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岁月
¥
52.51
6.7折
¥
7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施燕平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6
上书时间2024-12-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施燕平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1
-
版次
1
-
ISBN
9787567510487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83页
-
字数
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丛刊
- 【内容简介】
-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丛刊:尘封岁月》是当代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见证人,七十年代《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施燕平先生的回忆录。回忆录,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份“烽火遍野的青少年时代”,第二部分“上海文坛的风风雨雨”,第三部份“忆《朝霞》,聚散沉浮”,第四部份“在北京的沧桑岁月”,第五部分“安身立命,找到了美满归宿”。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的文学事件的回忆,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内外文学发展、交流的经历,是本书的主体。
- 【作者简介】
-
施燕平,江苏启东人。中共党员。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苏中军区宣传、人事、文化干部,上海市军管会特派员,工厂党委宣传部长,《萌芽》编委、编辑部主任,《上海文学》编辑部主任,《人民文学》编委、副主编,复旦大学分校中文系副主任,《上海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编审。东方文化学院教授。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 【目录】
-
被沉默者的话——《尘封岁月》序吴俊
第一部分 烽火遍野的青少年时代
一、可爱而多难的故乡
二、15岁踏上社会
三、书籍伴我度过混乱的岁月
四、第一次见到新四军
五、矢志不当亡国奴
六、永不磨灭的一个亮点
七、终生难忘李家沟
八、在日寇投降的日子里
九、东台受训,我当了女生班长
十、北撤前夕的一段小插曲
十一、强渡旧黄河告别战斗的华中地区
十二、两次冲破敌人的海上封锁
十三、迎暴雨夜过胶济线
十四、辗转在胶东半岛
十五、随军南下进入大上海
十六、奉命接管、监印
十七、简要的回顾
第二部分 上海文坛的风风雨雨
一、我怎么会跨进作协的大门
二、值得回味的一段经历
三、早期《萌芽》的跌宕起伏
四、“49天会议”的来龙去脉
五、“小钢炮”和“傻丫头”
六、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
七、《钢人铁岛》事件引起的风波
八、三个刊物合并后的《上海文学》
九、陈沂的《白山黑水》被腰斩的经过
十、以群的可贵品格
十一、山雨欲来风满楼
十二、“文革”初期,以群愤而辞世
十三、在狂热的日子里
十四、我成了黑帮的忠实爪牙
十五、相互揭发,掀起造反高潮
十六、“裴多菲俱乐部”的奇怪现象
十七、巴金在“文革”中的屈辱遭遇
十八、“炮打张春桥”的前后经过
十九、工、军宣队进驻上海文化系统
二十、“一打三反”时的戴厚英
二十一、风波迭起的干校生活
二十二、闻、戴之恋以至诗人之死
第三部分 忆《朝霞》,聚散沉浮
一、1972年的一个座谈会
二、丛刊的稿源和创作学习班
三、出版《朝霞》月刊和编辑队伍的形成
四、《朝霞》的办刊方针
五、《朝霞》的作者群分析
六、突然而来的《朝霞》事件
七、告别《朝霞》
八、三十年后的一次聚会
第四部分 在北京的沧桑岁月
一、《人民文学》初期的筹备工作
二、一份解放军文艺社的座谈纪要
三、在回上海组稿的日子里
四、为编好“创刊号”尽力
五、列车上传出噩耗
六、举办学习班,鼓吹写“反资”文学
七、《机电局长的一天》引起的风波
八、所谓“18棵青松”会议
九、震惊中外的天安门事件
十、不幸事件接踵而至
十一、一代伟人永辞人间
十二、恶贯满盈的“四人帮”终被粉碎
十三、华国锋谈与“四人帮”的内部斗争
十四、出版局强调:刊物要紧跟时代步伐
十五、袁水拍的交代、检查
十六、出版局派来了军代表
十七、失火事件
十八、实习者一个个走了,难忘英年早逝的陆星儿
十九、运动深入,我开始接受审查
二十、有关贺龙被迫害致死的珍贵史料
二十一、检查我在《朝霞》的错误
二十二、《一篇揭矛盾的报告》出笼前后
二十三、欢庆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
二十四、清查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十五、从外调中引发出的一点感受
二十六、回沪探亲一月
二十七、扑朔迷离的西单事件
二十八、探望浩然、李学鳌
二十九、难得的两次聚餐
三十、最后一次检查
三十一、终于结束了三年多的京城生活
三十二、天长地久,珍贵友情永存
第五部分 终于找到圆满归宿
一、我怎么会选择复旦分校
二、为开设新学科尽力
三、纽约讲学记事
四、江淮才女戴厚英的悲惨结局
五、九九归一,重操编辑旧业
六、尾声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