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矿业立法研究(作者签赠本)
  • 中国矿业立法研究(作者签赠本)
  • 中国矿业立法研究(作者签赠本)
  • 中国矿业立法研究(作者签赠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矿业立法研究(作者签赠本)

正版现货 实物拍摄 无笔记划线 当天发货

8 2.2折 36 九品

仅1件

北京昌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显冬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67

上书时间2024-05-26

皖玉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显冬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9
  • 版次 1
  • ISBN 9787811094862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466页
【内容简介】
《中国矿业立法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多个视角来进行研究,立足于私权但又不限于私权。有从私法角度出发的,也有从公法角度出发的,在注重政府行政监管的同时,突出强调了矿业权的私权利保护。这样的大胆尝试无疑为《中国矿业立法研究》的修订提供了一种选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目录】
绪论中国矿业法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现行法律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中国矿业法的发展1
一、古代中国的矿业立法1
二、近代中国的矿业立法4
三、现代矿业立法的肇始5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矿业法6
五、改革开放后的矿业立法的迅猛发展9
第二节我国矿产资源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完善14
一、我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的成就14
二、矿产资源法目前存在的问题17
三、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24
第三节法经济学视角下矿业权公法管制之私权制约28
一、矿业权存在之可能和必要28
二、矿业权法律关系的综合法律调整32
三、宪法界定着矿业权法律关系中的公私法界限34
第一章矿业权的立法选择
第一节矿产资源法立法价值观念的演变38
一、中国古代开放性的“义务本位”的民事法律规范系统38
二、“从归属到利用”的理念使矿业权的法律性质社会化40
三、从行政长官意志本位到经济规律本位的转变42
第二节完善的矿业权权利体系是构建和谐矿业的基础43
一、构建和谐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要以矿权私法规范为基础43
二、转变矿产资源行政管理职能是构建和谐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秩序的关键44
三、改变现行法律规范体系中过分强调以行政手段来保障国家对资源所有权实现的现状..45
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形成和谐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秩序46
五、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模式还要合乎国情顺应国际47
第三节矿业权的法律性质49
一、矿业权的内涵49
二、矿业权是限制物权中的准物权50
第四节矿业权应否纳入《物权法》调整的争论52
一、矿业权具有其特殊性,与传统物权理论存在差异53
二、矿业权具有浓厚的公法色彩和程序性,在《物权法》中系统规定会导致其性质的异化53
三、既然特别法已有规定,且特别法可以更为完善,故无须再由《物权法》予以系统规定54
第五节矿业权应纳入《物权法》体系进行调整54
一、矿业权是应当受私法充分保护的民事权利55
二、公私法的融合可以给予矿业权更为周全的法律保护57
三、完善物权法律规范体系和矿业权法律规范子系统58
四、尊重现有的法律体系,体现立法对实践的指导59
第六节我国矿业权的立法选择之争60
一、“大而全”的物权法模式:将矿业权作为专门一章或一节在《物权法》中详细规定61
二、《物权法》对矿业权予以回避,采取单独专门立法模式61
三、《物权法》的原则规定与特别法的专门规定相结合的模式62

第二章矿业权的内涵外延及其法律特征研究
第一节矿业权释义65
一、矿业权的概念65
二、从矿业权法律关系的三要素考察矿业权的构成67
三、“探采合一”之争72
第二节矿业权之私权属性76
一、中国矿业权的历史沿革76
二、矿业权的私权属性和公权力对其的影响78
第三节矿业权的物权属性和效力83
一、矿业权客体与物权客体及相关原则83
二、矿业权的内容对物权本质的契合86
三、矿业权的物权效力93
四、对矿业权债权说和知识产权说的否定96
第四节矿业权的定位99
一、从矿业权的积极权能看其特殊性99
二、关于矿业权定位的各家学说分析103
三、矿业权的法律属性对立法定位的影响105

第三章探矿权之性质探析
第一节探矿权的概念及探矿权独立存在的必然性112
一、探矿权的概念112
二、探矿权独立存在的必然性114
第二节对探矿权的主体、客体、内容之分析117
一、探矿权的主体118
二、探矿权的客体122
三、探矿权的内容125
第三节探矿权性质之定位127
一、一些国家和地区关于探矿权性质的不同定位127
二、探矿权本质是一种私权130
三、对探矿权“债权说”之评析136
四、对探矿权“知识产权说”之评析138
五、对探矿权“物权说”之评析141
六、探矿权是一种准物权144

第四章矿业权登记制度比较研究一一以西澳大利亚登记制度为中心
第一节矿业权登记的理论基础154
一、矿业权登记对矿业经济的意义155
二、矿业权登记对矿业管理的意义158
第二节登记制度的主要内容159
一、登记机关160
二、登记能力161
三、矿业权登记簿162
四、登记程序163
五、登记的效力164
第三节西澳大利亚的矿业权登记制度166
一、登记制度的法律依据166
二、登记机关166
三、登记能力168
四、登记簿172
五、登记程序175
六、登记的效力180
第四节各国和地区矿业权登记制度比较研究181
一、登记机关181
二、登记范围183
三、登记效力189
第五节我国现行登记制度评析193
一、审批登记是取得矿业权的前提194
二、登记分为勘查区块登记和开采登记198
三、严格限制矿业权的转让,缺乏移转登记制度201

