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48.77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薛子燕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A8

上书时间2024-12-0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薛子燕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8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86030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新文化运动作为鸦片战争以来为深刻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推动并实现了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新旧价值观的历史性转换,由此而确立的新价值观深刻影响了近百年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了中国现代核心价值观的直接来源。《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即以新文化运动时期价值观的古今之变为主线,考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价值观的重建问题。
【作者简介】
  薛子燕(1984年一),内蒙古包头市人,哲学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现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哲学、价值哲学,先后在《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江汉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福建省社科基金、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成长工程等项目6项。
【目录】


导论 新文化运动视域中的价值观问题

第一节 何为价值观

一、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二、价值观的形成、变动与更新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价值观问题

一、价值观问题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凸显

二、新文化运动时期价值观问题的来源

三、新文化运动对价值观变迁的推动

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价值观重建与20世纪中国哲学开展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价值观重建的背景、特征与追求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时期价值观重建的历史语境

一、国內外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

二、西方思潮的涌入与接受

三、新知识阶层的孕育与教育制度的变革

四、近现代报刊业的繁荣与发达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时期价值观重建的总体特征

一、总体重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二、急剧变化:五四运动深化了新价值观的內涵

三、多元竞争:不同价值观的并存与竞争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时期价值观重建的主要追求

第二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观念的凸显

第一节 科学:从知识到价值

一、中国近代科学概念的语义演变

二、中国近代科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三、陈独秀对科学观念的提倡

第二节 《科学》月刊与科学社:科学精神与自然科学

一、中国科学社及《科学》杂志对科学观念的宣传

二、任鸿隽的科学思想与活动

第三节 “整理国故”:科学方法与人文学术

一、“整理国故”的渊源与兴起

二、科学与近代历史学科转型

三、科学对历史方法的影响

第四节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相激互动

一、科学与人生观论战的背景及其阶段

二、“科学”与“人生观”的关系

三、科学哲学化与哲学科学化

第三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观念的深化

第一节 民主:中国近代政治理想的探寻

一、从“民本”到“民主”

二、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发展特点

三、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维度

第二节 三民主义的民主理论建设

一、孙中山的民权建设

二、由“间接民主”转向“直接民主”

第三节 民主主义内涵的展开

一、民主与启蒙

二、“自由的民主”与“平等的民主”

三、新自由主义民主观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念的深化

一、社会民主

二、经济民主

三、平民主义

第四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主义观念的确立

第一节 中国近代社会主义的兴起

一、社会主义与中国古代思想资源

二、社会主义学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介绍

三、中国近代思想家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识

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平等:不同社会主义思潮的共同追求

一、平等观念的古与今

二、中国近代平等观

三、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凸显

第三节 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与理想乌托邦

一、五四运动之前的无政府主义

二、五四运动之后的无政府主义

第四节 基尔特社会主义:自由与平等之间

一、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思想阵地及其主张

二、“贫乏之可患甚于不均”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念

一、问题与主义论战: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分水岭

二、马克思主义对无政府主义的批评

三、马克思主义对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批评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价值观的现代转化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儒学价值观的困境

第二节 康有为与孔教:重建儒学价值观的宗教化思路

一、儒学宗教化思想的提出

二、儒学宗教化的制度实践

第三节 梁启超:重建儒学价值观的思想史思路

一、粱启超与新文化运动

二、重建儒家人生哲学

第四节 梁漱溟与文化儒学:重建儒学价值观的学术化思路

一、反对宗教儒学

二、文化儒学的提出

第五节 三种路向的比较与评价

一、康有为、粱启超与粱漱溟关于儒学价值观转化的相同之处

二、康有为、梁启超与梁漱溟关于儒学价值观重建的不同路向

结语价值观多元时代的现代性文化选择

一、中国与世界:现代性文化的选择

二、自觉与启蒙:价值观重建的主题

三、理想与现实: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