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常识速读
  • 中国文化常识速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文化常识速读

全新正版书籍,多仓就近发货,节假日正常发出,具体可私信客服咨询。

55.08 5.6折 9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聂万恒

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412592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98元

货号29476988

上书时间2024-10-23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国文化常识速读》一书涵盖了史学、思想、哲学、地理、政制、礼制乃至书画、戏曲、医药、服饰、天文、建筑等,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然而,不少人或对传统文化略知一二,却又不甚了解;或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或欲闲暇时翻卷欣赏,却又因古书之佶屈聱牙望而却步……鉴于此,我们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中千挑万选采撷了一千朵美丽浪花,以问答的形式集结成书,管中窥豹,让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中快速大量地了解并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商品简介

《中国文化常识速读》一书涵盖了史学、思想、哲学、地理、政制、礼制乃至书画、戏曲、医药、服饰、天文、建筑等,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然而,不少人或对传统文化略知一二,却又不甚了解;或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或欲闲暇时翻卷欣赏,却又因古书之佶屈聱牙望而却步……鉴于此,我们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中千挑万选采撷了一千朵美丽浪花,以问答的形式集结成书,管中窥豹,让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中快速大量地了解并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作者简介

聂万恒,男,汉族,1979年12月出生,安徽太湖县人,大学本科学历。2003年8月参加工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就职于安徽省太湖县牛镇中学。喜欢阅读和思考,关注中学语文教学,重视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本人工作期间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并屡次获得过一、二、三等奖,在和省级期刊发表文章多篇。



目录

目录


辑 文学、史学


  诗、词、曲、赋 / 002


  小说、史学 / 032


  散文、语言学 / 047


第二辑 哲学、思想


  易学 / 056


  儒学 / 069


  道家文化 / 098


  其他诸子之学 / 131


  中国佛教 / 143


第三辑 姓氏、称谓


  姓氏字号 / 158


  称谓趣考 / 179                                                                                第四辑 学制、科举


  科举考试 / 220


  教育学校 / 240


第五辑 礼制、民俗


  拜祭礼制 / 256


  婚葬礼制 / 275


  节日风俗 / 291


  衣食住行 / 311


第六辑 法制、军事


  法制 / 342


  军事 / 363


第七辑 政制、职官


  政制 / 388  


  职官 / 405


第八辑 书画、戏曲


  书画艺术 / 434


  戏曲表演 / 467                                                                                    第九辑 天文、历法、地理天文


  天文 / 494


  历法时令 / 505


  地理 / 525


第十辑 医药、科技


  中华医药 / 550


  科技发明 / 571


第十一辑 国学典故、行业杂谈


  国学典故 / 584


  行业杂谈 / 611


第十二辑 考古、娱乐


  考古工艺 / 630


  体育娱乐 / 643



内容摘要

《中国文化常识速读》一书涵盖了史学、思想、哲学、地理、政制、礼制乃至书画、戏曲、医药、服饰、天文、建筑等,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对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然而,不少人或对传统文化略知一二,却又不甚了解;或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或欲闲暇时翻卷欣赏,却又因古书之佶屈聱牙望而却步……鉴于此,我们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中千挑万选采撷了一千朵美丽浪花,以问答的形式集结成书,管中窥豹,让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中快速大量地了解并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主编推荐

聂万恒,男,汉族,1979年12月出生,安徽太湖县人,大学本科学历。2003年8月参加工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就职于安徽省太湖县牛镇中学。喜欢阅读和思考,关注中学语文教学,重视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本人工作期间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并屡次获得过一、二、三等奖,在和省级期刊发表文章多篇。



精彩内容

中国早的诗歌总集是哪部作品? 

《诗经》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诗三百》,是中国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原三百一十一篇)。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 家》),据传《诗经》为孔子编订。《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 “风”“雅”“颂”三大类,“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祭祀宗庙的舞曲歌词。《诗经》主要有赋、比、兴三种表 现手法。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诗经》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先河,并以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殷周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形态,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如何辨别赋、比、兴这三种艺术手法?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南宋朱熹的解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朱熹曾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赋,即为了突出主题对象所作的描写。通常是一系列排比句式,而且多用骈文,看上去非常绚丽夺目。比如,《陌上桑》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起着将情感扩大或者缩小的作用,又或者是以较委婉的方式来表达不方便直接表达的感情。比如,李白的《蜀道难》中:“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采用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以兽行来比拟人的作为,在略有夸张的同时,充分宣泄着诗人内心的愤懑。

(3)兴,即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具体来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触物以动情)两种形式。起兴主要有两种效用:一是提出中心,奠定全文的基调;二是“引起”读者的“兴趣”。

被称为“乐府双璧”的是哪两首诗歌? 

继《诗经》和《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称为“乐府”。北宋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是一部完备的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热烈质朴。

北朝民歌中的《木兰诗》与汉乐府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

作》)合称长篇叙事诗的“乐府双璧”。

《木兰诗》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班师

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乡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孔雀东南飞》则叙述的是刘兰芝和

焦仲卿之间荡气回肠的生死之恋。善良而勤劳的刘兰芝与焦仲卿结婚后,夫妻俩互敬互爱,焦母却百般刁难儿媳,威逼焦仲卿将她逐出家门。焦仲卿迫于母命,无奈只得劝说刘兰芝暂避娘家。谁知刘兰芝回到娘家后,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儿子。后刘兰芝与焦仲卿二人履行“黄泉下相见”之约,双双殉情。

“赋”这种文学体裁有几种基本样式? 

除了诗、词、曲之外,历史上还存在过一种具有诗歌特点的文体,那就是赋。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通常认为,赋有“骚体赋”和“散体赋”两种基本样式。

(1)骚体赋,直接由楚辞发展而来。它采用骚体句式,不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以抒情为主,因而更接近于诗;它的结尾往往有“乱”“讯”“歌”等更富于音乐性的部分,显示了它本来的音乐背景。

(2)散体赋,由隐语和战国散文演变而成。它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句式灵活,韵散相间;以描写为主,也有理性部分;在段落开头常用“于是乎”“尔乃”“若夫”等标志性词语,显示出它的散文化特点。上述特征又决定了它在表现手段和审美方面的特征,如长于铺陈、文辞华美、篇末寄讽等,但这只是其次要的特征,不是判断文体的标志。

《离骚》为何又被称作《离骚赋》? 

《汉书·艺文志》记载:“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这里所说的“赋”,就是先秦典籍中谈到的赋诗。所谓不歌而诵,就是不配乐歌唱的口头诵读形式。所诵之诗赋,可以是即兴创作的作品,也可以是《诗经》中现成的诗篇。

西汉的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如果单从语言形式上看,《离骚》和楚歌没有什么区别。但楚歌是可以唱的,所以称作“歌”,而《离骚》是用来诵读的,因此称作“辞”或“赋”,而不称作“歌”。再者,屈原的《离骚》和《九章》等作品在汉朝都被称作“赋”,因此,后人有时也将《离骚》称作《离骚赋》。

汉初贾谊模仿楚辞而作的凭吊屈原的作品,名为《吊屈原赋》。后来还有不少汉朝人也采用这种形式写赋。由于这些作品与《楚辞》(《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有渊源,因此被称作“骚体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