第五章地勘成果权研究
第一节地勘成果权概述209
一、问题的提出209
二、地勘成果的内涵210
三、地勘成果的法律属性211
第二节地勘成果权的性质214
一、地勘成果的利益性214
二、“知识产权”抑或“地质信息权”214
三、信息产权说215
第三节地勘成果权的特征对比219
一、地勘成果权和探矿权219
二、地勘成果权和著作权221
三、地勘成果人身权和地勘成果财产权222
第四节地勘成果权的归属223
一、地勘成果人身权的归属223
二、地勘成果财产权的归属223
第五节对地质资料归属的比较法考察232
一、原则上归国家所有232
二、原则上归投资人所有233
第六节地勘成果权制度234
一、地勘成果权的主体234
二、地勘成果权的内容235
三、地勘成果权的取得和保护期限237
四、地勘成果权和地勘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239

第六章矿业企业税费法律制度研究
第一节矿业企业现行税费法律制度及存在的问题242
一、矿业企业的特点242
二、矿业企业税费法律制度现状246
三、矿业企业税费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248
四、矿业企业税费制度不合理的原因255
第二节矿业企业税费制度比较258
一、国外矿业企业税费制度概述259
二、国外矿业企业税费制度对我国的启示270
第三节矿业企业税费法律制度的完善273
一、取消资源税273
二、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征收权利补偿金276
三、改革矿业企业增值税279
四、降低矿业企业所得税基数280

第七章矿业权出资立法研究
第一节矿业权的性质及其特征283
一、矿业权的概念283
二、矿业权的性质及其特征284
第二节矿业权出资人股的民法理论基础288
一、矿业权交易顺应物尽其用的潮流288
二、矿业权交易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思291
第三节矿业权用于出资的公司法理论分析294
一、原公司法规定之逻辑推理悖论295
二、矿业权能满足资产信用下股东出资标的物的要求300
第四节矿业权出资的意义303
一、矿业权出资入股的成功案例303
二、矿产资源公有决定的矿产资源利用方式305
三、国家所有权实现的需要305
四、矿业公司筹资的特殊性306
五、鼓励投资,充分利用投资资源的必要307
第五节用于出资的矿业权利体系308
一、矿业权一级出让市场中矿业权出资308
二、矿业权交易二级市场中矿业权出资319
第六节矿业权出资的构成要件..328
一、实质性要件329
二、程序性要件332
第七节矿业权出资人股的法律障碍以及解决335
一、出资承诺阶段存在的问题335
二、出资履行阶段存在的问题338
第八节矿业权出资比较法研究及立法设想343
一、矿业权出资比较法研究343
二、矿业立法中矿业权作价出资的构想348

第八章矿业用地使用制度研究
一一论土地使用和矿业权的关系
第一节从土地物权的角度看矿业权产生的条件353
一、矿业权的概念及其与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关系353
二、土地上物权的概念及其主要表现形式354
三、土地上物权与矿业权两类权利产生方面的冲突及其原因355
四、两类权利在权利产生方面的冲突表现及解决方式357
第二节土地使用权的出资问题研究361
一、土地使用权出资在中国的特殊意义361
二、用于出资的土地使用权体系的构造363
第三节土地使用权出资的构成要件367
一、主体要件368
二、内容要件369
三、程序要件369
第四节土地使用权出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371
一、明晰土地使用权出资后的权利归属371
二、界定土地使用权移转的界限372
三、土地使用权出资中的“五费“缴纳374
第五节中国矿业用地存在的问题及改革376
一、当前矿业用地的现状377
二、完善矿业用地政策建议380

第九章矿山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第一节矿山环境管理及矿地恢复治理问题研究383
一、推进我国矿山环境管理和矿地恢复治理的重要意义383
二、我国现有矿山环境治理法律制度及完善目标384
三、关于建立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机制的对策建议387
第二节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研究391
一、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的概念、特点、历史沿革391
二、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的理论依据393
三、美国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396
四、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必要性401
五、地方立法中的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405
六、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的构建411

第十章矿业权公法责任研究
第一节矿业法的法学法质及其与宪法和国家政策的关系417
一、矿业法是公法和私法的结合417
二、矿业权保护与宪法的规定419
三、矿业权保护与国家政策420
第二节矿业行政法律责任问题421
一、矿业规划阶段的行政法律责任问题422
二、矿业权(探矿权和采矿权)的行使与
监督管理中的行政法律责任问题426
三、矿业安全方面的行政法律责任问题433
四、矿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行政法律责任问题437
第三节矿业刑事法律责任问题441
一、矿业刑事法律责任概述441
二、非法采矿罪和破坏性采矿罪445
三、涉及矿业管理的其他主要刑事犯罪448
跋46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