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Ad Hoc网络
  • 移动Ad Hoc网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移动Ad Hoc网络

35 5.1折 69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斯特凡诺·巴萨尼(Stefano Basagni)、[意]马尔科·孔蒂(Marco Conti)、[瑞士]西尔维娅·焦尔达塔(Silvia Glordano)、[瑞士]西尔维娅·焦尔达塔(Silvia Glordano) 编;任品毅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6-07

艾安书摊

三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斯特凡诺·巴萨尼(Stefano Basagni)、[意]马尔科·孔蒂(Marco Conti)、[瑞士]西尔维娅·焦尔达塔(Silvia Glordano)、[瑞士]西尔维娅·焦尔达塔(Silvia Glordano) 编;任品毅
  •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2
  • 版次 1
  • ISBN 9787560543321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0页
  • 字数 51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移动AdHoc网络》是我们为了汇聚覆盖移动AdHoc网络中最先进的研究与开发的章节集合所做努力的结果。它建立在许多单独章节的基础上,这些章深度相连。它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在特定课题上寻找进展的机会,并且致力于发掘快速出现的移动AdHoc网络的整个领域。此外,《移动AdHoc网络》第1章深入地讨论了4G移动系统中移动AdHoc网络的历史演进与角色。
  在过去大部分研究中,移动AdHoc网络被认为是因特网的一部分,具有以IP为中心的层级架构。该架构有两个主要优点:它简化了到因特网的链接,并且保证与(异构的)无线技术的独立性。明显简化因特网设计并导向稳健可扩展协议的层级模式在应用到移动AdHoc网络时能够导致低劣的性能。实际上,在移动AdHoc网络中,许多功能难以独立到单一的层次。能量管理、安全性与协作、服务质量等等,不能完全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层。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在所有层上利用机制并与机制交互,它们的实施结果更为有效。
【作者简介】
  斯特凡诺·巴萨尼,分别在意大利米兰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获得计算机科学和电机工程博士学位。他于1991年从意大利比萨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从2002年1月起,他为东北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计算机工程专业助理教授。
  
  马尔科·孔蒂,从意大利比萨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目前他是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NR)信息技术协会高级研究员。他曾担任“Networking2012”和“PWC2003”会议的议程委员会主席。目前他在期刊《ACMMobileComputingandCommunicationsReview》编委会任职。
  
  西尔维娅·焦尔达塔,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她是瑞士提契诺州应用科技大学无线通信和高频小组的协调员,并且是(意大利)IIT-CNR的科学合作者。她还是期刊《IEEECommunicationsMagazine》的技术编辑。
  
  伊万·斯托伊梅诺维奇,从萨格勒布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目前他是(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全职教授。他是期刊《JournalofMultiple-ValuedLogicandSoftComputing》的主编,并且是期刊《IEEETransactionsonParallelandDistributedSystems》、《ParallelProcessingLetters》和其它一些期刊的编辑。最近他编纂了《无线网络和移动计算手册》(Wiley,2002)。
【目录】
者序
贡献者
前言
第1章以第4代无线通信为目标的移动AdHoc网络:需求和挑战
1.1引言
1.2无线网络发展回顾
1.2.1无线通信的特性
1.2.2无线网络的内容
1.2.3驱动无线技术发展的推动力
1.2.44G无线体系和性能
1.3移动AdHoc网络
1.3.1特性和优势
1.3.2MANET的应用
1.3.3设计中的问题和约束
1.4技术挑战和研究综述
1.4.1媒体介入控制和优化
1.4.2AdHoc路由
1.4.3多播和广播
1.4.4TCP问题
1.4.5节能
1.4.6网络安全
1.4.7仿真和性能评价
1.4.8服务质量和优化
1.5未来的研究方向
1.6总结和其余章节介绍

第2章当前流行的AdHoc网络方法
2.1引言
2.1.1AdHoc和WLAN的汇聚历史
2.1.2无线局域网
2.].3无线个域网
2.1.4数字无线电的特征
2.2无线局域网技术
2.2.1IEEE802.11技术概述
2.2.2HiperLAN1和2
2.2.3红外WLAN
2.2.4UWB
2.2.5在AdHoc网络中使用IEEE802.11
2.3无线个域网技术
2.3.1历史简介
2.3.2蓝牙技术概述
2.3.3在AdHoc网络中使用蓝牙
2.3.4HomeRF-SWAP
2.3.5RFID
2.4总结

第3章IEEE802.11AdHoc网络:协议、性能和遗留问题
3.1引言
3.2IEEE802.11体系和协议
3.2.1分布式协调功能
3.2.2无线AdHoc网络中的共同问题
3.2.3AdHoc网络支持
3.2.4电源管理
3.3IEEE802.11AdHoc网络的仿真分析
3.3.1移动性的影响
3.3.2网络拓扑的影响
3.3.3TCP拥塞窗口大小的影响
3.3.4MAC协议与TCP机制间交互的影响
3.4IEEE802.11AdHoc网络的实验分析
3.4.1实验测试平台
……
第4章蓝牙网络中的散射网构成
第5章AdHoc网络中的天线波束成形和功率控制
第6章无线AdHoc网络中的拓扑控制
第7章AdHoc网络中的广播与活动调度
第8章位置发现
第9章移动AdHoc网络:动态无线网络的路由技术
第10章移动AdHoc网络中的路由方法
第11章AdHoc无线网络中的高效节能通信
第12章AdHoc网络安全
第13章自组织和协作AdHoc网络
第14章无线移动AdHoc网络的仿真与建模
第15章使用逆向优化的建模跨层交互
第16章AdHoc网络中的算法挑战
关于编者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