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机中的文化抉择—辛亥革命时期国人的中西文化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危机中的文化抉择—辛亥革命时期国人的中西文化观

14.76 5.7折 26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瑞昕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54027

出版时间2007-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62页

定价26元

上书时间2024-05-20

大喜阅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危机中的文化抉择—辛亥革命时期国人的中西文化观
定价:26元
作者:叶瑞昕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7-09-01
ISBN:9787100054027
字数:
页码:2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虽然只是研究辛亥革命时期这十年间国人的中西文化观问题,但也涉及是按人物的思想来撰写,还是按思想派别来撰写。读了书稿后,你将会发现它既不是以代表性人物的思想依序论述,也不是以派别分类阐发,而是理出这十年间时人对中西文化不同认识和取向所形成的问题来加以探究。 在本书中,作者对辛亥革命时期时人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和取向归纳了四个问题,即“貌袭西学,以旧化新”、“输入文明,顺应时势”、“保存国粹,国有与立”、“新旧调和,以求会通”。这一归纳是否准确、全面,自可进一步探讨,但作者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实属当时所存在而需要阐明的。
目录
绪论 章 19世纪后半期国人中西文化观的演进  节 甲午战前的艰难认知历程  一、“师夷长技”说与“夷夏大防”说的较量  二、“西学中源”说与“中体西用”论的二重奏 第二节 甲午战后的文化反省思潮  一、“天下”势已殊,“夷”“夏”无定名   二、“泯界限”与“立门户”:中西会通乍暖还寒  小结第二章 貌袭西学以旧化新  节 中体西用论与“新政”变法观  一、“不易者”与“可变者”  二、“严禁新旧之名,浑融中外之迹” 第二节 中体西用论与“新政”教育改革  一、学堂包科举:吐故纳新之渐径  二、经学与西学:学堂功课之次第  三、“存国粹而息乱源” 小结第三章 输入文明顺应时势  节 中西文化地位的重估  一、从“创造文明”到“因袭文明”  二、以“民权”之西学,破“伪新”之西学 第二节 文明进化的内在理路  一、从法“公器”到习“公理”   二、以西方新价值观为标准,敦促中国政教之进步  第三节 文明进化的顿渐之争   一、“人事进化”压倒“天然进化”的理据  二、文明的直线上升:进化论中的倾向 小结第四章 保存国粹国有与立 节 国学保存的微旨  一、从“中学”到“国学”  二、国学含义的内界和外界 第二节 国学复兴之路  一、以西方学理为烛,照亮传统文化之精义  二、力抗社会潮流,以存国学之特性 第三节 国魂熔铸之运思  一、“道德革命”抑或“道德保存”  二、传统道德之古为今用 小结第五章 新旧调和 以求会通 节 文化调和的探索与局限  一、即新即旧:文化调和的暧昧取向  二、“统新故而观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  三、陈义过高的尴尬处境 第二节 中西会通的新典型  一、无用之大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  二、文化无畛域学术惟求真  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  小结结语 附录从曾国藩新理学到梁启超崇心学——清末儒家伦理思想演变的内在理路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作者叶瑞昕为历史学博士,现任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