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后菲律宾现代化进程中的威权主义起源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战后菲律宾现代化进程中的威权主义起源研究

战后菲律宾现代化进程中的威权主义起源研究

28 九品

仅1件

山东济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东华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9

印刷时间2010-09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9.4

上书时间2019-01-04

车轮书店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东华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9
  • ISBN 9787010089324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战后菲律宾现代化进程中的威权主义起源研究》介绍:
作者不囿前人论说,对马科斯“戒严法政府”建立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各种观点作了评析,并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1972年“戒严法政府”建立的起源作了新的审视。作者认为马科斯“戒严法政府”控制舆论和人民公投以批准“马科斯宪法”,然后根据“马科斯宪法”条款,用“命令、法令、法律和法规”统治菲律宾,这是一种宪政外表下赤裸裸的独夫统治。
【作者简介】
周东华,1976年9月生,浙江杭州人。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民国浙江史、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理论与东亚现代化进程研究。自2007年起,先后赴香港中文大学(2007.7—8)、香港浸会大学(2008.6)、西班牙马德里国立自治大学(2009.12—2010.5)和香港道风山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10.7—10)从事研究和学术访问,在《社会学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学术月刊》、《宗教学研究》、《史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
【目录】

绪论
一、“美式民主”的悖论现象
二、既有研究的回顾和评析
三、本书的方法论和基本架构
四、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旧制度与新势力并存的变革年代
第一节 旧制度在20世纪60年代的延续
1.财富占有不公与分配不均的经济结构
2.政治王朝主导下的政治结构
第二节 民族主义复兴与天主教改革势力的形成
1.“独立、公正”主题与民族主义复兴
2.“梵二会议”与天主教改革势力的形成
第三节 新殖民国家、旧制度与重修宪法思潮的产生
1.新殖民国家与菲律宾旧制度的延续
2.殖民文件与重修宪法思潮的产生
小结变革时代的政治遗产
第二章 “一月运动”与菲律宾政治变革途径的确立
第一节 再选灾难、学生政治化与“一月运动”的爆发
1.经济动荡中火山爆发了
2.20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的“政治化”
第二节 “一月运动”与两条变革路线的显现
1.“一·二六运动”与“一·三○运动”
2.“激进和和平”两条路线主导下的运动余波
第三节 和平革命:菲律宾政治变革途径的确立
1.“和平革命”理念的确立
2.改革派的“宪政革命”方案
3.戒严法政府:马科斯的变革方案
小结两条变革道路与两种可能前景
第三章 改革派的“宪政革命”决议案
第一节 改革派论“马科斯、旧制度与变革”
1.马科斯政府与恶政治
2.“反马科斯王朝”与“宪政革命”
第二节 “去政治化”的制宪会议代表选举
1.议员不能兼任制宪会议代表
2.无党派制宪会议代表选举
第三节 反马科斯王朝的“宪政革命”(一)
1.政府体制问题上改革派的分歧
2.防止马科斯王朝继续执政的“禁止条款”
第四节 反马科斯王朝的“宪政革命”(二)
1.马卡帕加尔与改革派力量的重新凝聚
2.戒严法阴谋与“反马科斯王朝”决议的失败
小结保守主义的精英化改革及其局限
第四章 “马科斯宪法”与“戒严法政府”的建立
第一节 马科斯论“政治领袖、民主与专权”
1.政治领袖与在欠发达国家建设民主问题
2.“革命”形势需要政治领袖保卫民主
第二节 “马科斯宪法”草案的修订
1.马科斯当选为制宪会议“门外主席”
2.“游说金”案与“马科斯宪法”草案的修订
第三节 美国利益、“共产主义叛乱”与“戒严法政府”的成立
1.美国利益与“戒严法政府”的成立问题
2.“共产主义叛乱”与“戒严法政府”的建立
第四节 “戒严法政府”与新宪法批准问题
1.“马科斯的菲律宾”的形成
2.“马科斯宪法”的批准
小结马科斯对宪政民主的利用
结论 精英化改革、政治化民主
与菲律宾威权主义的起源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