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如古琴【精装纪念版】
  • 清如古琴【精装纪念版】
  • 清如古琴【精装纪念版】
  • 清如古琴【精装纪念版】
  • 清如古琴【精装纪念版】
  • 清如古琴【精装纪念版】
  • 清如古琴【精装纪念版】
  • 清如古琴【精装纪念版】
  • 清如古琴【精装纪念版】
  • 清如古琴【精装纪念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如古琴【精装纪念版】

二十世纪蜀派古琴颇具影响力的琴家杨清如,蜀派古琴,杨清如琴学,方文伟琴学,清如琴谱

152 9.2折 166 全新

库存20件

广东江门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文伟 编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11

印次1

印数2000千册

装帧平装

货号因不常上孔网,欲购买请电联

上书时间2021-06-0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布面精装纪念版(非平装,见图片)
商品描述
文化,本质上是这样一些过程和效果:一批善思考、有美感、接地气的人,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为自己、也顺便为后人留下些许精神财富。清如古琴立足古琴文化,把文化活动放进它本应存在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生活方式,渐渐也积累了一些可以分享的东西。现在把它们整理出来,于是有了这本书。
2018年春,蜀中琴人方文伟叙于巴渝故里。
   ——《清如古琴》序 

今天我们分享的这样一本《清如古琴》,可以说是一本琴刊,能帮助琴人读者或文化学者更多的了解重庆古琴发展史以及民国时代陪都文化界的一些梗概;也可以说这是一本琴谱,其中既有对传统琴曲的解析分享,也有系列创作曲的各种实践呈现;更可以说是一本诗词文集,“一源太古始,气承雪山来”,即是对作者故乡重庆灵魂——长江的终极歌咏;重庆人熟悉的滩子口、储奇门等,亦均以灵光之姿,化为方文伟先生系列作品的风骨;自度曲中《懒问月》更有“任随他古者叹、今者思,来者愁”之洒脱出尘情怀。

 一、《清如古琴》厘清了重庆古琴名家杨清如先生的师承源流,家族背景。之前的在重庆及一些全国性的报刊及琴学书籍,对杨清如虽然都有一定的报道和记述,现在我们这本书,可以说是进一步补充和明晰。

杨清如(一九一三 - 一九九五),重庆人,二十世纪蜀派著名琴家。生于书香门第,幼承庭训,一生操缦近七十年,尤擅弦歌。在继承急浪奔雷、俊逸飚扬的蜀派琴风基础上,融入渊懿沉著、古淡从容的演奏风格。 

二、考订完善了杨清如先生的生平及琴学经历,这一部分相当于杨清如先生的年谱。主要记录了杨清如的琴学历程。杨清如先生在其巅沛沉浮的人生历程中,操缦不辍七十余年。虽无刻意传世留名之心,但公正的历史仍然记录下她为中国古琴文化史留下的浓重一笔,使我们无法不注目仰视。

 杨清如存世的音像资料一共有4个部分:

①     1956年查阜西先生领导的全国古琴采访的录音,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图书馆音乐研究所已有收藏,在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出版的《丝桐神品》发布了这次采访的6个录音。包括渔樵问答,醉渔唱晚,慨古吟,访子期,阳关三叠,凤求凰等

②     1990年,杨清如参加成都古琴国际交流会的录像,即《渔樵问答》,国鹏的《绝响》收录了这个资料。这个是杨清如存世的唯一的视频资料

③     1994年出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藏中国音乐音响目录》 公布该院共收藏有杨清如17个录音资料,包括渔樵问答,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正调阳关等琴曲和弦歌。

④     2017年出版的《绝响》收录的杨清如的录音资料共有11条,包括访子期,古寺钟声,慨古吟,平沙落雁,阳关三叠等琴曲和弦歌。 

三、总结提炼出了杨清如的琴学艺术风格特色,即植根蜀派,博采众长。突出的弦歌艺术。书中相关文章都有详细阐述。

 四、公布了杨清如传承下来的诸多琴学资料及古琴实物,包括琴谱,照片,琴学书籍以及杨清如的家传宋琴,这些资料和实物在书中也都有详细交代。 

五、真情实感的第一人称的回忆录《回忆恩师杨清如先生》,这篇文章上半年在清如古琴的微信公众号上面发布过,虽然是以回忆录的形式,但正如方文伟先生在文中所说:“这些回忆,虽然难以达到学术研究那样严谨上档次,但我觉得于斯世恰恰会有它富于价值的一面。因为能让人回忆的,多是让心灵有过触动并在记忆深处刻下痕迹的东西。” 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从此进一步了解杨清如先生清操绝俗的一生。 

