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第2版)
¥
55.32
8.5折
¥
65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陈瑞华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8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A6
上书时间2024-12-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瑞华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8
-
版次
2
-
ISBN
9787300095677
-
定价
6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53页
-
字数
60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 【内容简介】
-
本书作为《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的姊妹篇,是作者对中国刑事诉讼和司法体制问题所作的系统研究成果之一。该书以“中国的问题,世界的眼光”为研究丰旨,对司法权的性质、司法裁判的行政决策模式、“义务本位主义”的刑事诉讼模式,未决羁押制度,法院变更起诉问题、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问题、刑事证据规则,辩护律师的职业风险以及公共处罚的第三领域等问题,作出了全新的探索。在遵从第一版所倡导的从问题出发提出法学理论的学术思路的前提下,该书的第二版则奉行“从问题中提出自己的主义”的理念,主张在形成问题意识的前提下,将中国的法制经验和教训上升为“概念化”,从中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理论,从而作出中国学者自己的贡献。
- 【作者简介】
-
陈瑞华,男,1967年2月生,山东聊城人。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在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任兼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学士(198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1992),中国政法大学博士(1995),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1995~1997),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2)。1997年起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任教。研究领域主要有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法学、司法制度、程序法基础理论等。独立出版的著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2004);《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2006);《看得见的正义》(2000);《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2003);《程序性制裁理论》(2005);《法律人的思维方式》(2007);《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2007)。
- 【目录】
-
第一章司法权的性质/1
一、引言/1
二、司法权的构成要素/3
三、司法权的功能/9
四、司法权的基本特征/12
五、警察权与检察权的性质/26
六、刑事执行权的性质/35
七、司法裁判权行使的方式/38
八、结语/46
第二章司法裁判的行政决策模式
——对中国法院“司法行政化”现象的重新考察/49
一、问题的提出/49
二、对一个基层法院的观察/52
三、司法裁判的行政审批模式/57
四、司法行政管理与司法裁判的职能混淆/69
五、行政审批还是诉权制约/75
六、结论/81
第三章义务本位主义的刑事诉讼模式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程序效应/84
一、引言/84
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历史考察/87
三、“坦白从宽”的诉讼效果/94
四、嫌疑人的如实回答义务/104
五、被告人的认罪态度/110
六、“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对辩护效果的影响/115
七、两种法律传统的博弈/120
八、结论/124
第四章比较法视野下的未决羁押制度/127
一、引言/127
二、未决羁押与逮捕的分离/128
三、未决羁押的法定理由/137
四、对未决羁押的其他实体限制/141
五、未决羁押期限及其延长/146
六、未决羁押的场所/150
七、对未决羁押的司法救济/153
八、程序性辩护/159
九、结论:限制未决羁押的一般原则/162
第五章未决羁押制度的理论反思/166
一、引言/166
二、未决羁押的性质/168
三、未决羁押的期限及其延长/778
四、未决羁押的救济途径/186
五、未决羁押的场所/189
六、替代未决羁押的强制措施/192
七、对中国未决羁押制度的反思/194
八、控制未决羁押的整体思路/204
九、改革未决羁押制度的体制障碍/209
第六章法院变更起诉问题之研究/215
一、问题的提出/215
二、法院变更起诉的实证分析/219
三、问题何以发生/2129
四、理论上的反思/236
五、变更起诉理论和制度的重构/240
六、结论/244
第七章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问题/246
一、问题的提出/246
二、既判力理论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250
三、中国法中的有错必纠原则/259
四、有错必纠原则下的重复追诉问题/264
五、对有错必纠原则的反思/272
六、重复追诉之法律控制/280
七、结论:国家刑事追诉权的适度限制/290
第八章刑事证据规则之初步考察/294
一、引言/294
二、证据的证明力与证据能力/296
三、证据法的一般原则/302
四、关于被告人供述的规则/306
五、沉默权问题/319
六、关于证人证言的规则/339
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354
八、关于司法证明的规则/366
九、在证据规则之外/383
第九章“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了吗?
——以辩护律师调查权问题为切入的分析/389
一、问题的提出/389
二、对辩方证人的任意追诉/395
三、刑法第306条的滥用/398
四、利益冲突问题/403
五、“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407
第十章公共处罚的第三领域
——以劳动教养为范例的分析/415
一、引言/415
二、劳动教养制度的由来/417
三、1982年以来的劳动教养制度/430
四、对四个案例的分析/440
五、对劳动教养制度的反思/446
六、“劳动教养立法”的几种方案/452
七、解决劳动教养问题的主要困难/462
八、从劳动教养看“第三公共处罚领域”/468
九、结论/472
附录1美国辩诉交易与意大利简易程序之比较/474
一、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及其发展趋势/474
二、意大利1988年刑诉法典确立的两种简易程序/479
三、对美国辩诉交易与意大利刑事简易程序的深层比较/484
四、结论/491
附录2刑事诉讼中的权利救济
——以美国法为范例的考察/493
一、排除规则/494
二、撤销起诉/502
三、推翻有罪判决/509
四、民事侵权诉讼/515
五、内部纪律惩戒/526
六、刑事追诉/528
七、初步的结论/530
参考书目/535
索引/54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