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雄美学思想研究
  • 扬雄美学思想研究
  • 扬雄美学思想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扬雄美学思想研究

39.03 八品

仅1件

内蒙古包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万志全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2502

上书时间2022-07-01

斗轮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封面污渍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万志全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72315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3页
  • 字数 260千字
【内容简介】
本论著主要探讨扬雄美学思想的来龙去脉、主体内容、地位影响等诸多方面,它分为八个有机组成部分:绪论,第一章扬雄美学思想的历史基础和理论前提,第二章扬雄美学思想来源及其哲学基础,第三章扬雄美学思想的审美范畴,第四章扬雄具体门类的美学观,第五章扬雄作品的美学特色,第六章扬雄美学思想的特点,第七章扬雄美学思想的性质、地位、影响和评价。其中,绪论部分是整个研究的铺垫,第一、二章是必要的“前奏”,第三、四、五、六章是主体核心部分,是本论著的精华所在。第七章是高潮和尾声,是从更高境界、更广视野进行俯瞰的思想结晶,是本论著的“闪光点”。
【作者简介】
万志全,1970年9月28日生,江西省东乡县人,文学博士。1990~1992年就读于江西省人民武装学校(现为南昌大学人民武装学院),1992~2000年在江西省东乡县占圩镇人民政府工作,2000~2003年在云南师范大学攻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学位,2003~2006年在山东师范大学攻读文艺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
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艺术化语言》(2007年)、《扬雄美学思想研究》(2008年),主编教材《大学英语》(第一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大学语文》(第二副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在中文重点核心期刊《人民音乐》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在《山东文学》杂志上发表诗歌十余首,在《自考·职教·成教》杂志上发表散文《自考可以改变命运》,在《赣州房地产》杂志发表《魅力西城》、《赣州,一座值得托付一生的城市》、《偶然的我选择了可爱的你》等散文。
现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文艺学专业博士后,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新闻学专业教研室主任,《赣州房地产杂志》副主编。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扬雄其人其事
(一)蔚为壮观的创作成就
(二)特立独行的思想性格
(三)令人惊叹的突出地位
二、目前研究扬雄的概况
(一)研究扬雄美学思想的主要著述
(二)研究扬雄其他思想的主要著述及学位论文
三、研究扬雄美学思想的意义、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扬雄美学思想的意义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扬雄美学思想的历史基础和理论前提
一、扬雄美学思想的历史基础:西汉的政治、经济、思想、天文学、辞赋概况
二、扬雄美学思想的理论前提
(一)先秦及西汉哲人思考的关于美的几个问题
(二)先秦对“美”这个词的实际应用(即“美”究竟指代哪些意思)
(三)西汉美学思想概况

第二章扬雄美学思想来源及其哲学基础
一、扬雄美学思想来源
(一)儒家美学思想之于扬雄
(二)老子道家美学思想之于扬雄:“玄”、“自然无为”、“大美”、“辩证法”
(三)阴阳五行美学思想之于扬雄
二、扬雄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玄
(一)扬雄对“玄”的使用
(二)扬雄作为哲学范畴的“玄”
(三)“玄”精密的“三分”体系
(四)玄的物质组成
(五)玄的性质
(六)“玄”是扬雄的美学基础

第三章扬雄美学思想的审美范畴
一、主要适用于艺术领域的审美范畴:丽、文质、自然
(一)审美范畴“丽”
(二)审美范畴“文质”
(三)审美范畴“自然”
二、主要适用于主观精神领域的审美范畴:正、重、经、内外、光、绝、大
(一)审美范畴“正”
(二)审美范畴“重”
(三)审美范畴“经”
(四)审美范畴“内外”(即扬雄所谓的“表里”、“中外”等对立性范畴的总称)
(五)审美范畴“光”
(六)审美范畴“绝”
(七)审美范畴“大”
三、主要适用于自然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审美范畴:和、中和
(一)审美范畴“和”
(二)审美范畴“中和”

第四章扬雄具体门类的美学观
一、文学美学观
(一)文学的审美原则:原道、征圣、宗经
(二)文学作品的美来源于“心”
(三)文学创作的四个要素
(四)普通大众对文学作品的美的误读
(五)文学批评实践所表露的美学观(即以“丽以则”为批评标准)
二、书法美学观
(一)书写是一种图画(即“书,[心]画也”)
(二)书法是内心的形象性表达(即“书J心画也”)
(三)书法让人们投入很大的创作激情(即“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四)从书法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即“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三、音乐美学观
(一)追求“比耳”的形式美
(二)以“悲”为美
(三)追求“雅正”
(四)追求音乐之“和”
(五)论音乐的社会功用

第五章扬雄作品的美学特色:千姿百态、美善相乐
一、大赋的美学特色:雄壮精妙
(一)“高度”的美,其美学特色是“高峻”
(二)“范围”的美,其美学特色主要是“广大”
(三)“丰富”的美,其美学特色是“繁多”
(四)“速度”的美,其美学特色是“快而有力”
(五)“声(歌舞)、色(色彩)的美”,其美学特色是“缤纷多彩、充满和谐”
(六)“虚构”的美,其美学特色是“极尽夸张、浪漫生动、人神相合”
(七)“顺序”的美,其美学特色是“统筹安排、有条不紊”
二、抒情赋的美学特色:情感真挚、幽默讽刺
(一)以大胆宣泄为美
(二)仙境里的美是最高的美
(三)用“拟人”等积极想象塑造美
(四)以戏谑为美
三、箴的美学特色:语重心长、文质彬彬
四、颂、诔文的美学特色:虚言夸饰、天人感应
五、论说文的美学特色:思路缜密、说理透辟、气势充沛
六、书信的美学特色:傲气轩昂
七、哲学著述的美学特色:博大、简易、不乏想象

第六章扬雄美学思想的特点
一、“内容丰富性”与“思想统一性”
(一)内容丰富性
(二)思想统一性
二、“变化发展性”与“主线稳定性”
(一)变化发展性
(二)主线稳定性
三、“辩证性”与“矛盾性”
(一)辩证性
(二)矛盾性

第七章扬雄美学思想的性质、地位、影响及评价
一、扬雄美学思想的性质:多元混合的儒家“理智派”
(一)对儒家和道家美学思想的融合
(二)对阴阳五行思想的美学改造
(三)其美学性质的“理智性”
二、扬雄美学思想的地位
(一)扬雄与《淮南子》美学思想比较
(二)扬雄与董仲舒美学思想比较
(三)扬雄与司马迁美学思想比较
三、扬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一)对后人构建美学思想体系的启发
(二)引发了一些美学争论
(三)对后世人格美学思想的影响
(四)文学美学思想对后人的理论和创作的影响
四、对扬雄美学思想的评价
(一)前人对扬雄美学思想的评价
(二)对扬雄美学思想的辩证评价
(三)对当代美学的参考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封面污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