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长歌:西藏1949--1960
¥
24.92
4.3折
¥
5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张小康 著;杨立、章涛 编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小康 著;杨立、章涛 编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4
-
版次
1
-
ISBN
9787220091247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418页
-
字数
350千字
- 【内容简介】
-
《雪域长歌 西藏 1949—1960》是一部体现“老西藏精神”的纪实文学作品,由作者历时8年采写而成,首次刊发多幅珍贵历史图片。书稿记述1949到1960的十一年间,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为主的人民军队进军西藏到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的历史进程,全景展现解放西藏,修筑康藏、青藏公路,建立民主政权,平息叛乱到民主改革的历史画卷。书稿还原了那段激动人心、感人至深的真实历史,有血有肉地再现了一幅奉献热血、青春和生命的英雄群像。
- 【作者简介】
-
张小康,原中央军委委员、西藏军区第一任司令员张国华中将之女。为本书的采写和出版,张小康历时八年,辗转全国,采访了数百位位跟随其父亲远赴西藏的基层指战员及其子女或亲属。作者还原这段波澜壮阔的真实历史,纠正长期以来西方一些媒体对这段历史的曲解,增进西方读者对新旧中国和新旧西藏的了解。
- 【目录】
-
第一章 紧急召唤
● 最高统帅,重重落子 / 12
1949年秋,毛泽东曾先后向西北、西南两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员发出电报,提到“西藏问题的解决应争取于明年秋季或冬季完成之。出兵当然不只有西北一路,还要有西南一路”。毛泽东在部署解放大西南的同时,启动了解放西藏的战略决策……
● 军令如山,使命在肩 / 22
首先是召回令,或者说是召唤令,即立即召回十八军原班人马中已经安排到地方工作的中上层军政干部;同时吸收对西藏各方面情况有研究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加入进藏队伍;尽快动员进步爱国的青年知识分子,特别是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和知识青年参军……
● 八方英才,集结一堂 / 29
听说王仲的毕业论文是《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史》时,范文澜十分郑重地问王仲,现在中央人民政府为配合和平解放西藏,决定责成政务院文教委员会牵头组织一个西藏工作队,是否愿意参加?……
第二章 甘孜岁月
● 进军三难,挑战极限 / 38
对于一支几万人的大军而言,面对极端复杂和特殊的自然环境以及人力物力都极度匮乏的后勤保障,无疑是极限挑战。十八军进军誓师离开乐山时,当地群众含泪告别说:“孩子,你们此行可要受大苦了!”可见一般百姓都明白完成进藏伟业必须迎接“极限挑战”以及这“极限挑战”意味着什么!……
● 进军守则 / 42
随后进军西藏的整个过程中,十八军全体指战员以这个《守则》严格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尊重藏族同胞、实行民族平等、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各个方面,恪守信条,忍辱负重,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甚至生命……
● 先遣部队入甘孜 / 46
军人们真正领教到雪山的厉害:感到明显的缺氧,气喘不上来,胸闷得厉害,脸都憋得乌紫乌紫的。开始时先遣部队还是按照内地行军惯例,走五公里歇十分钟,走十五公里“打个尖”;后来眼看掉队掉得不成样子,后面的人离得越来越远,只好改成一二公里一歇,快到山顶时,每隔五十米或一百米就要歇一歇,喘喘气……
● 勒紧裤带度粮荒 / 50
为了统一思想,共渡难关,决定立即召集营以上干部会议。大家来得很早,我们还没吃早饭。有几个营级干部来到时,紧绷着脸,见了我们也不敬礼,便一屁股坐到地上,背朝着我,一声不吭。团领导想打破这种尴尬场面,主动和大家交谈,反应也很冷淡……
● 会战机场迎接“天菩萨” / 56
那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旷野,到处是起伏不平的小丘,荆棘丛生,乱石林立,环视一周,四面都是高山,唯有远处大金寺的金顶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领导交代任务时风趣地说:“我们的任务是削平一座座小土丘,填平一个个大洼地。”……
● 藏汉一家人 / 65
每天学习藏语文一至一个半小时成为部队雷打不动的制度。不久,被藏族群众誉为“通司切嘎(半个翻译)”的人数大增。当年十八军的官兵们,从一句藏语都听不懂、说不出,到“藏话、汉话加比画”能跟藏族百姓沟通交流,再到个别精通者可以用地地道道的拉萨话宣讲政策,交藏族朋友。军人们知道,学会藏语,才能真正走进西藏,走进藏族百姓的心中……
第三章 昌都战役
● 导火索,格达活佛被害 / 78
全国政协曾邀请格达活佛到北京开会,格达活佛表示:“等西藏和平解放了,我再去北京见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格达活佛不会想到,他再也到不了北京了,再也见不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了。随后发生的事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格达活佛惨遭暗杀!这一重要事件的发生,在当时直接影响到和平解放西藏的整个进程……
● 南北夹击,解放昌都 / 86
炮兵连用夹叉法进行试射,弹点忽远忽近,藏军不知其中奥秘,以为是炮兵打不准,就像看热闹似地高声叫喊,手舞足蹈,有的还吹起号角。炮兵连试射完毕,转入效力射,指挥员一声令下,成排的炮弹在藏军队伍中间和四周开了花,有几顶帐篷被击中飞上了天。藏军这时才知道解放军炮火厉害……
● 达赖喇嘛亲政 / 100
向“神”请教“战和二举何为上”的结果是请达赖喇嘛亲政,由达赖喇嘛决定“战与和”。从亲政后达赖喇嘛给毛泽东主席的信来看,达赖喇嘛选择了“和为上”。既然如此,他为什么又要出走呢?达赖喇嘛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描述了当年的情况……
● 昌都断粮 / 104
半个多世纪以后,孙常愉还记得那时做过的一生中最美的梦:梦到自己在昌都大街上,用全部卫生费买到了五六个又大又香的猪肉包子,兴冲冲地跑回帐篷里……正在这时她突然被人胳肢醒了,原来她笑出了声!她把梦中的情景说给大家听,一位年长的女兵风趣地说:“你们真不该把她弄醒,要不然我们都能跟着她在梦里吃到大肉包子了!”