六、琴谱及相关文化思想表达

[杨清如传谱]
访子期
慨古吟
渔樵问答

[传统琴曲]
阳关三叠
醉渔唱晚
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洞庭秋思
鸥鹭忘机
平沙落雁
潇湘水云

[改编琴曲]
画心
知音
张羽煮海・听琴
小桃红・媚香楼

[原创琴曲]
念奴娇・过洞庭
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

[自度琴曲]
滩子口・江石相雄不相让
懒问月・归棹
储奇门・归梦远 

如上所述中的杨清如传谱中开篇的《访子期》是清如古琴人的入门曲、必弹曲,有其特别的思想人文意义。
而杨清如传承下来的《渔樵问答》弦歌谱,这次是首次公开。《渔樵问答》琴谱是清如古琴的代表性传谱,民国时期,重庆,天风琴社的组织者杨少五(杨清如先生的父亲)数次在徐元白、查阜西等琴友面前表达《渔樵问答》是杨清如的老师何儒学颇有心得的一曲。《渔樵问答》传承有序:何儒学——杨清如——方文伟,现在方文伟也将这个曲传承到了清如古琴的第三代弟子。

另外,原创曲中的陈白沙诗《和杨龟山此日不在得韵》的谱,在该作品首发之后,方文伟先生又经过了数次的整理修改,并最终确定,现在《清如古琴》这本书上也算是首次公布。这个琴曲也是方文伟先生最重要的创作曲之一。

关于清如古琴方文伟先生的系列琴曲创作,清如古琴的创作有一个宗旨,就是“继承清如古琴的弦歌艺术传统,探索文学与音乐中词曲的本质渊源”。

清如古琴是以弦歌艺术为特色。以弦歌为特色,并非要抛弃古琴独奏这种表达方式,更不是说弦歌是古琴艺术的最高形式。相反,弦歌跟广陵琴派、虞山琴派等所倡导的那种清微澹远的、不要文字的那些古琴曲的最高境界相比。古琴曲的很多创作更加优秀。也可以说古琴弦歌的创作再到顶峰,可能也去不到那些没有文字的那些古琴的大曲的那么一种意境。

但是,也不能因为弦歌不是古琴的最高形式,我们就放弃她。弦歌有其特色,她是一个值得我们喜爱和值得去研究的。那么为什么值得研究呢?具体到清如古琴,有两个大的原因,首先,杨清如先生本身就非常重视古琴弦歌艺术,在她留下的这些录音资料里,弦歌数量占了绝大部分,这就是我们要去传承这个艺术特色。再一个,在诗词的这一块领域里面,古琴的弦歌实则是最高峰,他有几个明显的现象,第一个就是说中华音乐和诗词从一开始,就是同源的、一起出现的。第二个,在这些出现的这个发展过程中,只有古琴的弦歌从头到尾是连绵不绝,没有断绝过的!古琴的弦歌,在孔子“诗三百皆弦而歌之”以后,到这个汉乐府里面有那么多的琴歌,那么多的相和歌,这些都是古琴曲!再到后来,唐代的、宋代的都有,宋词里面有多少弦歌啊!宋词都是古琴曲,都是可以弦而歌之的,多不胜数。今天人们推崇的姜夔(姜白石)的作品,那不全部都是古琴曲吗?

方文伟先生在古琴弦歌艺术的创作方面实践的成果,可以从三大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把戏曲的有名的段落改编成弦歌,既是继承清如古琴弦歌的艺术传统,也是探索古琴弦歌与戏曲之间的本质渊源。创作作品一个是越剧《张羽煮海》选段“听琴”,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真切动人。另一个是粤曲小桃红《媚香楼》,“小桃红”是流行甚广的粤曲曲牌。寄调而成的《媚香楼》,曲词委婉细腻,情景交融,生动再现了《桃花扇》中明末清初爱国名媛李香君,独居媚香楼上,思念亲人、感怀时世的复杂情怀。

