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杀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杀机

4 1.4折 28 九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冕 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r161

上书时间2024-05-23

武强县大陆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高冕 著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6359245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0页
  • 字数 220千字
【内容简介】

  作者真实记述了清王朝近三百年间皇权角逐中,极富代表性的大小官员、皇子后妃的绝命故事弓弦勒死、蹊跷暴死、阴谋毒死、高墙圈死、牢狱关死、砍头杀死、白绫自裁、血腥族诛、焚尸追杀……每一种死亡样式背后的官场悲剧、每一条鲜活大生命毁灭的轨迹,无不触目惊心、撼人心魄。


【作者简介】

  高冕,1962年生于浙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鲁迅文学奖。


【目录】

第一章 后妃之死

一、终极密晤

灭顶之灾突然降临她头上:要么自杀,要么由子侄们活活掐死。她为何被迫自尽?是长得太美丽,是先帝留有遗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们究竟为何要对她下毒手?

史鉴之一:

一个强权人物临终时,其周围势必形成角逐利益和权力的黑洞。这个黑洞凶险莫测、充满杀机。若不可避免地参加了临终密谈,尤其是单独密晤,必须高度警惕,防人暗算。否则,轻则丢失钱财,重则丢掉地位和性命。

二、暴死的皇后

聪明美貌的年轻皇后竟蹊跷死去,朝廷既不披露死因,也不透露具体死亡地点。她到底是暴病而死,还是被迫自杀?道光朝深宫内发生的这一起重大变故,朝廷文书以及有关官史为何讳莫如深?

史鉴之二:

过于迷恋权力,毒蛇会盘踞你的心头,天使就会变成魔鬼。打破游戏规则与人作拼死之争时,光想到功成名就是不够的,还要想到可能身败名裂。重大事情不要与孩子同谋,尤其不要与“吃不透”的孩子同谋。

三、“墙”的命运

一直好端端的慈安太后暴崩归天,重病缠身的西太后却神奇康复,随后登上独裁宝座。慈安太后到底怎么死的?是不是慈禧太后所害?慈禧太后为何要对慈安太后起杀心?聪明过人的慈安太后为什么未能逃脱死亡之劫?

史鉴之三:

当你成为阻碍别人往上爬的一堵墙时,你得迅速作出决断:是继续为墙,还是彻底让开。对此含糊不清,那是很糟糕的,甚至是很要命的,你在糊里糊涂之际就会被人整趴或者毁掉。

第二章 继位人之死

四、祭台上的继位人

褚英是清王朝第一位公开预立的最高权力继承人。努尔哈赤为何选择褚英做继位人?褚英是如何跌下继位人宝座的?努尔哈赤究竟何时拿定了屠杀亲子的主意?剖析滴血史实,令人掩卷长思。

史鉴之四:

幸运与灾祸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有幸成为“试验品”时,不要得意忘形。第一个试验品往往失败的多,物如此,事如此,人亦如此。尤其是人,被人器重,但论才论德不堪重任,那么这一器重不是幸运,而是灾难。

五、“不倒翁”代善

有人告发,代善与母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一夜之间,代善地位一落千丈,由最高统治权力继承人,沦为赤条条庶民。背后捣腾他的黑手到底是谁?代善从此成为一个两面人:一面精神阳痿,软不拉塌、圆滑世故;另一面,又极其冷血,杀妻、杀子、杀孙。代善是清朝被废太子中唯一保全身家性命和高官厚禄者。其奥妙何在?

史鉴之五:

政治上想有大抱负的人,一不能恋色,二不能贪财。财与色丢不下,屁股后头不干净,等于给自己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六、风风雨雨“二把手”

当了三十三年的皇太子突然被皇父废黜,朝野为之震惊。事隔半年,皇父又宣布重新恢复他的皇太子地位。但不久,再次将他废黜,并将其打入死牢。立而废,废而立,立而复废,反反复复,扑朔迷离。为何皇上要将皇太子废黜,他到底干了什么难以出口的荒淫无道之事?大清国“二把手”究竟为何倒台?

