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甄隐 著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甄隐 著
-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7700814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内容简介】
-
《儒家内圣修持辑要》所以黾勉问世,一是意在唤起对儒家内圣修持之重视——抛此粗成之砖,以引连城之璧;二是为从事内圣之学研习者与儒学爱好者,提供修习之粗浅线索与理法素材,以冀羽翼读者之修持。儒家文化重要特点,内圣修持居其一。修持之自身追求,则系达成完美的道德人格——圣人人格。本书辑录儒家各派修证之理法与实证之修悟,皆围绕此主题。
- 【作者简介】
-
甄隐先生是一位博览群书、学问深广的学者,上世纪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身心修养的理论与方法领域著述甚丰;他又是一位修持刻苦精严卓有成就的大家,对儒、释、道修持均有研究与体验,其境界不是我能评价的。这部60万字的著作,是他近几年的呕心沥血之作。
老先生在本书自序中说,儒学并非他学之所专,所以编纂《儒家内圣修持辑要》,缘于几年前撰写和出版《禅宗证悟理法辑要》。他说,禅宗大德之证悟真境、历验及精辟论述,能为开展“人的科学”,打开意识奥秘大门,提供众多可扬弃之资讯,但其教义旨在“出世”。儒家巨匠开悟所达境界,与禅宗的明心见性雷同,只不过儒家主张“经世”。甄隐先生认为,历史上已证悟的儒家硕德追求的崇高理想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之“大同”境界,这种“大同”与共产党人之最终奋斗目标——共产主义实有相通之处。二者虽不可同日语,但可相谐——后者较前者上升了一个螺旋,前者可予后者以心学支持。因此,扬弃儒家内圣修持要义,则可成为当今思想教育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沃土。基于这种认识,甄隐先生在《禅宗证悟理法辑要》一书完稿后,即“窥阅儒籍,啄精众说,时逾二载,雏稿始就”。
- 【目录】
-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儒学基本知识简介
一、 儒、儒家、儒学简介
(一)儒
1.何谓儒
2.儒的品质
3.儒的类别
4.儒常用辞语简介
(二)儒家
1.何谓儒家
2.儒家主旨
3.儒家修学之“级别”
4.儒学道统
(三)儒学
1.儒学内涵
2.儒学的发展
二、内圣外王简介
(一)内圣外王概说
(二)内圣外王的渊源及基本涵义
(三)内圣外王的修学提示
(四)传统儒家对内圣外王的希求
1.圣、圣人简介
2.圣人可由积学而至
3.儒家对内圣外王的追求是“天下为公”
第二节 内圣修习之理简综
一、儒家典籍之摘录
二、儒学大家名著选录
第三节 儒家工夫概述——鸟瞰内圣修炼之发展
一、鸟瞰修炼之理之发展
(一)概说
(二)不同时期学理特点
1.孔孟儒学:不言心之性象
2.宋明理学:始明表心、性、理之本体
3.“新儒学”:强调证悟本体
二、鸟瞰儒家工夫之发展
(一)儒家内圣工夫方兴时期
1.孔孟重在事修以默识心性(仁)
2.孔子对中上之人传授心性(仁)之学
3.《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奠定圣修之基
4.对身形之仪容皆有规定
(二)儒家内圣工夫的多样化——宋明理、气、心学并茂
(三)儒家内圣修持——明体、明体工夫之整全
1.李二曲内圣内证工夫之整全
2.太虚法师对王阳明圣修之剖析整全
3.熊十力对圣修—明体重要意义之整全
4.林继平
第二章 儒家内圣修持理法
第一节 理学(又称圣学)修持之理
一、理学及其学派简述
(一)理学
二、理学学理重点概括介绍
(一)理
(二)性命
1.性命
2.性
3.气质之性
4.命
(三)心
1.心、性、情
