.2起因
6.5.3熄灭
6.5.4预报
参考文献

7铝电解中炭阳极上的电催化作用
7.1概述
7.1.1电催化基本概念及电催化活性的表征
7.1.2铝电解惰性阳极电催化研究
7.1.3铝电解掺杂炭阳极的电催化研究和应用
7.2掺杂炭阳极的电催化功能
7.2.1阳极电催化活性的判据
7.2.2掺杂炭阳极的制备
7.2.3试验测定
7.2.4若干重要结果
7.3掺杂炭阳极在铝电解中的其他行为
参考文献

8铝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及二次反应损失
8.1概述
8.2铝在冰晶石.氧化铝熔盐中的溶解
8.2.1溶解铝后电解质的特性
8.2.2溶解金属引起的电子导电性
8.3铝在冰晶石熔体中的溶解度
8.4早期研究工作的若干资料
8.5c0:在冰晶石.氧化铝熔体中的溶解度
8.6工业电解槽上铝的溶解与损失
参考文献

9铝电解的电流效率
9.1概述
9.1.1电流效率的定义
9.1.2关于电流损失i%
9.2工业预焙槽上的电流效率问题
9.2.1提高电流效率的历史回顾
9.2.2影响工业槽电流效率的因素
9.3电流效率的测量
9.4结语
参考文献

10铝电解的理论最低能耗与节能
10.1若干基本概念
10.1.1量度和基准
10.1.2理论基准、实际基准、最小基准和现行生产的基准
10.1.3隐性能耗、过程能耗、原料能耗和二级能耗
10.1.4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10.1.5能源价值链分析
10.1.6运输能耗
10.2电解用原材料的理论最低能耗
10.2.1生产氧化铝的理论最低能耗
10.2.2生产炭阳极的理论最低能耗
10.3铝电解的理论最低能耗
10.3.1理论最低能耗的计算
10.3.2采用炭阳极时铝电解的理论最低能耗
10.4铝电解节能的方向
10.4.1目前工艺状况下改进的潜力
10.4.2电解槽改进革新
参考文献

附录Ⅱ固体盐及熔盐的结构
Ⅱ.1固态盐结构基本概念
Ⅱ.2冰晶石与氧化铝的结构
Ⅱ.2.1冰晶石
Ⅱ.2.2AlR
Ⅱ.2.3Al2O3
Ⅱ.3熔盐结构
Ⅱ.3.1液态结构和固态结构相近似
Ⅱ.3.2熔盐结构理论与模型概述
Ⅱ.4离子成对势能
参考文献
附录Ⅲ理论能耗数据和计算
附录Ⅳ铝热容和熔解热数据

第二篇铝电解生产工程技术
11现代预焙铝电解槽的基本结构
11.1阴极结构
11.1.1槽壳结构
11.1.2内衬结构
11.1.3筑炉的基本规范
11.2上部结构
11.2.1承重桁架
11.2.2阳极提升装置
11.2.3打壳下料装置
11.2.4阳极母线和阳极组
11.3母线结构
11.4电解槽电气绝缘
参考文献

12铝电解槽的焙烧启动及启动后的管理
12.1焙烧
12.1.1铝液焙烧法
12.1.2焦粒(石墨粉)焙烧法
12.1.3燃料焙烧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