● “我们被解放了” / 109
“阿妈啦,你得好好想一想喽!天下哪有这样好的军队,不抢我们的青稞,不让我们支乌拉,不杀我们的牛羊,他们全是金刚身子菩萨心喽。对豺狼,他们是雄狮猛虎,对百姓却比绵羊还温顺。他们远从几千里外赶来,还不是为了把我们这些苦娃子、苦差巴,从火坑里从地狱里搭救出来,让我们过上好日子,让我们门前有酥油茶桶,屋后有鸡鸭牛羊,天天有糌粑吃,顿顿有奶茶喝吗?”……
第四章 艰难挺进
● 《十七条协议》的签订 / 116
中央人民政府态度谨慎,耐心等待,就是希望何时改、怎么改,要等待西藏地区人民群众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觉悟,以破坏更小、损失最小、相关各方更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改革,以保证西藏的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以更和平的方式来完成……
● 各路并进 / 122
挺进的部队,每天都在和各种突发而来的困难做着艰苦顽强的较量,时时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流血牺牲。由于进军时间长,进军路线长,这种在与大自然搏斗中的伤亡,几乎等同于一场人与人的大规模战争……
● 先遣支队 / 127
有段约五十里的一二尺宽的小路,一边是峭崖陡壁,一边临深渊急流,其间要走一截栈道,那截栈道只是一根悬架在半空中的树干。牵马望着下面奔腾咆哮的激流,心惊肉跳。当战士们爬过一段一里多长的苔藓石阶时,忽然后面有人喊:“不好啦,马摔下去了!”……
● 护送电台 / 136
这支奇特的马队,簇拥着吊跨在马鞍上的四个大箱子,颇为壮观,还真有点神秘感。一路上,竟在当地群众中引出许多传说和议论,有说是某大首长的重要行李,有说是某种新式武器,还有说是毛主席派来的菩萨兵使用的“法器”……
● 那时,我们正年轻 / 140
从城市里来的青年人,一看到用手拾牛粪,不习惯。开始时,他们都不肯用手拾,有的手拿着木棍往袋子里拨弄,有的用脚往袋子里踢。年轻的医生们更是戴着白手套,捂着雪白的口罩,用筷子去夹牛粪。到后来,也顾不上了,一只手抓炒面吃时,另一只手还忘不了去拿牛粪……
● 雪山娘子军 / 146
徐永亮突然发现前面队伍走过的雪地上,留下一串血迹,在一片白茫茫中显得那样扎眼。他不禁喊:“啊呀,谁受伤了?在流血!”一道冰河,河面上留下一片鲜红,令人触目惊心!几个老兵回头一看,没吭声。他快走几步,发现有个女兵的裤脚上一片暗红,血正顺着裤脚滴下来,他忍不住又大喊起来,立即遭到女兵们一阵白眼……
● 独立骑兵师进藏先遣连 / 151
人们发现,在日记本的最后一页,李狄三早已对自己的遗物作了安排:茶缸留给一位班长,皮大衣送给一名战士,自己用了十多年的一支金星钢笔留给在河北老家的儿子;而写着“进藏工作总结”的日记本,则献给“伟大母亲——中国共产党”。日记本里,还有一封写给上级党委的信,信上说:“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请党宽恕……”
第五章 向拉萨进发
● 官兵一致同甘苦 / 160
张国华的警卫员赵景仁回忆说:“首长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总是和大家一起走。上山时,看到首长气都喘不上来、非常吃力的样子,我们的心里很难受。可是他还总是安慰我们:‘走不动的时候,我不是还可以拉着马尾巴吗?’是的,这就是我们军长的‘特权’……”
● 高原新闻人 / 166
每天一边行军,一边收集稿件,晚上宿营后就趴在烛光下编辑,再交给油印组刻写印刷;第二天早上行军时,提早出发,赶到部队最前边,把报纸发放到官兵们手中。“发行任务”完成了,又随部队继续前进,继续收集稿件,准备第二天出报。这就是一五五团《战利》报每天的“报馆节奏”……
● 第一支科考队 / 173
大家躺在帐篷内听老牟讲述他参军的经历和乡愁,远处不断传来凄厉的狼嗥声。正当昏昏欲睡的时候,忽听大声惊呼:“狼来了!”顿时帐篷内紧张起来。王仲忙从睡袋中探出头来,只见帐……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