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模式新论:马克思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复位与劳动价值论的新生
  • 社会主义模式新论:马克思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复位与劳动价值论的新生
  • 社会主义模式新论:马克思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复位与劳动价值论的新生
  • 社会主义模式新论:马克思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复位与劳动价值论的新生
  • 社会主义模式新论:马克思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复位与劳动价值论的新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会主义模式新论:马克思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复位与劳动价值论的新生

保正版 内页干净 按图快速发货

57.69 九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生毅 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右柜4

上书时间2022-03-19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梁生毅 著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9
  • 版次 1
  • ISBN 9787510839511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1页
  • 字数 15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从作为人的本质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劳动实体概念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经济学相结合,建立技术函数、供求函数和劳动投入三要素相统一的一元三次劳动价值理论。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大幅度的改革,提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社会主义新模式。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以人工智能生产力为基础的社会意识,发挥人类社会的主观能动性,消除市场经济中人类自我消灭的因素,推动促进人类自我生存的因素的发展,最终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向共产主义产品经济的历史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
梁生毅,吉林大学哲学学士、哲学硕士,日本中央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哈尔滨铁路局职工学校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社会科学部。目前定居日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独立研究者,《社会主义模式新论》是其处女作。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资本论》中的劳动实体概念

 第一节 《资本论》是从哲学的劳动实体出发的经济学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存在本体论中的劳动实体

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荣光与挫折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劳动概念的产生过程

  一、马克思哲学劳动概念的理论原型

  二、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劳动实体的形成过程

  三、人本主义哲学劳动实体的内涵

  四、“社会”概念的含义

  五、“社会”的所有制和道德特征

  六、社会意识概念的内涵

  七、人类能力发展学说

  八、社会生产力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统一

  九、人的本质作为社会进步的终极目标和信仰的对象

 第二节 马克思经济学劳动概念的产生过程

 第三节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挫折

第三章 基于马克思社会存在本体论哲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第一节 一元三次劳动价值实体在自然经济中的确立

 第二节 一元三次劳动价值论假说

  一、等价原则的建立

  二、一元三次劳动价值论的微观经济理论模型

第四章 从社会存在本体论的视角探索社会主义社会新模式

 第一节 探讨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新模式的方法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存在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存在的一般条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原因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中劳动的能动性和非能动性

  一、“ 劳动的积极的方面”与劳动的“消极的方面”分化 的原因

  二、 市场经济生产力社会化过程中劳动的能动性与劳动的非 能动性的表现

  三、 市场经济的非社会性生产力是劳动的能动性与非能动性 的统一

 第四节 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一、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性

  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社会基本矛盾在市场经济中的结构 模式及其基本发展规律

  三、传统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概念

  四、对传统社会主义社会模式设计缺陷的更正

 第五节 社会主义社会新模式的主要特征

  一、 公有制与私有制结合的混合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新模式 的所有制特征

  二、社会主义社会新模式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三、 社会主义社会新模式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作为 主要的社会基本矛盾

  四、 社会主义社会新模式依靠完善民主与法治克服社会基 本矛盾

  五、 社会主义社会新模式通过建立人的社会本质作为解决社 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

  六、社会主义社会新模式的最高奋斗目标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