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软实力方略
  • 中国:软实力方略
  • 中国:软实力方略
  • 中国:软实力方略
  • 中国:软实力方略
  • 中国:软实力方略
  • 中国:软实力方略
  • 中国:软实力方略
  • 中国:软实力方略
  • 中国:软实力方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软实力方略

5 1.6折 32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门洪华 编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2

版次1

印刷时间2007-12

印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5

上书时间2023-02-20

胡氏隆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书与图一致实物图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门洪华 编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12
  • 版次 1
  • ISBN 9787213036606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5页
  • 字数 27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软实力方略》是笔者主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2006年度课题“中国软实力研究”的结项成果。全书由“总论”、“中国软实力的基本评估”、“中国软实力的国际比较”、“中国软实力的增进战略”等几个部分组成,集中反映了国内中青年优秀学者对相关议题的研究成果。
随着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核心成分,把发展软实力置于战略高度成为实现国家总体目标的根本要求,将软实力纳入国家实力的总体评估并对其基本要素进行整合,这正在成为中国战略思考的一个着眼点。《中国:软实力方略》是中国软实力研究的一?阶段性成果,全书由“总论”、“中国软实力的基本评估”、“中国软实力的国际比较”、“中国软实力的增进战略”等几个部分组成,集中反映了国内中青年优秀学者对相关议题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门洪华,山东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法学博士,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后,现供职于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兼职于中国科学院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为战略理论、国际关系理论、大国战略比较。主要著作有《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国家实力、战略观念与国际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和平的纬度: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专著两部,《局部全球化世界中的自由主义、权力与治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权力与相互依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国家实力评估:资源、绩效、军事能力》(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等译著12部,《中国:东亚一体化新战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等主编、合著4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美国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与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目录】
总论
门洪华:中国软实力评估与增进方略
研究中国软实力的战略意义
中国软实力的研究路径
中国软实力的基本评估如何提升中国软实力

中国软实力的基本评估
胡鞍钢: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和谐也是硬道理
从“斗争哲学”到“建设哲学”“建设哲学”面临的新挑战从“建设哲学”扩展到“和谐哲学”和谐社会的国内外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

门洪华: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创新
中国战略思想的创新
中国国际战略创新的思想体现
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实践展现

张晓群:中国传媒实力的战略取向
传媒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传媒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
传媒实力的衡量与国际比较
提升传媒实力对中国崛起的重要意义
提升传媒实力的战略取向

苏长和:国际制度与中国软实力
作为关系性权力的软实力
作为软实力的国际制度
国际制度与中国的软实力
国际制度与中国软实力的一些思考

胡鞍钢:对中国之路的初步认识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记录
中国发展模式的演进
中国发展对世界发
展的贡献中国之路的特点与经验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中国之路

中国软实力的国际比较
方长平:中美软实力比较
中美软实力提出的背景中美软实力的内涵
中美软实力推进的策略
中美软实力现状评估中美软实力比较的意义

王京滨:中曰软实力比较
导言
软实力的理论特征
日本的软实力
从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看
中日软实力政策建议
中国软实力的增进战略

陈玉刚: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软实力的构建
全球化与软实力
软实力概念的工具和价值含义
中国软实力的构建

郭树勇:新国际主义与中国软实力外交
软实力的特性及其与国际主义的联系
国际主义是中国外交的强大软实力新的时代要求新型的国际主义
探索“新国际主义”,加强中国软实力

黄建国:中国军事软实力评估与增进方略
什么是军事软实力
军事软实力评价
信息时代军事软实力的重要性
增强我军事软实力的若干建议

罗建波:如何优化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家形象——以中国在非洲的国家形象塑造为例
中国和平崛起需要优化在非洲的国家形象
对非外交与中国在非洲的国家形象
中国在非洲的国家形象面临的挑战
进一步优化中国在非洲的国家形象

孙英春:面向全球社会: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路径
坚持文化独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确立全球视野,谋求文化对话的对等地位
立足东亚,推动东亚传统的当代重构
秉持“和谐”观念,参与全球伦理的构建
附录
胡鞍钢、门洪华等:知己知彼:加强中国软实力研究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与图一致实物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