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2.3折 ¥ 42.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史怀哲 著;赵燕飞 译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B3/11
上书时间2024-09-30
史怀哲细述了个人的生活历程、思想与道德流脉的追忆,也对有伦理与文化关系的论述,道德真谛的阐释,字里行间流淌着他的哲学洞见与宗教悲悯。自传中结合了告白、叙事、探险与哲学思索,让这个身兼神学家、音乐家、科学家与传教士医师的传奇故事,即使在我们这个犬儒的年代,也依然发人深省。
《生命的思索:史怀哲自传》开宗明义便说这是个“人性精神已然殒落”的时代,因为无论是科学、科技或权力,全都逸离了伦理的标准。于是史怀哲执着地讨论原始基督教的精神与历史上的耶稣;对巴哈的热爱(声音的诗人与画家);对重建老教堂管风琴的期望。然而对当代读者来说,最让人感动的篇章应属揉合了神秘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哲学观,是史怀哲在后来的人生阶段中发展出来的伦理学,他称之为“对生命的尊重”。
阿尔伯特·史怀哲(1875-1965),德国著名哲学家、音乐家、神学家、医学家、人道主义者,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精神之父。
1913年他来到灾难深重的非洲加蓬,建立了丛林诊所,开始从事医疗援助工作50年,直至去世,被誉为“非洲圣人”,他的名字也几乎成了“人类爱”的代名词。1915年他提出“敬畏生命”的理念,将伦理学的范围由人扩展到所有生命,成为生命伦理学的奠基人。1952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成为历史上首位最无争议诺贝尔和平奖奖得主,受到全世界的尊敬和推崇。
他亲历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目睹了人间各色的痛苦颠沛、压迫折磨和冷酷杀戮,也感受了苦难环境中如烛火般细微脆弱的人间温情,由此唤起他心灵深处对战争与和平、掠夺与谦守、贪婪与节制、文明与野蛮、征服与敬畏的生命反思。他传奇的一生,映照出一个伟大的生命风景,彰显出人文关怀在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
一、童年与求学
二、巴黎和柏林:1898 年至 1899 年
三、斯特拉斯堡的早年岁月
四、神学研究:1900年至1902年
五、从教斯特拉斯堡大学
六、耶稣与现代基督教
七、 巴赫研究
八、拯救管风琴
九、立志做个丛林医生
十、医学研究,1905年至1912年
十一、准备奔赴非洲
十二、从医时期的学术研究
十三、初抵非洲:1913年至1917年
十四、战俘营中的生活
十五、重返阿尔萨斯
十六、医生与牧师
十七、非洲记忆
十八、写作与演奏
十九、再一次远度非洲:1924年至1927年
二十、返欧两年与三度赴非
结语
史怀哲年谱
史怀哲著作一览(按出版年代排列)
中外术语对照表(按中文笔画排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