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色科学与技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颜色科学与技术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9.4 6.5折 45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茂海 等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22814

出版时间2019-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886048

上书时间2024-11-30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1章 现代颜色科学的起源
1.1 牛顿光色理论
1.2 混色的三色视觉
1.3 紫外线、红外线、光谱灵敏度
1.3.1 紫外线
1.3.2 红外线
1.3.3 光谱灵敏度
1.4 颜色恒常性、色彩对比
1.4.1 颜色恒常性
1.4.2 色彩对比
1.5 色彩缺失
1.5.1 色盲的发现
1.5.2 先天性色盲或色弱
1.5.3 后天色盲或色弱
第2章 光与颜色视觉
2.1 可见光
2.2 光度学基本概念
2.2.1 光度学定义
2.2.2 光度学单位
2.3 物体的光谱特性
2.3.1 物体与光的相互作用
2.3.2 光的反射
2.3.3 光的透射
2.3.4 光的吸收
2.4 颜色的感知
2.4.1 人眼的机制
2.4.2 人眼的适应性
2.4.3 光谱光视效率
2.5 颜色视觉理论
2.5.1 三色学说
2.5.2 四色学说
2.5.3 现代颜色视觉理论
2.6 颜色的分类与视觉属性
2.6.1 颜色的分类
2.6.2 颜色的视觉属性
2.7 颜色视觉现象
2.7.1 颜色对比
2.7.2 色适应
2.7.3 颜色恒常性
2.7.4 负后像
2.8 颜色混合理论
第3章 CIE标准色度系统
3.1 颜色匹配
3.1.1 颜色匹配实验
3.1.2 颜色的矢量表示与匹配方程
3.1.3 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
3.2 CIE标准色度系统
3.2.1 CIE 1931 RGB标准色度系统
3.2.2 CIE 1931 XYZ标准色度系统
3.2.3 CIE 1931 RGB系统向CIE 1931 XYZ系统的转换
3.2.4 CIE 1964 X10Y10Z10标准色度系统
3.3 三刺激值和色度坐标计算
3.4 同色异谱
3.5 主波长和纯度
第4章 均匀颜色空间及颜色评价
4.1 颜色空间的均匀性
4.2 均匀颜色空间
4.3 CIE 1976 L*a*b*均匀颜色空间
4.3.1 CIE 1976 L*a*b*模型
4.3.2 色差及其计算公式
4.3.3 色差单位的提出与意义
4.4 CIE 1976 L*u*v*均匀颜色空间
4.4.1 CIE 1976 L*u*v*模型
4.4.2 色差及其计算公式
4.4.3 CIE 1976 L*a*b*与L*u*v*匀色空间的选择和使用
4.5 色差及色差公式
4.5.1 CMC(1:c)色差公式
4.5.2 CIE94色差公式
4.5.3 CIEDE2000色差公式
第5章 色序系统
5.1 色序系统的概念
5.2 孟塞尔颜色系统
5.3 NCS颜色系统
5.4 RGB颜色空间
5.5 CMYK颜色空间
5.6 其他表色系统
5.6.1 潘通(PANT0NE)色卡颜色系统
5.6.2 TILO颜色管理系统
第6章 光源的色度学
6.1 黑体与色温
6.1.1 黑体
6.1.2 色温
6.1.3 相关色温
6.2 光源的显色性
6.3 标准照明体与标准光源
6.4 印刷行业标准照明条件和观察条件
第7章 颜色测量
7.1 色测量的原理及几何条件
7.1.1 色测量的原理
7.1.2 色测量的几何条件
7.2 色测量仪器的分类与构造
7.2.1 分光光度计
7.2.2 光电色度计
7.2.3 分光辐射亮度计
7.2.4 目视比色计与彩色密度计
7.3 密度与密度测量
7.3.1 减色法原理与减色法三原色
7.3.2 光学密度的定义
7.3.3 彩色密度计原理与结构
7.3.4 颜色的密度表示法
7.3.5 密度与网点面积
第8章 色彩管理原理
8.1 色彩管理发展背景
8.2 色彩管理的作用
8.3 色彩管理的分类
8.4 色彩管理的基本要素
8.4.1 特性文件
8.4.2 设备文件连接色空间PCS
8.4.3 再现意图
8.4.4 颜色转换模块
8.5 色彩管理的基本工作过程
8.5.1 色彩管理工作流程
8.5.2 设备校准
8.5.3 设备特征化
8.5.4 色彩转换
第9章 色彩管理计算方法
9.1 设备校准
9.1.1 设备校准的原理与过程
9.1.2 输入设备的校准
9.1.3 显示设备的校准
9.1.4 输出设备的校准
9.2 设备特性文件的建立
9.2.1 输入设备特性文件的建立
9.2.2 显示设备特性文件的建立
9.2.3 输出设备特性文件的建立
9.3 色彩转换
9.3.1 色域的数学表达
9.3.2 色域映射方法
9.3.3 颜色转换的算法
第10章 三维色域及其可视化技术
10.1 三维可视化技术
10.1.1 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0.1.2 基于表面重建的三维可视化
10.1.3 色域的二维模型与三维模型
10.2 色域的类型
10.2.1 颜色空间色域
10.2.2 设备色域
10.2.3 图像色域
10.3 色域边界及色域边界描述
10.3.1 凸壳算法
10.3.2 改进的凸壳算法
10.3.3 分区优选化算法
10.3.4 USV算法
10.4 基于色域匹配度的色域边界评价
10.4.1 色域边界评价算法的发展
10.4.2 基于色域匹配度模型的色域评价
第11章 色貌理论
11.1 色貌属性及色貌现象
11.1.1 色貌属性
11.1.2 色貌现象
11.2 色适应及色适应变换
11.2.1 色适应(chromatic adaptation)
11.2.2 色适应模型和色适应变换
11.3 色貌模型
11.3.1 色貌模型的框架
11.3.2 色貌模型
11.3.3 CIE CAM97s色貌模型
11.3.4 CIE CAM02色貌模型
11.4 图貌模型(iCAM)
11.4.1 iCAM模型框架
11.4.2 计算步骤
11.4.3 iCAM模型的应用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包括颜色产生机制与颜色现象。颜色的定性和定量描述、光源的色度学、颜色测量、色彩管理和色貌理论等;可了解颜色的描述方式,包括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颜色计算、测量、传递的基本方法,熟悉运用各种测色仪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