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
  • 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
  • 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
  • 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
  • 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
  • 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
  • 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
  • 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
  • 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
  • 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

85 九品

仅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马丁·威纳(Wiener M.) 著;王章辉、吴必康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H20

上书时间2024-05-21

岩墨书院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马丁·威纳(Wiener M.) 著;王章辉、吴必康 译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28579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8页
  • 字数 27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I业国家,但是英国中上阶层人士从未对工业主义有过好感。《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引用小说、艺术、诗歌、政论、哲学、社会惯习等诸多方面的文献,生动地探讨7英国文化对只注重经济增长的现代工业社会的抵触和批判。从19世纪中叶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思潮深刻地影响了英国文化:包括文学、报纸、建筑,以及社会、历史、经济思想。学术界过去一直将英国这种注重享乐不思进取(即重生活质量不重GDP)状况称为“英国病”,但是回望过去,也许我们应该换种眼光来看。
【作者简介】
  马丁·威纳(Martiniener,1941-),美国赖斯大学历史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文化史。代表作《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
  
  王章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主编《工业社会的勃兴——欧美五国工业革命比较研究》,著有《英国文化与现代化》、《笃学集》等,译有(苏)科斯明斯基主编的《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霍布斯鲍姆的《革命年代》、(美)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等。
  
  吴必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史研究员,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权力与知识:英美科技政策史》等。
【目录】
译者序
新版导论
前言
第一篇背景
第一章英国现代文化两面观
第一节文化价值观与经济落后
第二节进步及对进步的不满
第三节从来不是革命的革命
第二章维多利亚朝的社会:适应与吸收
第一节一个重新形成的上流集团
第二节绅士的塑造

第二篇一种世界观
第三章价值观的一种逆反
第一节工业价值观的全盛时期
第二节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与乡绅价值观
第四章“英国生活方式”吗?
第一节北方和南方
第二节“它是一个古老的乡村”
第三节“我们的英格兰是一座花园”
第四节乡村在沉睡中
第五节建筑:神话变成了现实
第六节南方隐喻的持久力
第五章错误之路吗?
第一节对工业化的重新评价
第二节美国幽灵
第三节经济增长的陷阱

第三篇向实际行为演化
引言
第六章形象与政治
第一节保守党:托利主义反对工业资本主义
第二节教士:经济增长与道德社会
第三节劳工:“快乐英格兰”的梦幻
第七章工业家的绅士化
第一节金融与工业
第二节“工业是瘟神”
第三节教育与工业的形象
第四节工业家,有抱负的绅士
第五节一种绅士经济

第四篇工业主义与英国价值观
第八章总的看法与评价
第一节对工业革命的文化驯服
第二节后工业主义还是非工业主义
第三节“现代化”是非英国的吗?
附录英国的停滞:经济解释的局限性
注释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