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艺术东方学:意象与呈现——南宋江南园林源流研究
  • 视觉艺术东方学:意象与呈现——南宋江南园林源流研究
  • 视觉艺术东方学:意象与呈现——南宋江南园林源流研究
  • 视觉艺术东方学:意象与呈现——南宋江南园林源流研究
  • 视觉艺术东方学:意象与呈现——南宋江南园林源流研究
  • 视觉艺术东方学:意象与呈现——南宋江南园林源流研究
  • 视觉艺术东方学:意象与呈现——南宋江南园林源流研究
  • 视觉艺术东方学:意象与呈现——南宋江南园林源流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视觉艺术东方学:意象与呈现——南宋江南园林源流研究

80 9.1折 88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晓静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0323278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上书时间2024-05-17

知汇文轩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南宋时,以临安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兴起了一次造园高峰。在此之前的江南地区也有过一次造园高峰,由东晋末年的士族南迁所引起。两次江南园林的兴造都非本土自发的园林营造,而是源自政权斗争,北方皇室贵族的造园行为在江南落脚,并对当地原有园林文化产生重大影响。但两次造园诉求并不相同,东晋士族为躲避战乱而希望从山林中寻求自然的庇护,宋室南迁后的造园情感复杂得多。临安作为南宋都城延续近一百五十年,但始终被称为“行在”,不论皇家、贵戚、士人都遥望北都,希望有朝一日能“收复失地”,由此,以临安为中心的南宋环境营造无不弥漫着效仿开封的诉求。对北方园林的效仿是南宋初年园林营造的主题,但再强烈的愿望随着时间逝去、场所改变,都会不自觉让位于在场的西湖山水文化,而生成与皇家文化相适应的江南特有园林模式。
宋代园林是中国园林史上由实用型向艺术型转折的典型代表。这在许多园林研究中被提及,如郭黛姮认为,北宋大体上仍然沿袭了隋唐园林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南宋文人画出现于画坛,导致人们的审美观倾向于写意的画风。这种审美必然会浸润于园林的创作,对后世写意山水园林的兴起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元、明园林创作方法趋向于写意的主导,南宋园林实为其转化的契机。文人园林和寺观园林的兴起对南宋园林的转变也产生了影响。这个观点代表了一大批园林研究者的共同认识,即南宋是园林发生写意转向的关键时期。但除了上述认识外,大部分学者并没有对如何发生的过程进行进一步的论述。
20世纪初,长期留足于日本的,我国第一部造园著作《园冶》,从日本辗转回到国内。由于苏州、扬州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园林遗存,曾兴起了一股研究明清江南园林的热潮。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史研究的重要时刻,但也因仅以明清为时间范围及苏扬为主要地域,而导致了人们对明代之前江南其他地区的园林研究的缺失。但历史从来不是统一而循序的过程,明清的园林并不能代替宋代乃至任何一个朝代的园林现象,所谓“江南园林”也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说法。那么究竟何为“江南园林”?作为江南最重要城市之一的杭州(南宋临安),对“江南园林”的形成有何意义?在造园活动已经达到鼎盛的宋代是否具有“江南园林”这一类型的园林存在呢?它代表了一个时期还是一个地区的造园特点?或是还有其他可能性?
总结已有“江南园林”的研究会发现其中的局限包括了:首先,以往研究普遍认为江南园林作为一种园林类型,是以“江南”这一地理性因素为其定性的,几乎无关其他地区的发展;其次,它以私家园林为主体,或可涵盖仕宦、寺观、衙署等园林,但却排除了皇家园林;再次,着眼于以苏、扬地区的园林遗存为对象,忽略了江南其他地区的园林历史。
本书《意象与呈现——南宋江南园林源流研究》,立足于对“江南园林”这一观念形成和发展的探索,通过对南宋江南地区园林营造的特点、特定营造手法与后世所谓“江南园林”之间关系的比较,提出这一时期的园林成就了后世江南地区园林发展的模式;通过厘清“江南园林”观念来研究南宋园林发展演变过程,而不是笼统地谈南宋园林,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本书作者何晓静将南宋园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别以不同对象展开讨论。这样的划分基于特定时期不同类型园林所具有的典型性为依据。例如,在南宋早期是以皇家园林为主要对象展开,皇室是这个时期园林营造的主体,皇家园林奠定了南宋园林的基调,是南宋园林诗意转向的关键。南宋中期则以贵戚园林和官家园林为主体进行论述,它们紧随皇家园林的步伐,延续皇家的形制和特征。到了南宋中晚期则集中讨论文人造园,这一时期临安城内的园林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随着文人阶层扩大而兴起的文人造园则以西湖为中心,并在江南其他地区扩散发展。
全文以此方式进行论述,不仅从造园主体的角度,自上而下分类进行,而且从时间延续的角度,从早到晚循序推进。但很多时候会出现交叠的情况,因此特定类型和特定时间并不是论述的唯一线索,文中仍会梳理园林在整个南宋时期的发展状况,以说明其整体的特征。

作者简介
浙江温州人,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副教授,德国斯图加特国立艺术学院公派访问学者,日本国际文化研究中心公派访问学者。201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同年留校,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专任教师,主要从事设计理论与实践、园林空间理论研究。

目 录

绪 论
一、研究范围及相关问题
二、研究小史与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从北方到南方:皇家园林在西湖
一、园林兴造背景
二、园林兴造行为的确立
三、园林举要:玉津园、聚景园、德寿官
四、园林营造特点
五、小结
第二章 从皇家到官贵:坐落于西湖的园林
一、造园背景
二、造园总述
三、典型园林
四、园林营造特点
五、小结
第三章 以西湖为中心的文人造园
一、造园背景
二、江南造园文脉
三、江南造园实践.
四、园林营造特点.
五、小结
第四章 江南园林的意象与呈现
一、从北宋到南宋:江南园林观念的形成
二、从北方到南方:作为园林意象化表征的宴射
三、从园林到园记:作为文本的传承
四、作为诗意转向的江南园林
附 录
图 版
结 语
参考资料
致 谢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