2.情、意
3.志、气
(四)仁
1.仁
2.仁、义的关系
3.仁、义、礼、智的关系
(五)诚、忠信、恕
(六)道
(七)太极
三、理学内圣修持之法理
(一)理学内圣修学——修持总则
(二)理学修学条目
1.立志
2.存养
3.穷理
4.力行
5.尽性
6.至命
四、理学内圣修持精义
(一)修持精义功程概要
(二)修持功程条目
1.程颢曰:学者先须识仁
2.静坐
3.允执厥中
4.朱熹“秘传”口诀与晚年自述
五、理学内圣修持开悟案例
(一)薛瑄悟案
(二)高攀龙得悟历程
(二)陆世仪悟案
六、对程(颐)朱(熹)理学之“体验”之评述
第二节 心学内圣修学理法
一、心学及其学派概述
(一)心学
1.心学的开山者——陆象山
2.心学的完成者——王阳明
(二)心学的主要学派
二、心学阐述之内圣修持之理
(一)心学名著
1.《大学问》(见第一章)
2.《心性图说》(见第一章)
(二)基本概念介绍
1.阳明学派
2.甘泉学派
3.悟——各派通用概念
三、心学对内圣修持历程的阐述
(一)阳明学派
1.总述
2.悟前修持
3.对证悟工夫之阐述
4.证悟不同阶段的修持要义
(二)甘泉学派修持所依之理法
1.甘泉学派修持理法特点
2.修持功程
3.白沙修持钩提
第三节 气学内圣修学理法
一、先秦诸贤对气学内圣修持的论述已相当完备
(一)《管子》书中所述,可谓系统而精辟
1.气学内圣修持之基本理论——气、心、道
2.修持要义
3.修证内圣之果
(二)《子华子》对修气的论述
(三)《孟子》对修气之论述
(四)《荀子》对气学修持内圣之理法
(五)其他著述对修气之论述
二、气学内圣修持理法之隆盛(宋代—清代)
(一)张载成果丰硕——奠定气一元论之坚实基础
1.张载建构了宇宙万事万物一气的气学
2.张载提出了“气质之性”的论点
3.提出了一个修持内圣外王的程式
(二)气一元论的建立
1.王廷相
2.吴廷翰
3.王夫之
4.郝敬
(三)其他学派对气的论述
1.理学对气的论述
2.心学对气的论述
3.《真心图说》融气、理、心学于一
第三章 儒家内圣修持开悟之学
第一节 证悟综述
一、开悟——认知本体是内圣修持的精髓
(一)认知本体是内圣修持的特殊内容
(二)开悟在内圣修持中的重要地位
二、对开悟——认知本体之综合介绍
(一)开悟(见性)的涵义
(二)开悟过程中应持守之原则与注意事项
(三)大儒多有开悟之经历
(四)悟后之修持
1.“见体”综述
2.保任摄养本体
3.动静交修,知行合一
4.本体之圆融无碍
5.了脱生死之道
三、对开悟的不同认知
(一)综述
(二)理学代表人物——朱熹对悟的看法
1.朱子早年观点
2.理学后儒对朱子观点之继承与“修正”
3.对朱子“内圣致知”的评述
(三)心学(包括气学)内圣修持对开悟的重视
1.心学内圣修持重视开悟的阐述
2.心、理学内圣修持开悟之案例
附:“倘悟”熊十力
第二节 儒家内圣修证案例解析
一、张载案例解析
(一)修证经历与修得
1.经历
2.自述
3.诸儒评述
(二)修证成果解析
1.创建了“变化气质”的修持理法
2.对成圣之修证历程做出了较明晰的阐发
3.提出了一个内圣外王的修持架构
4.指出开悟后悟境有上进与旋失之两途
二、李二曲修证精义
(一)李二曲内圣修持直揭本体
1.证得(录自《二曲集》)
2.对本体的阐发
3.李二曲揭示之内圣修持功程
4.修持语要
第三节 内圣修持之效用
一、开悟
二、静修
(一)开智之理
(二)事实案例
三、获得先知
(一)先知之理之阐发
(二)先知案例
四、内圣修持能愈病
(一)述理
(二)举事
五、“祈风祷雨”
(一)述理
(二)举事
四、其他灵异
(一)述理
(二)举事
七、善了生死
(一)述理
(二)举事
第四章 儒学内圣修持简择综要
第一节 修持之理之共同点——气
一、不同称谓的交会
(一)一般交会
(二)交会于气
二、气是内圣修持赖以成圣贤之“物质”基础
(一)气乃成圣之基
(二)气彰显不同层面之“物态”
(三)心是一种特殊的存在(状态)
三、开悟状态下体察到的气——天人整体
四、对气的修持是圣修重要内容
(一)养气
(二)调息以练气
第二节 内圣修持简择之悟前阶段
一、内圣修持总述
二、悟前之修学
(一)达本立志
1.达本
2.立志
