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研究

260 全新

仅1件

山西大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白炜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正版全新J1

上书时间2024-01-2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白炜 主编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3
  • 版次 1
  • ISBN 9787122261489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8页
  • 字数 306千字
【内容简介】
县域经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产业集群在县域经济社会中承载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依据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的内容主线,《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研究》分为九章。章介绍产业集群与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框定本书的基本研究范畴,奠定本书的相关前期研究基础。第二、三章通过对全国和辽宁省在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方面的情况的一般和个别的分析,为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综合评价奠定现实基础。第四章通过构建县域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本书的针对性评价提供工具。第五~九章通过对辽宁省几个具有特色的典型县域产业集群的考察、分析、评价,体现本书的理论指导实践取向。《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研究》的特色有三个:一是“接地气”;二是始终贯彻生态优先思想;三是注重政府与市场的合力。《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研究》适用读者有县域经济理论研究者;县域经济管理者;县域企业家,尤其是在县域产业集群投资兴业的企业家;高校教师及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其他感兴趣的社会公众等。
【作者简介】
白炜,曾用名白玮,沈阳化工大学党委书记,二级教授,管理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辽宁省专家。辽宁省政协文化与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沈阳市人大代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辽宁省人民政府哲学与社会科学政府奖评审委员、辽宁省哲学与社会科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再发展解析》、《内部控制论》等专著。在县域经济、创新战略与管理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产业集群与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 1

