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硬精装,2009.1京二版二印,479页,本书包括《对〈三联生活周刊〉的点滴回忆与感谢》《致董秀玉女士的一封信》《我的三联生活》《那一年,三联的生活很灿烂》《试刊号:封面故事的故事》《“三联”最糟的记者与“三联”》《“三联”和我的社交恐惧症》等78篇,附《创刊时期的笔记(1992—1993》《北京报刊业发行状况透视》《北京报刊发售透视》《为续刊启动提交的设想》《编辑部纪事》等6篇
  •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硬精装,2009.1京二版二印,479页,本书包括《对〈三联生活周刊〉的点滴回忆与感谢》《致董秀玉女士的一封信》《我的三联生活》《那一年,三联的生活很灿烂》《试刊号:封面故事的故事》《“三联”最糟的记者与“三联”》《“三联”和我的社交恐惧症》等78篇,附《创刊时期的笔记(1992—1993》《北京报刊业发行状况透视》《北京报刊发售透视》《为续刊启动提交的设想》《编辑部纪事》等6篇
  •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硬精装,2009.1京二版二印,479页,本书包括《对〈三联生活周刊〉的点滴回忆与感谢》《致董秀玉女士的一封信》《我的三联生活》《那一年,三联的生活很灿烂》《试刊号:封面故事的故事》《“三联”最糟的记者与“三联”》《“三联”和我的社交恐惧症》等78篇,附《创刊时期的笔记(1992—1993》《北京报刊业发行状况透视》《北京报刊发售透视》《为续刊启动提交的设想》《编辑部纪事》等6篇
  •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硬精装,2009.1京二版二印,479页,本书包括《对〈三联生活周刊〉的点滴回忆与感谢》《致董秀玉女士的一封信》《我的三联生活》《那一年,三联的生活很灿烂》《试刊号:封面故事的故事》《“三联”最糟的记者与“三联”》《“三联”和我的社交恐惧症》等78篇,附《创刊时期的笔记(1992—1993》《北京报刊业发行状况透视》《北京报刊发售透视》《为续刊启动提交的设想》《编辑部纪事》等6篇
  •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硬精装,2009.1京二版二印,479页,本书包括《对〈三联生活周刊〉的点滴回忆与感谢》《致董秀玉女士的一封信》《我的三联生活》《那一年,三联的生活很灿烂》《试刊号:封面故事的故事》《“三联”最糟的记者与“三联”》《“三联”和我的社交恐惧症》等78篇,附《创刊时期的笔记(1992—1993》《北京报刊业发行状况透视》《北京报刊发售透视》《为续刊启动提交的设想》《编辑部纪事》等6篇
  •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硬精装,2009.1京二版二印,479页,本书包括《对〈三联生活周刊〉的点滴回忆与感谢》《致董秀玉女士的一封信》《我的三联生活》《那一年,三联的生活很灿烂》《试刊号:封面故事的故事》《“三联”最糟的记者与“三联”》《“三联”和我的社交恐惧症》等78篇,附《创刊时期的笔记(1992—1993》《北京报刊业发行状况透视》《北京报刊发售透视》《为续刊启动提交的设想》《编辑部纪事》等6篇
  •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硬精装,2009.1京二版二印,479页,本书包括《对〈三联生活周刊〉的点滴回忆与感谢》《致董秀玉女士的一封信》《我的三联生活》《那一年,三联的生活很灿烂》《试刊号:封面故事的故事》《“三联”最糟的记者与“三联”》《“三联”和我的社交恐惧症》等78篇,附《创刊时期的笔记(1992—1993》《北京报刊业发行状况透视》《北京报刊发售透视》《为续刊启动提交的设想》《编辑部纪事》等6篇
  •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硬精装,2009.1京二版二印,479页,本书包括《对〈三联生活周刊〉的点滴回忆与感谢》《致董秀玉女士的一封信》《我的三联生活》《那一年,三联的生活很灿烂》《试刊号:封面故事的故事》《“三联”最糟的记者与“三联”》《“三联”和我的社交恐惧症》等78篇,附《创刊时期的笔记(1992—1993》《北京报刊业发行状况透视》《北京报刊发售透视》《为续刊启动提交的设想》《编辑部纪事》等6篇
  •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硬精装,2009.1京二版二印,479页,本书包括《对〈三联生活周刊〉的点滴回忆与感谢》《致董秀玉女士的一封信》《我的三联生活》《那一年,三联的生活很灿烂》《试刊号:封面故事的故事》《“三联”最糟的记者与“三联”》《“三联”和我的社交恐惧症》等78篇,附《创刊时期的笔记(1992—1993》《北京报刊业发行状况透视》《北京报刊发售透视》《为续刊启动提交的设想》《编辑部纪事》等6篇
  •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硬精装,2009.1京二版二印,479页,本书包括《对〈三联生活周刊〉的点滴回忆与感谢》《致董秀玉女士的一封信》《我的三联生活》《那一年,三联的生活很灿烂》《试刊号:封面故事的故事》《“三联”最糟的记者与“三联”》《“三联”和我的社交恐惧症》等78篇,附《创刊时期的笔记(1992—1993》《北京报刊业发行状况透视》《北京报刊发售透视》《为续刊启动提交的设想》《编辑部纪事》等6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硬精装,2009.1京二版二印,479页,本书包括《对〈三联生活周刊〉的点滴回忆与感谢》《致董秀玉女士的一封信》《我的三联生活》《那一年,三联的生活很灿烂》《试刊号:封面故事的故事》《“三联”最糟的记者与“三联”》《“三联”和我的社交恐惧症》等78篇,附《创刊时期的笔记(1992—1993》《北京报刊业发行状况透视》《北京报刊发售透视》《为续刊启动提交的设想》《编辑部纪事》等6篇

