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郊区志(硬精装,2008.6一版一印,731页,94图,附《梧州市郊区地图》,梧州市郊区现已撤销,原郊区大部分设立长洲区,其他部分划归原万秀区和原蝶山区)
梧州市郊区现已撤销,原郊区大部分设立长洲区,其他部分划归原万秀区和原蝶山区
¥
198
9.9折
¥
20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梧州市长洲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6
版次1
印刷时间2008-06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页数731页
字数1200千字
定价200元
上书时间2024-09-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长洲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城区西部,东北邻万秀区,西南与龙圩区龙圩镇,苍梧县岭脚镇和藤县塘步镇相壤。毗邻广东,与粤港澳一水相连。[3]辖区主要分布在浔江、桂江两岸,是梧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梧州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驻辖区内。[8]总面积377.74平方千米。[6]截至2023年末,长洲区常住人口为30.30万人。[9][12]
长洲区是梧州市最年轻的城区之一,位于梧州市城区西部,毗邻广东,与粤港澳一水相连。
2022年,长洲区地区生产总值223.7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历史沿革
梧州自建制以来,历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达700多年,一直为郡、县治所。至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广信县为苍梧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称梧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梧州安抚司改为梧州路,设总管府,治梧州,辖苍梧县。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宪宗在梧州创建两广总督府,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总督府,梧州成为两广政治、军事中心。清朝初年,梧州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郁道梧州府、广西省梧州府,为府、县治。
清雍正三年(1725年),梧州改辖苍梧、藤县、岑溪、容县、怀集5县。民国元年(1912年),梧州隶属梧州军政分府,为府治。民国2年,广西废府为县,复置苍梧县,隶郁江道,为道治。
梧州市郊区建于1951年2月,由河滨镇的九龙,太和。新民等村和苍梧县第三区的旺步乡及第四区新华乡的钱鉴村等一乡4村合并而成。1952年2月19日,增设西兴、塘源2个乡。1953年2月11日,增设高旺乡。1953年,撤销郊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翌年6月,复称郊区人民政府。次年8月,又改为郊区公所。
1956年6月,郊区下辖的5个乡改为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0年4月,增辖苍梧县划入的龙新生产大队。1970年11月,又增辖苍梧县划入的正阳等12个生产大队。
1979年2月,撤销郊区革命委员会,分设红旗、长洲。
1984年2月,梧州市人民政府将红旗公社的东兴大队划出归市蝶山区管辖。1984年9月23日,恢复郊区人民政府。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郊区总人口80480人。其中:长洲镇38364人,龙湖镇26595人,城东镇15521人。
2003年1月2日,国务院(国函[2003]1号)批准同意调整梧州市市辖区和苍梧县行政区划,其中:撤销梧州市郊区,设立梧州市长洲区。长洲区辖原郊区长洲镇及龙湖镇的新兴、龙新、平浪3个村,同时将蝶山区的新兴二路居委会、龙山里居委会、西堤三路第一居委会、西堤三路第二居委会以及苍梧县倒水镇划归长洲区管辖。[2]长洲区人民政府驻新兴二路。将原郊区城东镇划归万秀区管辖。原郊区龙湖镇的高旺、新民、旺步、塘源4个村划归蝶山区管辖【注:原郊区龙湖镇新民村的第1、第2组划归万秀区城东镇管辖】。2月13日,梧州市进梧州市进行区划调整,撤销梧州市郊区,成立梧州市长洲区。辖原市郊区长洲镇和新兴、龙新、平浪3个村,以及从苍梧县划入的倒水镇、蝶山区大塘街道办事处。全区总面积377.76平方千米,总人口14.38万人。区政府驻地由新兴一路胜龙里10号移址新兴二路193号,并于当年8月举行办公大楼乔迁和长洲区成立授匾仪式。长洲区辖长洲镇、倒水镇、大塘街道、兴龙街道,共35个行政村(社区),625个村(居)民小组,32268户(其中农业户22942户),143800人(其中农业人口88741人)。[1]
2023年末,长洲区常住人口30.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35万人,城镇化率93.6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