(二)践行仪轨、学则
(三)自身虔修
1.对治性格偏颇
2.克治习气,端正操行,涵养道德
3.静修去障复虚
4.养心养气与调息养气
5.静坐法要
6.作善人、为善事,破私立公
7.悟前之修须勉强为之
第三节 关于开悟之修持
一、从理上开窍
(一)提高对心的认识
1.理论层面的认识
2.圣修之证得是认知心体之唯一途径
(二)提高对开悟多样性的认识
1.认识开悟不同阶段与层面的多样性
2.认识开悟之修证过程与形式的多样性
二、净化心灵
三、把握修悟的要则
第四节 开悟后各阶段、层面之修证
一、初悟
(一)初悟阶段对心的体认
(二)初悟阶段之修持
1.总述
2.保任
3.存养
4.观心
5.改过迁善,拔除习气
(三)向第二阶段过渡修持
二、圆悟(心体呈现虚明静定之征,常显而不隐,
与白教大手印得见明体相当)阶段
(一)总述
1.心象显现特征
2.圣修圆悟事例
(二)圆悟阶段有三个层面
1.摄知(用)归体层面
2.依体发用层面
3.体用一源层面
4.向彻悟层面过渡——破除景象
三、彻悟阶段
(一)悟境案例介绍
(二)彻悟述理
(三)层面之一:日用行持,惺惺自然,物各付物,不守不趋
1.理
2.事行
(四)层面之二:行大人事,即感即应,应皆神妙
1.述理
2.事功
四、了悟阶段(心体与性天相通)
(一)述理
(二)善待生死
(三)善了生死
第五章 证悟案例简介
第一节 罗洪先证悟案例
(一)综述
(二)证悟历程
(三)诸儒评述
(四)对良知学的贡献——对良知的分疏
1.天性良知(或称本然良知、自然良知)
2.发见良知与对见在良知之批驳
3.良知辨
4.证得良知
第二节 王时槐证悟案例
(一)圣修简介
(二)圣修历程
(三)对塘南之评述
(四)确立“知”之属性与“定位”
(五)对理学之诸多概念,作了心学之阐述(文繁不录)
(六)对内圣修持诸阶段之修证真境、修持理法,都有明晰表述
(七)透性研几的开悟观
第三节 罗近溪证悟案例
(一)综述
(二)证悟历程
(三)对罗近溪内圣修为评述
(四)对心学内圣修持之理法等均有所发展
1.以“赤子之心”对孔门求“仁”之学做出通俗而精到的阐述
2.对“两个炯然”“两个知行”的剖析
3.对顿悟、渐悟之修持,均有明晰阐述
4.重视“形神俱妙”
(五)衣钵传授
1.授曹胤儒
2.授罗怀智
第四节 王龙溪证悟案例
(一)简述
(二)圣修历程
1.阳明慧眼识才,收为弟子
2.天泉证道
3.长者之风,衷告——启迪、针鞭同仁,冀其日新、真悟
4.晚年之孜孜不倦
5.善了生死
(三)对龙溪圣修评述
(四)对阳明心学(良知学)的阐扬
1.对良知体性的阐发
2.对良知体用之阐发
3.对良知与见闻之知(知识之知)的区分
4.倡发见在知良知
5.阐理主顿,行则上乘兼中下之渐
6.宣师证道圣迹,以警示防范流弊
第五节 陆象山圣修案例
(一)象山圣修简述
(二)象山圣修历程
1.生而颖慧,少年顿悟
2.穷究磨练,动静一体
3.心、理洞融
4.显赫世功
5.善了生死
(三)对象山圣修之评述
(四)象山圣修特点
1.立乎其大
2.重辩义利
3.反躬务实之教风
附?录
第一节 《就正录》与《儒家内圣心法指要》
一、《就正录》
二、《儒家内圣心法指要》
(一)守中法要
(二)守一法要
(三)守仁法要
(四)存诚法要
(五)养气法要
(六)格物法要
(七)修止法要
(八)修静法要
(九)修定法要
(十)修观法要
(十一)修息法要
(十二)至命法要
第二节 《大学》儒、释、道三家解
一、毛奇龄《大学知本图说》(儒家)
二、憨山老人《大学纲目决疑题辞》(佛教)
三、魏尧《一贯天机直讲》(道教)摘录
附: 《明德集大旨总论》首叙宗旨(儒家)
第三节 范围三教
一、范围三教简介
儒释异同
良知范围三教
剖判释子修为
二、由释述儒
(一)刘经臣《明儒喻道篇》
(二)李翱《复性书》
三、三家融通典要
(一)《三家修道秘旨》摘录
(二)《心学》济一字著
(三)张三丰著述
1.《张三丰太极长生诀》
2.《张三丰修道篇?大道论》
(四)《丹经指南?学坐要诀》
(五)《三教真传》
1.“佛教真经?沉心淡性”
2.“道教真派?定神凝气”
编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