《三联生活周刊》由中国出版集团下属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是一份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周刊。2018年3月,获得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荣誉。其前身为邹韬奋先生上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2022年10月,《三联生活周刊》获得第十届中国出版集团出版奖。

45 9.0折 50 八五品

仅1件

广西南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阎琦 主编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2

印刷时间2009-01

印次2

印数10千册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页数479页

字数400千字

定价50元

上书时间2024-09-07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三联生活周刊》由中国出版集团下属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是一份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周刊。2018年3月,获得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荣誉。创刊历史
《三联生活周刊》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韬奋先生的创刊目的是:“每星期趁读者在星期日上午的闲暇,代邀几位好友聚拢来谈谈,没有拘束,避免呆板,力求轻松生动简练雅洁而饶有趣味”,以“供应特殊时代的特殊需要的精神食粮”。《三联生活周刊》自1995年在《生活周刊》传统基础上创刊,定位是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做中国的《时代》周刊。办刊宗旨是“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读者对象
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关心时代发展进程,不断从中寻找自己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起积极作用的主流人群,有较宽的视野,敏感于社会变革;有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新观念;有自己的专业领域,会阅读专业杂志。当他们希望了解社会生活时,《三联生活周刊》相对一周资讯梳理,可以成为他们了解周围世界的工具。《三联生活周刊》的文章既有采访深入、报道角度新颖、阐述透彻的社会和经济生活类新闻,又有高雅、前卫、风趣的文化生活类小品,是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周刊。有着新经济中成功的新媒体之称的《三联生活周刊》,既在中国社会主流阶层拥有了固定和忠实的读者群,受到中国各类专业受到中国各类专业知识分子,包括中国传媒业同行的热情肯定,也得到了国际、国内汽车、IT、家电、金融、房地产和医药、保健等行业知名。发展历程
20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初步放开,人们突然发现竟然还有像《时代》、《新闻周刊》这样影响世界的新闻杂志,而中国的新闻周刊几乎处于一种空白状态,很多新闻界人士认为,中国已经到了一个需要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周刊的时代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由三联书店主办的《三联生活周刊》1993年正式创刊。创刊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从钱钢、朱学勤到杨浪,纷纷在《三联生活周刊》败走麦城。复刊、休刊,上任、辞职,《三联生活周刊》四易其主,被人戏称为“主编杀手”。1995年,在困局中,朱伟,一个文学期刊编辑,接下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的交椅。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尝试,《三联生活周刊》的风格正日渐形成,但是但是从幼稚到成熟,它也走过了一个振荡迷茫期。从它的选题和风格,能够直接体会到这一波三折的变化。从刊期上,由最初的月刊到1996年的半月刊再到2001年的周刊;从编辑方针上,从报道重大事件到制造新闻再到给新闻注入文化血液;从内容风格上,从小资到煽情再到强调厚重的文化思想含量。最终,《三联生活周刊》确立了文化新闻的路子。
