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犁抗日作品选/孙犁读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孙犁抗日作品选/孙犁读本

全新正版书籍,多仓就近发货,节假日正常发出,具体可私信客服咨询。

13.2 3.8折 35 全新

库存28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犁|总主编:孙晓玲//李屏锦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1124706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25102453

上书时间2024-10-25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有人说他是迎风也不招展的一面旗帜,有人说他是越打磨越亮的一面古镜,有人说他是文苑那轮皎洁的明月,有人说他是淀水荷花的精魂……不管别人怎样评价他、赞美他,他就是他——生活中我们慈爱的父亲。努力读懂父亲的路我走了很长,而且就算我永久地闭上眼睛,也不可能完全读懂,因为父亲是一本极为厚重极具内涵的人生大书 ,“大道低回,独鹤与飞”。但我愿一点一点地翻阅,用心细细地品读、了解、感悟这本书。

导语摘要
 《孙犁读本》面向大众,首次将孙犁的作品分门别类地作了归纳,包括《孙犁抗日作品选》《孙犁诗歌剧本选》《孙犁评论选》《孙犁书信选》《孙犁作品·少年读本》《孙犁作品·老年读本》《孙犁晚作选》《孙犁论读书》《孙犁论孙犁》《孙犁名言录》,共十种。孙晓玲、李屏锦主编的《孙犁抗日作品选》是该套书之一。

商品简介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编者选取了孙犁作品中关于抗日的篇章,再现了那一段战争岁月中,党和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反对外来侵略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探索和抗争。书中着重刻画人物的具体形象,从一个个局部的生产、生活和斗争场景来表现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描绘了一幅我国劳动人民不畏强暴、打击侵略、捍卫和平的英雄主义画卷。该书收入的作品分为两部分,一为写于抗日期间的,一为日后回忆抗日生活的。小说、散文均以写作时间先后为序。



作者简介

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又先后担任过《平原杂志》《天津日报》文艺副刊、《文艺通讯》等报刊的编辑,[1] 并著有关于编辑的作品。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



目录
琴和箫
老胡的事
黄敏儿
第一个洞
杀楼
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
村落战
麦收
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
嘱咐
新安游记


“藏”
浇园
蒿儿梁
吴召儿
山地回忆
采蒲台
小胜儿
看护——在天津中西女中讲的少年革命故事
芦苇
女人们
二月通信(并后记)——寄给一个没有到会的参议员
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山里的春天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塔记——蠡县抗战烈士塔碑记
采蒲台的苇
回忆沙可夫同志
关于《荷花淀》的写作
《善陶室纪年》摘抄
“古城会”
第一次当记者
编后记

