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5 6.8折 22 九五品

仅1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洪捷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

版次2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8-1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洪捷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1
  • 版次 2
  • ISBN 9787301058633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6页
  • 字数 20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大学之道丛书;北大高等教育文库(第2辑)
【内容简介】
《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修订版)》从历史社会学角度对德国19世纪的大学观念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分析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提炼出德国19世纪大学观念的核心概念,即修养、科学、自由和寂寞,并以此为中心分析了德国大学观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指向。《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修订版)》还运用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卡里斯玛理论对古典大学观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德国大学观的卡里斯玛性质,从而说明了这种观念的独特性质以及独特的作用方式。作为一个讨论德国大学观念国际影响的案例,《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修订版)》以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1917—1923)为中心探讨德国古典大学观对中国大学观念的影响。论证显示,蔡元培基本上完全接受了德国的大学观念,并成功地将其运用于当时的北京大学,德国大学观念从而通过北京大学对中国高等教育早期发展以及学术转型过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陈洪捷1959年生于西安市,1983午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国语言文学专业,1998年在北求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现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人,兼任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季刊)副主编,《北大德国研究》主编。研究领域包括德国高等教育、中德学术交流史、高等教育理论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史。
【目录】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研究的意义及分析路径

上篇德国古典大学观:从理想到现实
第二章德国古典大学观的产生
第一节18、19世纪之交的德国大学
第二节新大学观的萌芽
第三节柏林大学的建立与新大学观的形成
第三章德国古典大学观的经典文献
第一节洪堡论大学
第二节施莱尔马赫论大学
第三节费希特论大学
第四章德国古典大学观的核心概念
第一节修养
第二节科学
第三节自由
第四节寂寞
第五节德国古典大学观的特点
第五章古典大学观在19世纪的影响
第一节修养
第二节科学
第三节自由
第四节寂寞
第六章德国古典大学观的独特性质
第一节韦伯的卡里斯玛(Charisma)理论
第二节德国古典大学观为一种卡里斯玛观念
第三节卡里斯玛与德国大学

下篇德国古典大学观对中国的影响
——以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为例
第七章晚清中国对德国的认识教育及蔡元培的留德经历
第一节德国:教育兴国的范例
第二节蔡元培留学何以选择德国
第三节蔡元培在德国
第八章蔡元培对德国大学观的接受及其文化历史背景
第一节蔡元培的大学思想与德国的大学观念
第二节蔡元培的大学思想与中国的学术传统
第三节卡里斯玛与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
小结
第九章蔡元培改革对中国大学的影响
第一节新大学观与学术转型
第二节北京大学与新学术体制的形成

参考文献
附录一德文内容摘要
附录二利禄之徒与哲学之才
附录三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节选)
附录四寂寞和交际作为知识增长的条件
附录五关于蔡元培在德国汉堡大学学习的考证
人名索引
主题词索引
再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