史鉴之六:

在清代,皇帝是朝廷“一把手”,皇太子是“二把手”。一把手在位一天,就要独裁一天。二把手在不适合伸张意志的制度下,只有缩头藏尾、韬光养晦,才能保全自己。

第三章 皇子之死

七、一着不慎输掉性命

在决定前途命运的政治棋盘上,皇长子、肃亲王豪格下了一着臭棋。随后,厄运一个个降临他头上,最终落得不明不白惨死狱中、娇妻投入政敌怀抱的下场。

史鉴之七:

决定自己前途命运之时万万不能投弃权票。对峙艰难,令人窒息,但往往谁能挺到底,谁就能占据上风。此时此刻,一着不慎,就会输掉全局,甚至输掉性命。

八、“少根筋”的皇长子

皇太子被废,皇长子胤禔跳将出来,在最关键的时刻说了最不该说的话。一言见底,皇父康熙帝将他彻底看死。但皇父老谋深算,隐忍不发。胤禔聪明耍不到点子上,接连犯错,身败名裂,成为康熙朝第一个倒在权坛上的皇子。

史鉴之八:

关键时刻,须谨言慎行。一言失误,就会招来灾祸。欲问鼎政坛,必先厚其德、强其能。薄德无能,别去问鼎。争顶须有高度,这一原则适用于足坛,也适用于政坛。

九、出头之“鸟”

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皇八子胤禩,就在被皇父和文武百官大大看好之际突然陨落。胤禩为什么会从大清王朝政治舞台翻身落马?为何会两朝挨整、终死囚笼?

史鉴之九:

一只鸟能不能探头探脑,乃至高蹈起舞、展翅飞翔,要看这是一片什么林子。没有枪的林子,技压群芳的鸟是一只好鸟;有枪的林子,贸然探头、引人瞩目,必挨枪子。“枪打出头鸟”,这是一个路标警示。

第四章 心腹大臣之死

十、唯一顾命大臣

皇四子胤禛谋取皇位成功,得力干将隆科多宠荣备至,大红大紫,成为政治暴发户。然而,转眼之间,隆科多就从权坛巅峰跌落,厄运连连,身败名裂。

史鉴之十:

介入太浅,怕捞得少;卷入太深,又恐罹祸。仕途中有不少人为此犯难。其所以为难,乃心魔作祟。心魔不除,难事多多。

十一、从西北王到自裁囚

川陕总督年羹尧,在雍亲王胤禛谋取皇位过程中立下殊勋。胤禛穿上龙袍后,年羹尧青云直上,成为事实上的西北王。但好景不长,他很快招致灭顶之灾。从西北无冕之王到被迫自杀,仅一年零八个月时间。他火箭般上升又流星般陨落的仕途轨迹,给人带来强劲的冲击,留下幽远的深思。

史鉴之十一:

恃宠张狂,招人嫉恨,祸根已伏;恃宠张狂,招主嫉恨,则祸亟而灾烈。所以,为官不可恃宠,为人不可张狂。

十二、腹心之患

胜保敢为却不妄为,逼迫八大臣就范。辛酉政变大功告成,叶赫那拉氏对关键时刻立下汗马功劳的心腹之臣予以重赏,胜保因此登上仕途峰巅。但不久,叶赫那拉氏发动突然袭击,逼令胜保自尽。胜保为何招来杀身之祸?腹心之臣转眼之间缘何变成腹心之患。为官为人,胜保故事不可不读。

史鉴之十二:

在独裁的天空下,只允许生长一种个性,那就是没有个性的个性。没有个性的个性,也是一种个性,但那是死亡的个性。你若不愿选择死亡的个性,等待你的便是个性的死亡。

第五章 悍臣之死

十三、骑在小皇帝头上作威作福的超级重臣

具有超强实力和地位的多尔衮,干下很多令人侧目之事:打击异己,屠杀大批不顺从他的大臣;强娶侄媳为妃,纵欲乱伦;强迫邻国为他选美女;与皇太后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版本多多,有的说这是皇太后为稳住多尔衮所用的政治权谋,有的说多尔衮早就偷看她洗浴裸体,叔嫂埋下私通根子;多尔衮还自称“皇父摄政王”,视小皇帝为家中小儿。玄的是多尔衮竟应验誓言,英年暴死。小皇帝翻身做主,以其独特方式,将遭天杀的多尔衮再一次灭杀。

