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
  • 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

200.1 八五品

仅1件

内蒙古包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盾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2853

上书时间2022-06-30

斗轮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盾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82567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426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包含了对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的沉思。这六个问题偏重于哲学,它们远不是马克思问题的全部,但却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其中,第一个问题讨论马克思学说的思想史渊源。德国先验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无疑是决定性的,但关于马克思思想究竟源自康德还是源自黑格尔,是一个争论已久、至今仍吸引众多学者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探究马克思最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本意。之所以提出探究“本意”的问题,是因为围绕历史唯物主义,曾引发当代一系列最前卫、最受关注的争论,它们深入到了马克思与主流现代性意识形态之间,以及与西方基督教思想传统之间关系的最微妙处。第三、四、五个问题分别涉及马克思对社会理论、政治哲学和伦理学这三个当代最重要学术场域的重大影响。这些问题的发生足以证明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性”,同时也印证了回归马克思经典学说的必要性。第六个问题讨论马克思的哲学观,意在说明,马克思的全部学说构成了一种独立完整的哲学,不存在这个学说的某一部分作为单独的哲学这种问题。
【作者简介】
  张盾,男,1956年7月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2004年在吉林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著作有《分析的限度:分析哲学的批判》(1999)、《道法自然——存在论的构成原理》(2001)。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佘篇。
【目录】
前言
问题一作为马克思思想渊源的康德与黑格尔关系问题
第一章从马克思视角看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超越
一现代性自我确证之两种路径
二黑格尔对康德的“颠倒”
三黑格尔的目标:让理性与现实和解
四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第二章在什么意义上黑格尔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思想源头
一重温“卢卡奇一科耶夫解读”
二“从主体性哲学内部击破主体性哲学”
三作为存在论的黑格尔辩证法
四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的焦点所在

第三章黑格尔的历史感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一黑格尔历史原理的“隐微教诲”
二黑格尔历史原理的“显白教诲”
三黑格尔历史原理的案例研究

问题二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本意
第四章历史唯物主义与“生产”概念
一后现代对马克思“生产”概念的批判
二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断裂
三重释马克思“生产”概念
四两种不同宗旨的理论生产

第五章历史唯物主义与“使用价值”和“需要”概念
一后现代对“使用价值”和“需要”概念的批判
二马克思的“使用价值”概念
三马克思的“需要”概念
四结语

第六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特质:“历史科学”与目的论
一历史与历史的终结
二黑格尔与西方自由民主制度
三“历史的终结”:一个纯粹哲学问题
四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双重特质

问题三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理论的奠基
第七章从西美尔货币哲学看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理论的奠基
一西美尔与马克思之学术传承
二西美尔的历史感
三西美尔的批判立场
四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一项未完成的规划”
五“货币作为货币”与“货币作为资本”

第八章从马克思的立场看韦伯
一品味韦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评
二韦伯与马克思的深层契合
三韦伯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扩展
四从马克思立场看韦伯理论的缺陷

第九章从马克思到舍勒:社会理论的转型
一文化保守主义的反现代性立场
二怨恨与资本主义之起源
三马克思与舍勒的简单对比

问题四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关键词
第十章重估马克思的阶级理论
一阶级政治在当代遇到的挑战
二经济的政治性
三“无产阶级”:一个建构性的中介范畴
四简短的结论

第十一章马克思的民主概念
一民主的历史命运
二对民主的两种新理解
三“激进民主”与马克思的民主问题

第十二章马克思视野中的“承认”问题
一黑格尔的承认论题
二重释黑格尔“主人/奴隶辩证法”
三马克思论承认的异化与回归
四“承认的政治”:20世纪晚期以来的承认问题

问题五马克思哲学变革中的伦理学问题
第十三章西方伦理学的“形式化”困境
一康德的先验构造
二对康德先验伦理学的反叛
三伦理学的出路:回归马克思

第十四章马克思的伦理学问题
一从“形式伦理学”到“实质伦理学”
二马克思的第一个伦理学问题:真正人的生存方式
三马克思的第二个伦理学问题:新社会制度构想

第十五章马克思的反现代性立场
一马克思的反现代性立场
二从反现代性角度重释马克思异化理论

问题六马克思的新哲学观
第十六章怎样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规划的总问题
一马克思原典中的“哲学”
二马克思原典中的“科学”

第十七章阿尔都塞论马克思的哲学观
一一个“近乎不可能的”哲学立场
二马克思实践观点之本意
三马克思创立的“新科学”
四重估列宁的哲学贡献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形态

第十八章现代性作为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问题背景
一“马哲”研究的问题背景
二“马哲”研究的问题意识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