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洲重大地质问题研究系列著作:中国东南部及邻区中新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
  • 亚洲重大地质问题研究系列著作:中国东南部及邻区中新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
  • 亚洲重大地质问题研究系列著作:中国东南部及邻区中新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
  • 亚洲重大地质问题研究系列著作:中国东南部及邻区中新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亚洲重大地质问题研究系列著作:中国东南部及邻区中新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

18 九品

仅1件

安徽亳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毛建仁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

版次01

装帧精装

货号b5.1

上书时间2024-06-15

锦浩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毛建仁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3
  • 版次 01
  • ISBN 9787030370297
  • 定价 22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44页
  • 字数 52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亚洲重大地质问题研究系列著作
【内容简介】
  《亚洲重大地质问题研究系列著作:中国东南部及邻区中新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从大陆动力学、壳幔相互作用和洋陆过程以及与短暂挤压相伴随的伸展构造观点,研究了中国东南部及邻区(重点是日本和韩国)中新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系统总结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岩浆起源与岩石成因。全书共分8章34节,按照以成岩成矿时代为主线的统一思路,阐述了中国东南部(包括台湾岛)、日本和韩国花岗岩-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规律性的新认识(第二至第七章)。特别是将印支期花岗岩分为越南-海南岛带、华南内陆带-武夷山脉带、浙闽沿海-台湾带和苏鲁-韩国带进行系统总结和剖析,将东南沿海与日本白垩纪-古近纪花岗岩-火山岩带进行了系统对比。在综合研究和整合地质事实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华南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多板块汇聚和深部物质上涌的四阶段动力学新模式(第八章)。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中国东南部和邻区的地质背景

1.1中国东南部和日本-台湾岛弧带在东亚构造中的位置

1.1.1中国东南部和东海地区地质构造

1.1.2台湾地区地质构造

1.1.3日本岛弧区地质构造

1.2区域断裂构造

1.2.1概况

1.2.2区域断裂主要特征

1.2.3日本的主要区域断裂

1.3中国东南部及邻区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区的基底特征

1.3.1中国东南部前侏罗纪双层基底构造

1.3.2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岩浆活动区基底的分区性特征

1.3.3台湾地层区

1.3.4日本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区的基底特征

1.3.5韩国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区的基底特征

第2章中国东南部中生代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2.1概述

2.1.1印支期花岗质岩浆活动

2.1.2燕山早期岩浆活动

2.2印支期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桂坑岩体为例

2.2.1桂坑岩体的地质学、岩石学和年代学特征

2.2.2桂坑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2.2.3桂坑岩体的成因讨论

2.2.4与华南和苏鲁-韩国印支期花岗岩体的区域对比

2.2.5构造意义

2.3燕山早期早阶段岩浆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2.3.1地质背景

2.3.2燕山早期早阶段岩浆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2.3.3燕山早期早阶段岩浆活动的岩石学和岩相学特征

2.3.4燕山早期早阶段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2.3.5岩石成因及动力学背景

2.4燕山早期晚阶段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2.4.1侵入岩的地质学和岩石学特征

2.4.2侵入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冷却速率

2.4.3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2.4.4岩浆分异作用及其含矿性分析

2.4.5岩浆源区和构造环境

2.5燕山晚期晚阶段火山-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2.5.1镁铁质岩石的地质特征和侵位时间

2.5.2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2.5.3镁铁质岩石和片麻岩成因以及造山阶段的构造演化

第3章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3.1中生代火山岩地质特征

3.1.1火山活动旋回特征和年代学格架

3.1.2浙江中生代火山活动旋回特征

3.2中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3.2.1第Ⅰ火山活动旋回(早侏罗世,200~175MaB.P.)

3.2.2第Ⅱ火山活动旋回(中-晚侏罗世,162~150MaB.P.)

3.2.3第Ⅲ火山活动旋回(早白垩世早期,143~117MaB.P.)

3.2.4第Ⅳ火山活动旋回(早白垩世晚期,117~85MaB.P.)

3.2.5Sr-Nd同位素特征

3.3中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的地质特征

3.3.1中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的时空分布特征

3.3.2中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的岩石学特征

3.4中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和源区特征

3.4.1中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3.4.2中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的源区特征及构造环境

3.4.3台湾地区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源区特征

第4章日本中新生代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4.1概述

4.2印支期-燕山早期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4.2.1地质概况和岩石学特征

4.2.2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4.2.3地球化学特征

4.2.4讨论

4.3燕山晚期早阶段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4.3.1东北日本北上地区

4.3.2西南日本九州地区

4.4燕山晚期晚阶段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4.4.1西南日本内带侵入岩的区域性特征

4.4.2西南日本领家带代表性岩体

4.5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4.5.1花岗岩的地质学和岩石学特征

4.5.2地球化学特征

4.5.3岩石成因

第5章日本中新生代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5.1日本中生代火山地质概述

5.1.1西南日本燕山晚期火山旋回和时空分布

5.1.2日本燕山晚期火山旋回划分对比

5.2日本燕山晚期早阶段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5.2.1东北日本北上地区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5.2.2西南日本中国地区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5.3日本燕山晚期晚阶段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5.3.1岩相学特征和年代学

5.3.2地球化学特征

5.4日本新生代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5.4.1地质背景和新生代火山岩时空分布

5.4.2西南日本新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5.4.3东北日本新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5.5新生代火山岩源区特征和构造环境

5.5.1西南日本火山岩源区特征和构造环境

5.5.2东北日本火山岩源区特征及构造环境

第6章韩国中新生代岩浆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6.1韩国中新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特征

6.1.1中新生代侵入岩的时空分布

6.1.2中新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

6.2印支期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6.2.1地质概况、年代学和岩石学特征

6.2.2地球化学特征

6.2.3岩浆源区和构造环境

6.3燕山早期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6.3.1地质概况

6.3.2岩石学特征

6.3.3地球化学特征

6.3.4岩浆源区和构造环境

6.4燕山晚期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6.4.1地质概况、地质年代学和岩石学特征

6.4.2地球化学特征

6.4.3岩石成因和形成的构造环境

6.5中新生代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6.5.1白垩纪-古近纪火山活动

6.5.2新近纪火山活动

第7章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岩浆-成矿作用及典型矿床

7.1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成矿作用的地质背景

7.1.1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矿床基本特征

7.1.2日本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

7.2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

7.2.1银山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

7.2.2西华山钨矿

7.2.3冷水坑银铅锌矿床

7.2.4紫金山铜金矿田

7.2.5奇美铜矿

7.2.6金瓜石金铜矿床

7.3日本中新生代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

7.3.1小坂黑矿型铜多金属矿田

7.3.2日立别子型铜铁多金属矿床

7.3.3菱刈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7.3.4釜石接触交代型矿床

7.3.5秩父矽卡岩型矿床

7.4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岩浆成矿作用的对比

第8章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岩浆活动与板块构造动力学演化

8.1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的基本地质事实

8.1.1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的多期性和迁移性

8.1.2中国东南部及周边地区印支期花岗岩

8.1.3华南有侏罗纪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吗?

8.2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动力学特征-周边地区对比研究的启示

8.2.1印支期多板块汇聚的地质事实

8.2.2中国东南沿海与日本白垩纪-古近纪火山-侵入岩带韧性变形和成岩方式的启示

8.2.3动力变形期及其后的地壳伸展作用

8.3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岩浆活动与板块构造动力学演化模式

8.3.1晚中生代岩浆活动沉寂期及其动力学原因

8.3.2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四阶段动力学演化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