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海战役研究
  • 淮海战役研究
  • 淮海战役研究
  • 淮海战役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淮海战役研究

350 九五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建国 著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1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3-05-0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建国 著
  •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2-01
  • 版次 1
  • ISBN 9787543828155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40页
  • 字数 538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淮海战役的形成,作战方针的形成和确立以及胜利原因等。

  《淮海战役研究》一书与《辽沈战役研究》一书相比。有着不同的情况。一是辽沈战役的发生、发展,历史的线索比较清楚,而淮海战役的发生、发展,历史线索似科不那么清晰。二是辽宁战役尽管有关内战场特别是华北野战军的配合,但仍可视为东北野战军独力作战,作战发展的进程及阶段性一目了然;而淮海战役是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联合作战,尽管可以清楚地划分出三个阶段,但阶段之间的连接是相互交错的。三是辽沈战役战场上我军的最高指挥军官是林彪,要彪起了主要的作用,这是历史的真实,围绕林彪的指挥决策来阐述辽沈战役的发生和发展;而淮海战役战场上我军的最高指挥官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人齐心协力地指挥全局。
【作者简介】
李建国(1954年10生),笔名李晖,方维,郑里,韩世荣,湖南省冷水江市人。1981年12月潭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8月调湖南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现为湖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编审。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湘潭大学、常德师范学院兼职教授
【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逐鹿中原的战略

 一 确立中原以发展为主的方针

 二 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三 加强领导,整编部队

第二章 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与中原我军的突围

 一 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中原我军的战略坚持

 二 中原我军争取合法转移的斗争

 三 中原我军突围的策略

第三章 中原战局的形成

 一 毛泽东关于中原我军突围后的战略任伤

 二 中原我国艰难的敌后斗争

 三 毛泽东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

 四 三军挺进,经略中原

第四章 毛泽东打破中原战局的构想

 一 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的战略准备

 二 蒋介石进攻中原的策略

 三 毛泽东关于中原三军联合作战的方针

 四 毛泽东打破中原战局构想的提出

 五 毛泽东打破中原战局构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战略意义

第五章 粟裕大战中原的建议

 一 粟裕的成长历程

 二 渡江机动战方针的确立

 三 粟裕渡江作战的准备与思考

 四 粟裕“斗胆直呈”

 五 毛泽东采纳粟裕的“建议”,并委以重任

第六章 中的逐鹿(上)

 一 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的重新建立

 二 朱德视察华野

 三 粟裕歼灭整编第五军的准备

 四 粟裕果断决定:先打开封,后歼援敌

 五 豫东之战——攻克开封

 六 豫东之战——激战睢杞

 七 豫东战役胜利的经验和意义

第七章 中的逐鹿(上)

第八章 攻济打援

第九章 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第十章 围歼黄百韬兵团

第十一章 淮海前线总前委的成立

第十二章 围歼黄维兵团

第十三章 围歼杜聿明集团

第十四章 淮海战役胜利原因试析(一)

第十五章 淮海战役胜利原因试析(二)——两军统帅战略决策对比分析

第十六章 淮海战役胜利原因试析(三)——我军兵团、纵队首长的战略战术

附 参考书目举要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