史鉴之十三:

比德行更靠得住的是机制。重量级人物具备超强实力后,如果没有制度有效约束,就会放纵私欲,独断专行,走向独裁。封建王朝的悲哀,说到底是制度的悲哀。纵然是皇帝无力独裁,悍臣也会代替其独裁。

十四、掉进权力陷阱的勇士

此时的宫廷,已成为一口杀机四伏的陷阱,专等“猎物”前来蹈死。勇士与陷阱的故事,将一个沉甸甸的问题留给了历史:一个曾经惨遭权臣迫害的人,为什么一旦大权在握,就会转过身来迫害别人呢?

史鉴之十四:

兽入陷阱,多是被人算计的;人入陷阱,说到底是自己跳进去的。人在仕途,最难闪避的是自掘的陷阱。

十五、栽在小妇人手里的硬汉子

大权在握的肃顺轻敌失算,只把西太后叶赫那拉氏视为掀不起大波澜的小妇人,接连犯下七个错误。就在西太后布下陷阱、勒紧索套、将刀刃架在他脖子上时,他还与两个小妾滚在床上寻欢作乐。高傲自大的肃顺,最终栽在他始终瞧不上的小妇人手里。

史鉴之十五:

强人无一例外是被自己击垮的,对手们奈何他不得。高傲轻敌是强人易患的通病。这种病是心智的黑洞,强人不知不觉就被它吞噬了。人在仕途,此病不除,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第六章 诤臣之死

十六、告密者

在历史转折关头,苏克萨哈率先向皇上告密。这次密告,使他突然崛起于大清王朝的政治舞台,成就了他的辉煌,但也使他置身于微妙严酷的皇权斗争夹缝之中,埋下万劫不复的罪孽祸根。

史鉴之十六:

瞻前顾后不是缺点。一旦决定行动,就要断然出手,速战速决。但在重大行动之前,能够瞻前顾后,能够思考到最后一秒钟,将方方面面考虑周详,是决策者成熟的表现。如果顾此失彼,掉进幽深险恶的夹缝之中,就可能招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十七、撞在枪口上的芝麻官

朱天保上疏案血腥弥漫,震惊朝野。令人震惊的不仅仅是朱天保被杀,而是此前同样进言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人没有被杀,此后说的人也没有被杀,为何偏偏将朱天保杀了?这一疑问,垂悬史界近三百年。其中奥秘,耐人寻味。

史鉴之十七:

进言是一门艺术。人性是世上最复杂的东西,也是这个星球上进步最慢的东西;人性渗透一切,包括法规制度。对此,进言者不能不深究精研,注意选择进言的时机、场合和方式。否则,你一番好心,在对方看来却是包藏祸心。一席话是否良言,评判权不在你,而在对方;不看动机,而看效果。

十八、做“天下第一事”的下场

康熙帝赐给大学士王掞两块御书匾额,嘉许其曾祖和父亲。面对浩荡皇恩,王掞激动万分,一心想效法曾祖做“天下第一事”,两次冒死密奏。谁知,阴差阳错,后来竟是皇四子胤禛上台当了皇帝。胤禛笑里藏刀,将软刀子架在这个可恨老臣的脖子上。

史鉴之十八:

天道已变,王朝已变,却依旧照搬古人,就是书呆子。不能从书本里跳出来的人,书读得愈多,脑子愈糊涂;书呆子参与之事越重大,参与越执著,栽的跟斗越狠。能进得书里去,又能跳得出来,方能洞穿世事,举重若轻。

主要参考书目

清代皇帝世系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