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观澜
  • 故宫观澜
  • 故宫观澜
  • 故宫观澜
  • 故宫观澜
  • 故宫观澜
  • 故宫观澜
  • 故宫观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故宫观澜

表面有点发黄,内页干净不影响观看正版当天发货

5 1.7折 30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大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柳坡、博溪 著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号货架——5层

上书时间2024-05-20

利平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柳坡、博溪 著
  •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3
  • 版次 1
  • ISBN 9787800478062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3页
  • 字数 3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故宫观澜》试图较全面系统、又有侧重地展现两岸故宫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既是那样曲折、丰富、斑斓;又在中华文化的大层面上,显得那样和谐、辉煌、自然。故而,该书上、中、下三篇:既记述故宫代表性建筑、典章制度与重大历史事件,又索源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流与蕴涵;既记述故宫荟萃之文物、艺术珍品与文化遗存,又索源于文化精神与艺术发展演变历程;既记述故宫博物院诞生、国宝大迁徙的无比艰辛与现今的保护发展,又索源于思想文化根基、民族精神与和平进步愿望。全书更以《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文心雕龙·序志》“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所示之意,谨定其名为《故宫观澜》。这也是“大文物观念”与理性文化思想融会的一次尝试。
【目录】

上篇巍巍紫禁城
一、明清帝宫五百年
明成祖建帝都
内城与皇城
走进紫禁城
皇权的象征
二、紫禁城巍城四门
宫阙第一门
血战东华门
嘉庆遇刺玄武门
三、外朝一门三大殿
以和谐为理念
皇城至尊太和殿
保和殿上选贤才
四、太和殿顺治亲政
帝位由天而降
多事之秋甲申年
开国少年天子
行儒教入禅宗
英年早逝留谜案
五、乾清门御门听政
康熙御门听政之仪
雍正帝务实治国
乾隆帝整肃吏治
六、内廷重地乾清官
乾清宫明清两重天
“正大光明”匾背后
尊老敬老千叟宴
七、交泰殿上立铁牌
明太监干政亡国
清帝以明朝为鉴
八、坤宁宫内迎皇后
张开大网选秀女
皇帝大婚行六礼
同治与光绪大婚
紫禁城内的后妃
九、上书房皇子读书
福临幼年难读书
康熙帝严于教子
雍正为皇子立规
同治帝不爱读书
溥仪有了洋师傅
十、两大典与文渊阁
煌煌巨著《永乐大典》
乾隆修建文渊阁
《四库全书》受关注
武英殿与修书处
十一、紫禁宫积重难返
乾隆晚年种祸根
嘉庆帝难挽颓势
十二、成丰走上不归路
道光选错接班人
成丰即位临难题
外敌当前离京城
避暑山庄的岁月
十三、养心殿垂帘听政
发动政变揽朝纲
为专权清除障碍
只有劣迹无政绩
两太后功罪分明
十四、宗教理念与礼仪
清宫崇尚萨满教
尊喇嘛教为“国教”
祀典活动包罗万象
音乐卤簿仪驾
融民俗节庆同乐
十五、清宫生活面面观
穿什么怎么穿
吃什么怎么吃
女为悦己者容
唱戏听戏戏台
内宫生活琐记

中篇溯源观国宝
十六、清帝与国宝
编纂汉文经典
广罗名贤书画
十七、青铜重宝
商周青铜器与铭文
古代青铜之种类
铜镜文化照千秋
华严钟与宣德炉
青铜器传奇
十八、瓷器王国
古代名窑之分布
制瓷中心景德镇
异军突起唐三彩
稀世珍品汝窑瓷
人间瑰宝青花瓷
精美绝伦彩绘瓷
陶瓷奇葩紫砂器
十九、中国神玉
从实用转化为神器
走下神坛以玉比德
在沉浮中发展
乾隆时达到最高峰
北京、台北收藏的玉器珍品
二十、书画同源
书画表现形相异
书画艺术共相通
诗书画印为一体
二十一、江山入画
众说《清明上河图》
一幅名画居两岸
长卷《千里江山图》
长卷《盛世滋生图》
重金购得《夜宴图》
几经沉浮《游春图》
存世珍品《人物册》
二十二、文士丹青
皇帝中也有画家
一生清贫画墨梅
文人学士泛爱竹
历代文人喜雅聚
桃花坞内酒不醒
神秘《金山胜迹图》
外籍画家朗士宁
一岁之首画吉祥
二十三、书坛漫览
碑与帖
《兰亭序》及临摹大师
三王与“三希”
书法大家与《千字文》
大唐书法揽胜
“四大家”
清代之碑帖交流
二十四、清官图书
《天禄琳琅》之贮书
美轮美奂刻版书
清代殿本书
二十五、文房四宝
笔为文房四宝之首
古墨佳品犹飘香
书画之妙在宣纸
文人名士皆宝砚
二十六、精美织绣
历史悠久话丝绸
丰富多彩丝织品
丝织物印染工艺
中国的四大名绣
织绣精品彩缤纷
二十七、多彩漆器
6000年的流辉
千文万华漆珍品
高峰时期运巧思
二十八、雕刻工艺
竹刻竹雕领风雅
木雕艺术应用广
小巧精奇象牙雕
犀角雕刻的奇珍
以小见大之核雕
二十九、古物拾锦
明清宫廷家具
中国古琴圣韵
清宫钟表显风华
鼻烟壶斗珍夺贵

下篇风雨博物院
三十、祈盼国家博物馆
侵略军与“探险家”
清帝退位改共和
袁世凯复辟称帝
保皇势力又复燃
宫中文物被窃焚
三十一、溥仪痛别紫禁城
冯玉祥北京政变
驱逐溥仪出宫始末
三十二、善委会与大点查
清宫善后委员会成立
北京大学功不可没
顶着压力大点查
火灾现场人叹惜
三十三、故宫博物院诞生
严点查紧筹备
故宫博物院诞生
三十四、坎坷路上求生存
重压令下奋抗争
易培基主持博物院
石破天惊“废除案”
三十五、短暂的安定时期
专家云集三馆并进
出版繁荣鼎盛象征
完整故宫保管案
三十六、故宫文物大转移
文物南迁引争议
精心运作对国人
易培基被诬愤辞职
万箱珍宝去上海
石鼓也成沪上客
三十七、远涉重洋去英伦
筹备中国艺术展
飘洋过海去英国
中国艺术获成功
外国参展的中国古物
存沪文物转南京
三十八、为避国难大流亡
南迁文物大疏散
三路文物聚四川
漂泊10年回南京
紫禁城见证日投降
三十九、海峡两岸两“故宫”
部分文物去台湾
台北成立博物院
四十、故宫上一片蓝天
无私的文物收藏家
主要参考书(篇)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