主编推荐

《孙犁读本》是孙犁作品的普及本。孙犁是我国革命文学的一面旗帜,是风格独具的文学大师。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只有一个孙犁!孙犁对中国革命文学的贡献,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被广大作家和读者所敬爱。孙犁的抗战小说写得*好*多,《荷花淀》誉满天下。孙犁的《风云初记》和《铁木前传》被誉为共和国中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孙犁一生不随波逐流,坚持讲真话,愈到晚年,思想愈臻成熟,行文尤其老辣,他的《耕堂文录十种》不同凡响,其思想之深邃与节操之坚贞,*终成就为作家良心的光辉形象。孙犁饱览群书,博古通今,知识渊博,是学者型作家。他的文章、题跋、书衣文录等,给予读者智慧和力量;他广泛阅读新人新作,扶植他们健康地走上文坛,有口皆碑。《孙犁读本》面向大众,首次将孙犁的作品分门别类地作了归纳,包括《孙犁抗日作品选》《孙犁诗歌剧本选》《孙犁评论选》《孙犁书信选》《孙犁作品·少年读本》《孙犁作品·老年读本》SUNLIDUBEN2 孙犁读本《孙犁晚作选》《孙犁论读书》《孙犁论孙犁》《孙犁名言录》,共十种。《孙犁读本》涵盖了除中长篇小说以外孙犁的全部作品,各自独立,又共为一体,言简意赅,富有新意,免除读者翻检之劳。各册编者不约而同地看中了某些篇目,不可避免地会有少量的重复;倘若完全排除重复,必有遗珠之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两难之中,我们力求协调,不使偏失。尚祈读者、方家不吝赐教!本书编选过程中,阎纲先生热情指点,在此深表谢意。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琴和箫去年,我回到冀中区腹地的第三天,就托了一个可靠的人到河问青龙桥去打听那两个孩子的消息。过了一个星期,送信人回来说,她姐妹两个在今年春天就参加了分区的剧社,姐姐已经登台演奏过,妹妹也
会跳舞。社长很喜欢她们。抚养她们的衰老的外祖父,也带给我一封用旧账篇写的信,谢过我的费心,好像很愉快。在信的末尾他又想起死去的姑爷,久不通音讯的女儿……泪痕还可以辨认。但是那总的感情,我看出来,老人是很振奋的。
这老人也是个音乐爱好者。直到今天他还领导着
本村的音乐队。他钟爱自己独生的女儿,和钟爱他那笙笛胡琴一样。他竭力供给女儿上学,并且鼓励她要
和一个音乐能手结婚,哪怕是一个穷光蛋,只要十个手指能够拨弄好丝弦,两片嘴唇能吹好竹管。这样我那朋友钱智修就人选了。
接到老人的信,我也长出一口气,这代表我自己,也代表我那死去的朋友。这样他可以瞑目了。而我也像那老人了却一件挂心事一样,甚至不想去看看她们。我想她们既是入了这个园地,就会有人浇灌培养,热情和关照不会比我差。人多,伙伴多。一定比我还要周到。算来,大的孩子已经十三岁,小的是十一
岁了。
我同她们的父亲虽然是同乡,但是在抗战刚开始,家乡正在混乱的时候才搅熟了。那时候,我闷在家里得不到什么消息就常到他那里去,一去就谈上半天,不到天晚不回家。在那些时候,我要求几次,他才肯把挂在墙上的旧南胡,拉去布套,为我,在他也许是为他自己,奏几支曲子。在那些时候,女人总是把一个孩子交到我的怀里,从床头上拉出一支黑色的竹箫来吹。我的朋友望着他那双膝间的胡琴筒,女人却凝视着丈夫的脸,眼睛睁得很大,有神采随着音韵飘出来。她那脸虽然很严肃,但我详细观察了,总觉得在她的心里和在那个男人的心里,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交流。女人的脸变化很多,但总叫微笑笼罩着。
他们之间,看来已经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女人与其和丈夫诉说什么,是宁可拉过箫来对丈夫吹一支曲子的。丈夫也能在这中国古老的乐器的音节里了解到爱人的要求和心情。这样把生活推演下去。但是,过去的二十八年里,他们的生活如同我的生活一样,是很少有任情奔放的时候。现在,生活才像拔去了水闸的河渠一样,开始激流了。所以,我的友人不愿意再去拉那只能引起旧日苦闷的回忆的胡琴。
不久,他就参加了那风起云涌一样的游击队。女人却留在家里一个时期,因为还有两个孩子,就是现在我说的大菱和二菱。那个女人比起我的朋友来,更沉默些,但关于她的孩子的事,是很爱谈论的。就在那些时候,我去拜访他们,也常从孩子的病说到奶的不够用,说到以后的日子。她很少和我谈音乐上的事,因为我虽然常自称很懂得音乐并且也非常爱音乐,她总不相信。她说一个人爱什么早就应该学习了,早就应该会唱会奏了,不会唱不会奏,那就是不爱。
有一次,我指着怀里的大孩子说:“你说大菱爱好音乐么?”“爱!”“她也不会唱不会演奏啊。”“好,这么大人和孩子比。”我也觉得这孩子将来能够继承父母的爱好,也能吹唱。她虽然才八岁,当母亲吹箫的时候,她就很安静,眼里也有像她母亲那样的光辉放射出来了。
那母亲说的,爱好什么就该去做什么。不久,她就同丈夫一同到军队里去了。把孩子送到河间的年老
的父亲那里去。大菱爱好音乐不久也证明了,那时已经丧失了南胡的演奏者,孩子们还不能即刻去射击,但也知道爱好复仇的战争了。
敌人进攻我们的县城,我的朋友同他的部队在离县城十五里地的沙滩迎击,受伤殒命。那时正是春天。孩子们的母亲赶回来,把他埋葬了。在我看来,这样一个丈夫对她是不能失去,失去就不能再有,甚至连她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主持,在心里失去了主张。她把孩子们接来,又到家里整理了一下我的朋友的遗物。她和我商议,把大菱交给我看管,她带着二菱去。
因为孩子们要受教育了。临走,她把那个布满灰尘的南胡给我们留下,她和二菱带走了箫。我想箫对她或者有用。至于胡琴只是在第一个夜晚,大菱从梦里醒来,哭着叫妈的时候,我扯去布套,拉了几声,哄她上床去睡。
等到大菱和我熟惯了以后,一天夜晚,或者是什
么中秋节日,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虽然说在教育心理学上,我不应该用这样的撕裂人的心肺的悲哀的故事,去刺那样稚小的孩子的心灵,但我终于讲完了。
我努力看进她的眼睛,当看到从那小眼睛里逐渐升起了怨恨的火,我才抱起她到临街的窗前。
“珂叔叔,你把爹的南胡放到哪里了?”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