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财政制度改革30年

2.5 九品

仅1件

安徽六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志勇、杨之刚 著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D5.24

上书时间2024-05-24

正红图书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志勇、杨之刚 著
  •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1
  • 版次 1
  • ISBN 9787543215351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2页
  • 字数 23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主要任务有四:第一,回顾1978年以来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历程;第二,总结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成就;第三,归纳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第四,探讨未来中国财政制度改革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本书在讨论传统财政制度的基础之上,探讨财政改革的逻辑。中国财政改革与财力困境有关,但更多的是经济改革的要求。财政改革是制度需求者和供给者发生变化的结果。政府转型是财政改革赢得持续动力的关键。
  中国财政改革从总体上看,财政体制已从财政包干制转为分税制,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税制已基本形成,财政与国有经济的关系也日趋规范化,政府预算也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财政改革促进了资源配置的提高,改善了收入分配状况,促进了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机制的形成。但财政改革仍遭遇财政透明度、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预算衔接、转移支付、利益集团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
【作者简介】
  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财税理论与比较税制。在《财贸经济》、《税务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著作有《比较财政学》、《财政理论发展纲要》等。杨之刚,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在《经济研究》、《财贸经济》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代表作有《中国财税体制的问题与出路》(与周小川合著)、《公共财政学:理论与实践》。
【目录】
1导言
1.11978--2007年中国财政收支:总量和结构的变化
1.2中国财政收支变化与财政制度改革
1.3本书的任务
2传统财政制度的形成
2.1逻辑起点:财政的目标
2.2传统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国际比较
2.3传统财政制度与中国经济现实
3财政改革的逻辑
3.1三次财力困境与财政改革
3.2中国经济改革与财政制度改革
3.3财政改革的动力机制
4财政改革的历程
4.11978--1979年的财政调整
4.2财政体制改革:从财政包干制到分税制
4.3税制改革
4.4财政与国有经济改革
4.5政府预算改革
4.6财政改革蓝图
5财政改革的成就
5.1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5.2收入分配的改进
5.3促进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机制的形成
6财政改革中的问題与难点
6.I财政透明度
6.2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衔接问题
6.3利益冲突与财政改革的推进问题
6.4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问题
7财政改革与内外部环境
7.1财政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配套性
7.2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改革
7.3财政改革与国家的法治化、民主化进程
8中国财政改革的道路与经验
8.1财政改革在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8.2财政改革方式的选择
8.3财政改革道路的普遍意义
9结束语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