第二个系列就是,以古诗词为基点来创作琴曲弦歌,那么选择了古诗词创作里面张孝祥的词和陈白沙的诗,是因为方文伟先生,在岭南,在江门(新会),在他的生活中,跟这两首诗和词产生了近距离的接触和感情的碰撞、摩擦。其原创曲的陈白沙诗《和杨龟山此日不在得韵》的琴谱也经过了这几年来的数次修订,在这次出版也最终整理定案,本次在《清如古琴》一书也属首次公布。这个琴曲是方文伟先生最重要的创作曲之一,在该作品的创作地,陈白沙的故乡广东江门地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第三个系列就是自度曲,这里面第一个作品《滩子口.江石相雄不相让》是属于乐府的长短句,也就说是方文伟先生按照唐代人怎么填词、谱曲的,来创作自度的这作品的词曲两部分。
第二个是《懒问月.归棹》,是以宋词体裁创作曲词,采南宋格律派推崇之文雅词风。制曲上,运用古琴传统作曲手法,以徵调羽音正弄,觅相和清商之古澹。词与曲营造出清丽雍恬、疏松畅达之韵律。填词,既注重于思想性,也注重于文字的锤炼,同时也兼顾字句的优雅。
自度曲第三个是《储奇门.归梦远》,是曲以元曲体裁创作曲词,运用中国传统作曲方法,将古琴和川剧音乐元素结合起来。
那么这样一个系列下来,就把这个唐代人、宋代人和元代人填词的这个形式都具备了,这样就是形成了一个系列的创作。

七、如上所述的方文伟先生的创作,所有的琴谱在方文伟先生的引领下,重庆和广东两地弟子勤学精进,全面整理记录杨清如先生所传琴曲及方文伟先生原创曲、改编曲、自度曲,凝集了清如古琴三代琴人的心血智慧。一共整理推出了12个琴谱,加上传承下来的渔樵问答手抄谱共13个琴谱,《清如古琴》一书都会一并呈现。《清如古琴》在去年年底出版后,我们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反馈,有些读者被书上的文章所感动,有些读者对书上的创作曲的琴谱学弹之后,来进行了探讨和表达谢意。12月12日,央视人物《春秋栏目》也对该书做了报导(清如古琴公众号转载)。有两位远方的读者,专门打了来电话,其中一位朋友说,我读完了书上的文章,很为你们方老师和他的老师的师生情谊感动,同时又为杨清如先生跌宕一生感慨不已,书中那篇回忆录,满纸透着一种孤独,太厚重,太感人了。在现在快节奏的时代,真情和感动很多时候已经成了一种稀缺品的年代,这样能给我们这样心灵触动的作品是难能可贵的!

《清如古琴》一书可以说是清如古琴这个学术机构的理论文献基础。《清如古琴》在琴史、在人文在学术上的价值,自然会由大历史来定论。我们清如人需要庆幸,站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勤学精进,加强修为,为中国传统文化,为琴学,为清如古琴尽我们应尽的力量。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方文伟 编
  •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11
  • 版次 1
  • ISBN 9787306069986
  • 定价 16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2页
【内容简介】
  《清如古琴》可以说是一本琴刊,能帮助重庆本地琴人或文化学者更多的了解重庆古琴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本琴谱,其中既有对传统琴曲的解析分享,也有系列创作曲的各种实践呈现;更可以说是一本诗词文集,“一源太古始,气承雪山来”,即是对重庆灵魂--长江的歌咏;重庆人熟悉的滩子口、储奇门等,亦均以灵光之姿,化为方文伟先生系列作品的风骨;自度曲中《懒问月》更有“任随他古者叹、今者思,来者愁”之洒脱出尘情怀。
【目录】

20世纪蜀派古琴颇具影响力的杨氏家族
20世纪蜀派古琴名家杨清如
杨清如生平和琴学纪年
杨清如的古琴艺术风格
回忆恩师杨清如先生
清如传承
清如古琴
杨清如所传宋琴
清如古琴教学师训
琴谱及相关文化思想表达
杨清如传谱
访子期
慨古吟
渔樵问答
传统琴曲
阳关三叠
醉渔唱晚
高山
流水
梅花三弄
洞庭秋思
鸥鹭忘机
平沙落雁
潇湘水云
改编琴曲
画心
知音
张羽煮海・听琴
小桃红・媚香楼
原创琴曲
念奴娇・过洞庭
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
自度琴曲
滩子口・江石相雄不相让
懒问月・归棹
储奇门・归梦远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布面精装纪念版(非平装,见图片)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