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质监测实验室管理基础李怡庭,吴培任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水质监测实验室管理基础李怡庭,吴培任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83.57 6.2折 298 全新

库存8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怡庭,吴培任主编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22628028

出版时间2024-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98元

货号17756432

上书时间2024-11-23

长长久久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水质监测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水质监测的作用和特点

第二节 水质监测工作基本情况回顾

第二章 实验室建设

第一节 总体要求

第二节 室内布局

第三节 通排风系统

第四节 动力系统

第五节 给排水要求

第六节 消防设施

第七节 特殊气体供气系统

第八节 移动实验室建设

第九节 水质自动监测站

第三章 实验室管理

第一节 玻璃仪器管理

第二节 化学试剂与化学试液的管理

第三节 标准物质管理

第四节 采样和样品管理

第五节 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

第六节 技术标准管理

第七节 人员培训管理

第八节 安全管理

第九节 监测仪器配置与管理

第十节 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

第四章 水质检验检测技术及应用

第一节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第二节 实验室常用检验检测仪器

第三节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应用

第四节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应用

第五节 流动分析技术应用

第六节 气相色谱谐、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技术应用

第七节 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应用

第八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应用

第九节 水质检验检测新技术

第五章 微量有机污染物监测

第一节 开展微量有机污染物监测的意义

第二节 微量有机污染物监测

第三节 微量有机污染物样品采集和前处理技术

第四节 微量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

第五节 水质监测中的应用示例

第六章 水生生物监测技术

第一节 水生生物群落监测

第二节 水中的细菌学测定

第三节 水中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第七章 应急监测

第一节 公共水事件应急监测

第二节 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

第三节 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

第四节 应急监测管理

第八章 水质评价

第一节 污染源评价

第二节 地表水水质评价

第三节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第四节 富营养化评价

附录 水质监测常用词汇

附录一 水文气象

附录二 水资源

附录三 水环境

附录四 水生态

附录五 水质监测与评价

附录六 计量和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第二篇 水质监测质量管理

第一部分 水质监测质量管理指导性文件

第二部分 水质监测质量管理各项制度

第三部分 水质监测质量监督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综述(2011-2013年)

第四部分 第三次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结果评价报告

第五部分 水质监测实验室能力验证

第一章 水利系统实验室能力验证

第二章 全国检验检测能力验证

第六部分 水质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年报(以2014年为例)

第一章 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二章 岗位技术培训与考核

第三章 开展质量控制及考核、比对试验和参加能力验证情况

第四章 水功能区监测质量管理情况

第五章 仪器设备、自动监测站、移动实验室运行质量管理

第六章 实验室管理及资料整、汇编情况

第七章 监测站网和监测能力建设

第八章 问题与建议



内容摘要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水质监测的作用和特点

一、开展水质监测的作用

水质监测是我国水利部门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在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推行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水质监测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科学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防治水污染,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水质和水生态状况。通过长期收集大量的水质监测数据,可以研究、掌握水体中水化学组分、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分布和变化规律,对水质进行趋势预测,正确评价水质,计算水域纳污能力等。为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二、开展水质监测的需求

水质监测是以江河湖库等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水以及向河道等水域排放的工业生产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为对象,利用各种检测手段来测定水质,检验水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用水质量标准的过程。

水利系统开展水质监测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水文水资源基本信息的需要。水质是水文要素之一,是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的基础信息,是水利部门应该掌握的基本信息

(2)为水行政管理做好技术支撑的需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河长制湖长制”达标考核工作、城市饮用水源地和行政区界水量水质管理、农村饮水安全、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及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等都需要对水质进行有效监控。

(3)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监控的需要。特别是在危及或可能危及集中式居民饮用水源水质安全时,需要采取水资源调度措施降低水污染损害,及时启动应急机制,进行水质动态监测。

(4)全面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行各业对水文信息的需求会更大,其中也包括对水质信息的需求。

三、水质监测工作的特点

水利系统的水质监测不仅要掌握江河湖库及地下水资源质量状况,还要对生活、生产、生态等用水和排人河湖的污水水质进行监测,其具有以下特点:

(1)在服务方向上,由于是与水资源管理、水工程调度相结合,监控省际间、市县等行政区界水质状况及污水排人河湖水质状况,使水质监测具有服务于水行政管理的鲜明特征,主要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提供服务。

(2)在监测站点设置上以流域为单元,充分考虑行政区域水资源水生态管理需要,并尽可能与水文站的结合,因此,监测站网具有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量质并重的优势。

3)在监测站点的代表性上,注重水的自然属性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科学选择监测断面位置,因此,采集的样本代表性强;水质监测采样可由当地水文站负责,在采样上具有便利的条件;能做到采测分离,便于监测质量的管理

(4)在监测项目上兼顾天然水化学监测和当地的水污染情况,因此,具有能综合了解水体天然水化学特征与主要水污染的特点,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

(5)有一大批具有丰富的水文与水质监测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有长系列的水文与水质监测资料,能够根据水文、河道等资料对流域水资源质量状况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分析和正确评价。

总之,水利系统水质、水量、水生态监测并重,流域监测与区域监测相结合,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水、水生态、人河排污口等多功能监测站网形成的独特优势,保证科学监测、诚信监测,为更好地服务于河湖长制和水资源管理考核提供快速、准确的科学依据。

第二节水质监测工作基本情况回顾

一、水质监测发展历程

(1)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系统陆续建立水化室,开展以“八大离子”(钾、钠、钙、镁、氯离子、硫酸盐、碳酸盐、重碳酸盐)为主的天然水化学的观测分析,目的是收集、了解水体天然水化学组分。其间,原水电部水文司于1962年编印了《水化学成分测验规范》,1974年组织制定了《水文测验试行规范》,1976年主编出版了《水文测验手册・第二册泥沙颗粒分析和水化学分析》用于规范水化学测验。



精彩内容

本书根据国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水质监测的目的与特点、现状与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水资源保护基础知识、水质监测体系、实验室管理基础、实验室建设和室内布局、水质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等级评定等方面的内容。本书根据国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水质监测的目的与特点、现状与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水资源保护基础知识、水质监测体系、实验室管理基础、实验室建设和室内布局、水质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等级评定等方面的内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