2000年,《三联生活周刊》的风格日臻成熟,其显著特色是文化性与新闻性并重,力求使新闻具有历史的品格,并使文化具有当下的活力。2001年,《三联生活周刊》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由半月刊变成周刊。变成周刊以后,《三联生活周刊》的广告和发行开始迅速上升,实际上《三联生活周刊》真正走出困境正是从2001年变成周刊以后开始。2003年的广告收入一下跃升到1800万元,从此《三联生活周刊》在经济上彻底走出困境。2005年,《三联生活周刊》的广告收入达到3000万元。
《三联生活周刊》在内容上的运作是非常市场化的,比如说每期的封面故事都有几个备选主题,编辑部会和各地的经销商进行充分沟通,经销商会选出他认为最有价值、最好卖的一个主题,然后编辑部在尊重经销商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决定每期的封面故事。像《三联生活周刊》做的张艺谋、张国荣等人的题材,影响都比较好,特别是2004年“直击张艺谋”的精彩报道,成为《三联生活周刊》的一个经典案例。
《三联生活周刊》的发行比较有特色,在京、沪、穗3个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由杂志社自办发行,其他地方则交给不同的其他地方则交给不同的区域代理商发行。《三联生活周刊》的适销量始终控制在60%到70%左右。
2010年,《三联生活周刊》的经济效益又有大幅提升,期均发行量2010年度达到75万册,广告年度总收入达到9690万元,利润增长15%以上,保持了连续十年利润增长。
2017年,《三联生活周刊》力推旗下新媒体品牌松果生活,至今已经聚合了500多位“生活家”和300多家机构,发布了4000多场线下活动,主办50多场品牌活动。编辑成员
总编辑:樊希安
副总编辑:潘振平
主编:朱伟
副主编:李鸿谷,舒可文,苗炜
栏目设置
包括封面故事、热点新闻、社会、经济、文化、考古、科技、人物、国际、评论、专栏、特别报道、环球要刊速览、生活圆桌、声音、娱乐。其中“声音”栏目凭借其独特的编辑手法和各种各样或严肃或幽默的观点吸引了不少读者,成为比较有特色的栏目。主打栏目“封面故事”追踪社会热点,做深入详尽的评述,从不同的角度采写新闻,以引起人们从不同层面理解和诠释社会热点。或纵向,或横向,你都可以找到你所喜欢的表达方式和叙述。“生活圆桌”这个栏目很生活化,没有崇高的神圣的为国家为人民这样一种空泛的观点充斥其中,很有层次感,它的文化品位比小资更正统,巧妙地迎合了它的目标受众的文化层次和思想倾向。《三联生活周刊》首先在坚持做好“封面故事”“生活圆桌”等品牌栏目的基础上,在“考古”、“文化”等栏目中加入一些简短的知识背景介绍,减少受众因为专业知识缺陷而造成的读解障碍。《三联生活周刊》的栏目设置紧扣目标受众的需求,赢得了由不同审美情趣的小众组合起来的庞大受众群。风格特点
周刊风格
《三联生活周刊》将新闻与文化和生活融合为一体。关于《三联生活周刊》一直强调的“生活”二字,主编朱伟说:“我们说的是一种生活观,作为一个新的时代里生长的新型的知识分子,在这样新的时代里他应该有什么样的生活观。”
《三联生活周刊》强调以新闻调查与文化评析相组合的方式,一周信息作深入追踪,将文字、图片与资讯有机组合。密度和内容的含金量高,尽量在有限空间内安排丰富的阅读内容。所有报道均求有鲜活的人物故事或事件细节,培养记者各自独特的叙述风格,文字力求生动简洁而饶有兴趣,强调与读者的交。这就是《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风格。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来自母体的文化特质,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和知识分子情调。
个性定位
《三联生活周刊》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韬奋先生的创刊目的是:“每星期乘读者在星期日上午的闲暇,代邀几位好友聚拢来谈谈,没有拘束,避免呆板,力求轻松生动简练雅洁而饶有趣味”,以“供应特殊时代的特殊需要的精神食粮”。1995年,时逢邹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继承《生活》周刊的传统,于1月14日恢复出版了《三联生活周刊》,其定位是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做中国的《时代》周刊。它的办刊宗旨是“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
栏目丰富
除封面故事,独家的社会、财经、文化、网络深度报道外,另设一周时事,一周社会,财经,文化,时评专栏及环球要刊速览、读者来信、新闻人物、生活圆桌、声音等特色栏目。视角新颖
以新闻调查与文化评析相组合的方式,对一周信息作深入追踪,关注新时代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的新型关系。以独特的编辑理念,将文字、图片与有关资讯有机组合。密度和内容的含金量高,尽量在有限空间内安排丰富的阅读内容。
强调故事性
所有报道均求有鲜活的人物故事或事件细节,培养记者各自独特的叙述风格,文字力求生动简洁而饶有兴趣,强调与读者的交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