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精品教材:公共心理学教程
¥
27.11
9.1折
¥
29.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许远理、孙天义 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4
上书时间2024-11-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许远理、孙天义 编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9
-
版次
1
-
ISBN
9787561779477
-
定价
2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8页
-
字数
38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教师教育精品教材:公共心理学教程》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当代教师教育和师范生的需求,吸纳公共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最新成果,以全新的理念编写而成的一部公共心理学教材。《教师教育精品教材:公共心理学教程》体现了以下特点:(1)在编写内容上,有利于教师授课,有利于学生学习,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心理学知识视野;(2)在内容、资料的筛选上,体现了知识的科学性、资料的新颖性、结构的合理性;(3)在编写体例上,采取“学习目的—学习要求—正文—相关资料插入—本章小结—关键术语—课后习题—课外阅读—参考资料—网络资源等”线索,并构成了系统的编写体例,使整书结构和内容浑然于一体。
- 【目录】
-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
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心理学的任务
二、心理学的意义
第四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五节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简介
一、西方心理学流派
二、中国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二、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第二节感觉与知觉的基本理论
一、感觉的基本规律
二、知觉的特性
第三节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
一、感觉的生理机制
二、知觉的生理机制
第四节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一、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第五节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直观教学的合理应用
二、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三、提高师生双方的社会知觉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
第一节意识与意识状态
一、什么是意识
二、意识的其他几种状态
第二节注意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三、注意的功能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
五、注意的生理指标
第三节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
三、有意后注意
第四节注意的理论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二、注意的心理机制
第五节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
二、注意的稳定性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第六节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充分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二、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三、运用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四、课堂上学生的分心与控制
第四章记忆与遗忘
第一节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二、记忆的分类
第二节记忆过程
一、记忆的环节
二、记忆的信息加工机制
第三节记忆的生理机制
一、定位说
二、非定位说
三、记忆突触说
四、记忆分子说
第四节影响记忆的因素
一、系列位置效应
二、蔡加尼克效应
第五节遗忘和遗忘理论
一、遗忘的概念
二、遗忘的规律
三、遗忘的理论
四、遗忘的影响因素
第六节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青少年学生记忆的发展
二、良好记忆的品质
三、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第一节思维
一、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与形式
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第二节想象
一、想象概述
二、想象的品质及其培养
第三节思维和想象
一、思维和想象的联系
二、思维和想象的区别
第六章情绪与动机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与情感
二、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三、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第二节情绪的脑机制及其功能
一、情绪与情感的神经机制
二、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第三节情绪调节
一、情绪调节的概念
二、情绪调节的分类
三、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四节动机概述
一、动机及其功能
二、情绪与动机的关系
三、动机的产生
第五节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二、正确的、高尚的动机和错误的、低下的动机
三、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四、长远的动机和短暂的动机
第七章人格
第一节人格的概念
一、人格的定义
二、人格的特征
三、人格的结构
第二节人格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二、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三、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四、艾森克的人格三因素模型
五、人格五因素模型
六、A-B型人格理论
七、中国人大七人格模型
第三节人格的测量
一、行为评定法
二、自然实验法
三、测验法
第四节人格的成因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家庭环境因素
四、早期童年经验
五、学校教育因素
六、自我教育因素
……
第八章能力与智力
第九章人的毕业发展
第十章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学习与教学心理
参考文献
网络资源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