第一节相关概念的界定/ 1

一、县域经济的界定/ 1

二、产业集群的思想渊源及界定/ 2

第二节辽宁省县(县级市)名录/ 5

第三节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6

一、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7

二、辽宁省各县市经济发展总量情况/ 8

三、辽宁省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全国相对情况/ 11

四、辽宁省县域经济百强县发展概况/ 12

第四节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效应/ 16

一、县域有限资源集聚效应/ 16

二、县域产业链延伸效应/ 17

三、县域品牌创造效应/ 18

四、县域技术创新效应/ 19

第五节生态优先与县域产业集群发展/ 19

一、县域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 19

二、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 21

三、生态与产业集群研究/ 22

第二章我国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 24

第一节我国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24

一、自发成长型产业集群/ 24

二、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 24

三、规划引导型产业集群/ 25

四、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 25

第二节我国县域优势产业集群情况/ 25

一、我国产业集群经济示范镇/ 25

二、我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情况/ 28

第三节我国县域产业集群的特点/ 34

一、以特色为本构筑优势产业集群/ 34

二、县域产业集群链条化/ 37

三、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 39

四、借品牌化推动产业发展/ 40

第四节我国县域政府不断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机制/ 42

一、注重规划的引导作用/ 42

二、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中心/ 43

三、着力于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44

四、着眼于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45

第五节我国县域产业集群的生态化转型/ 46

一、以生态资源优势为依托发展生态产业集群/ 47

二、老产业实现“循环”发展/ 48

三、科技创新引领县域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 48

四、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中/ 50

第三章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的现状/ 53

第一节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的概况/ 53

第二节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布局/ 54

一、辽宁省县域五大产业分区/ 54

二、沈阳市县域产业集群的布局/ 54

三、大连市县域产业集群的布局/ 57

四、鞍山市县域产业集群的布局/ 59

五、抚顺市县域产业集群的布局/ 61

六、本溪市县域产业集群的布局/ 62

七、丹东市县域产业集群的布局/ 63

八、锦州市县域产业集群的布局/ 65

九、营口市县域产业集群的布局/ 66

十、阜新市县域产业集群的布局/ 67

十一、辽阳市县域产业集群的布局/ 69

十二、铁岭市县域产业集群的布局/ 69

十三、朝阳市县域产业集群的布局/ 71

十四、盘锦市县域产业集群的布局/ 74

十五、葫芦岛市县域产业集群的布局/ 76

第三节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路径/ 77

一、以资源为基础延展产业链条/ 77

二、龙头企业牵动产业集群发展/ 78

三、以历史积淀为基础创造知名品牌/ 79

四、顺应时势培育产业集群/ 80

五、政府助力产业集群发展/ 81

第四章县域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85

第一节县域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的意义/ 85

一、有利于深入探究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质量/ 85

二、有利于发现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独特规律/ 86

三、有利于政府进行相关政策评估及决策/ 86

四、有利于集群内企业进行相关战略及管理等决策/ 87

第二节产业集群评价研究的现状/ 87

一、国外产业集群评价的研究/ 87

二、国内产业集群评价的研究/ 88

三、县域产业集群评价研究必要性/ 90

第三节县域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91

一、县域产业集群综合评价的基本流程/ 91

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 92

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93

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框建/ 94

五、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96

第四节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 102

一、产业集群成熟度与权重/ 102

二、权重确定方法推介/ 102

第五节典型产业集群的选择/ 105

一、典型产业集群的选择原则/ 105

二、典型产业集群的确定/ 106

第五章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集群综合评价/ 109

第一节发展进程及概况/ 109

一、发展背景与发展进程/ 109

二、发展概况/ 111

第二节生态环境评价/ 111

一、土地利用综合评价/ 112

二、节能减排与资源利用综合评价/ 115

第三节经济增长评价/ 121

一、产业经济总量与产业发展综合评价/ 121

二、技术装备与产品质量综合评价/ 125

三、产业链综合评价/ 129

第四节创新性评价/ 130

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130

二、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措施的综合评价/ 132

第五节社会效益评价/ 133

一、人才培养措施提高了职业能力和水平/ 133

二、产城融合激发了城镇活力/ 133

第六章海城纺织服装箱包加工产业集群综合评价/ 135

第一节发展概况/ 135

一、发展背景与发展进程/ 135

二、发展现状/ 137

第二节生态环境评价/ 138

第三节经济增长评价/ 138

一、经济总量评价/ 138

二、产业发展评价/ 139

三、产业链评价/ 145

第四节创新性评价/ 146

一、产品创新与品牌评价/ 146

二、技术装备和研发能力评价/ 148

第五节社会效益评价/ 149

一、产业集群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149

二、产业集群人才结构性失调比较严重/ 149

第七章法库陶瓷产业集群综合评价/ 150

第一节发展概况/ 150

一、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 150

二、产业集群的荣誉/ 152

三、产业集群的布局/ 152

第二节生态环境评价/ 152

一、产业集群能源消耗的评价/ 152

二、产业集群资源产出的评价/ 155

三、产业集群主要污染源情况的评价/ 157

四、产业集群环境质量情况的评价/ 160

五、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的评价/ 161

六、产业集群潜在的环境风险的应急方案/ 164

七、产业集群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164

第三节经济增长评价/ 164

一、产业集群经济总量情况的评价/ 164

二、产业集群固定资产投资的评价/ 165

三、产业集群的产业链的评价/ 167

第四节创新性评价/ 169

一、产业集群的创新主体/ 169

二、产业集群的创新显性成果/ 172

第五节社会效益评价/ 176

一、产业集群的财政贡献/ 176

二、产业集群的就业贡献/ 177

三、产业集群的员工福利/ 177

第六节法库陶瓷产业集群的总体评价/ 178

第八章沈阳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综合评价/ 179

第一节基地发展概况/ 179

第二节基地生态环境评价/ 181

第三节基地经济增长评价/ 181

一、基地经济带动作用的预期/ 181

二、基地固定资产投资的评价/ 181

三、基地产业链的评价/ 184

第四节基地社会效益评价/ 187

一、基地的就业贡献/ 187

二、基地的员工福利/ 187

三、基地的航空护林工作/ 187

第五节基地创新性评价/ 188

一、基地的创新主体/ 188

二、基地的创新显性成果/ 188

第六节基地的发展前景/ 189

第九章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90

第一节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190

一、发展的规划需持续完善和调整/ 190

二、产业链的延展有待提升/ 192

三、技术创新的能力亟待提高/ 194

四、集群的自主品牌需要培育和强化/ 195

五、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有待完善/ 196

六、生态保护需不断加强/ 198

第二节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199

一、以“十三五”规划为契机完善各级规划/ 199

二、市场主导与政府扶助相结合延展产业链/ 200

三、提高县域产业集群的创新驱动力/ 202

四、加大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品牌的培育力度/ 203

五、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 204

六、切实落实环境保护各项措施/ 206

参考文献/ 20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