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社会规制
  •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社会规制
  •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社会规制
  •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社会规制
  •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社会规制
  •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社会规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社会规制

160 九品

仅1件

河南信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玉斌、华静 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6

上书时间2024-06-16

金固书屋

三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玉斌、华静 著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2
  • 版次 1
  • ISBN 9787109212558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25页
  • 字数 1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社会规制问题是一个相对崭新的领域,从构思到完成跨时一年时间,初的想法在于,生物技术代表了一种具有潜在巨大影响的技术变革和创新,而技术创新是一个极其复杂和漫长的过程,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而我国不具备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此时便体现了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的必要性,如何构建和实施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的框架成为关键点,沿着这条清晰的逻辑主线便构思了《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社会规制》的主要内容。
  为了对完善我国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社会规制问题有所裨益,《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社会规制》从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的主体博弈行为、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知识产权制度设计、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受试对象的伦理规范体系设计、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的经验和借鉴、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框架体系的构建等5个方面,采用调研数据和有关统计数据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进而总结得出针对我国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的政策启示。
【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
1.4.1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的主体博弈行为与制度绩效研究
1.4.2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知识产权制度设计
1.4.3 保护生物技术应用研究中试验受试对象的伦理准则和相关制度研究
1.4.4 世界典型国家和地区对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的经验与借鉴
1.4.5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社会规制可适性框架构建及重要机制创新
1.4.6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的策略、实施路径与对策建议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数据来源

2 基本概念、已有研究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2.2.1 国外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2.2.2 国内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我国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的现状
3.1 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进程
3.1.1 第一阶段(1983—1996年):从杂交向转基因技术转变
3.1.2 第二阶段(1996-2005年):从一枝独秀向多国鼎立转变
3.1.3 第三阶段(2006-2008年):从局部种植向全球扩张转变
3.1.4 第四阶段(2009年至今):从非粮食作物向粮食作物突破
3.2 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
3.2.1 全球转基因技术发展现状
3.2.2 我国转基因技术发展现状
3.2.3 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成效
3.3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3.3.1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制
3.3.2 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规制
3.3.3 田间试验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制
3.3.4 科研机构管理制度的规制
3.4 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3.4.1 专利保护——总量大、原创和核心专利不足
3.4.2 植物品种保护——法律制度日臻完善
3.4.3 版权保护和商业秘密——地位逐渐提高
3.5 我国对受试对象福利保护和管理的措施
3.5.1 人体试验受试对象保护的国际法则
3.5.2 人体试验受试对象的法律权利
3.5.3 我国对受试对象保护的相关措施规制

4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的必要性
4.1 转基因产品安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4.2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过程存在规制失灵问题
4.3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的供求矛盾突出

5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主要行为主体的博弈分析
5.1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博弈过程中的行为主体分类
5.2 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分析
5.2.1 规制者与生产者(或者科研机构)之间的博弈
5.2.2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5.2.3 同类生产者之间的博弈
5.3 规制者、被规制者和规制受益者的动态博弈分析
5.3.1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动态博弈分析
5.3.2 行为主体的三方多重动态博弈分析
5.4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行为主体利益协调机制的政策启示

6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的规制机制分析
6.1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知识产权制度设计
6.1.1 我国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知识产权制度
6.1.2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6.1.3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专利制度体系的构建
6.1.4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点和发展趋势分析
6.2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中试验受试对象的伦理准则和相关制度
6.2.1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受试对象保护的主要机制
6.2.2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受试对象保护存在的问题
6.2.3 试验受试对象保护伦理准则体系的构建

7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的经验与借鉴
7.1 生物安全政策模式
7.2 生物安全法律体系
7.3 上市前的安全评价
7.4 上市后的监督管理
7.5 国外经验对我国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的借鉴
7.5.1 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7.5.2 加大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程度
7.5.3 明确规制部门的分工

8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可适性框架的构建
8.1 转基因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绩效的评价
8.2 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框架体系的构建
8.2.1 规制主体的职能
8.2.2 规制对象的范围
8.2.3 规制规则的制定程序
8.3 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机制研究
8.4 社会规制可适性框架的创新机制
8.4.1 公众交流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8.4.2 信息披露机制——扩大信息公开范围
8.4.3 违规惩罚机制——提高惩罚性赔偿标准
8.4.4 损失补偿机制——强制与自愿补偿共存

9 完善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的政策启示
9.1 完善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社会规制立法
9.2 明确以风险预防为核心的规制原则
9.3 健全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9.4 构建合理的公众参与机制
9.5 保障受试对象的合法权益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