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

132 2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春阳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72589

出版时间2007-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93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28元

上书时间2024-03-24

亿梦春田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话语分析:传播研究的新路径
定价:28.00元
作者:胡春阳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208072589
字数:232000
页码:29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当代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为重要的特征就是话语实践的盛行。新闻、广告、演讲、身份、种族、性别、全球化、恐怖主义等等都成为意义和权力争夺的公共话语形式与场所。如果一个组织或个人胆敢进入利益需要激烈角逐才可获得的领域,却缺乏对话语运作机制、策略及其向现实利益转化进程的深刻洞察,那么,勇气可嘉之余,失败的命运几乎是在劫难逃。如今,几乎所有的社会行动者都自觉地意识到运作话语策略对于他们获得现实利益的先决性与自决性。    本书首次尝试将“话语分析”和“传播研究”结合起来,在借鉴荷兰学家梵·迪克的《作为话语的新闻》的基础上,再辅之以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学科的西方研究成果,强调“话语转向”乃是社会文化语境下互动过程的产物,而非惯常的话语形式,且必定是使用中的语意分析彰显交际功能,从而对“话语分析”从传播学或曰宣传视角进行拓展研究,以期得到研究应用的新路径。
目录
序导论 转向话语分析  一、文献回顾与述评  二、话语转向的语境之一:社会科学内部逻辑运动的结果  三、话语转向的语境之二:以市场化、全球化、技术化为特征的人类历史实践变迁  四、本研究的价值与目标  五、研究方法与框架章 从内容分析到话语分析  节 理解“话语”    诗学的话语面向    政治学的话语面向  第二节 话语分析发展的脉络  第三节 话语分析的要素  第四节 话语分析与内容分析的比较第二章 修辞话语及其分析(RDA)   节 修辞:传播真理的工具    修辞学发展的一般线索    当代修辞学与传播学的融合  第二节 “修辞沟”及其本质    “辞而优则胜”与(反)民主    我国的修辞传播发展问题  第三节 修辞(反)策略    一般策略    策略的运用分析  第四节 修辞分析与批评  第五节 修辞话语分析的步骤与个案    如何进行修辞分析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方法及其个案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方法    后现代修辞批评第三章 以言行事:话语内效果与外效果  节 说话就是做事    语言的意义在于使用    传播不仅是传递信息,更是表达意图并促使意图的实现  第二节 会话规则:合作与礼貌    合作原则及其次则    礼貌原则及其解决方案  第三节 会话的结构  第四节 理论拓展与融合    拓展一:分析的对象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拓展二:社会文化因素介入会话分析,会话策略成为关注的重点    拓展三:宏观语用理论:从简单、个别交际转向更深层的人类总体的沟通理解,并转向批判维度    拓展四:会话分析与效果、接收分析  第五节 会话理解与分析(个案)    会话分析方法    以“构建和谐社会”等制度话语为例第四章 从福柯到身份政治分析  节 话语及其颠覆——知识考古学    话语、知识型与话语构成    知识考古:追问事情为何是这样的?    话语对象和主体位置的生产机制  第二节 话语及其颠覆——权力/知识与系谱学    从考古学到系谱学    无处不在的权力及其抵抗    生命权力——现代社会权力展示的新形式  第三节 他者、性别与权力  第四节 话语分析的建构主义立场第五章 批评的话语分析(CDA)  节 批评的话语分析的兴起  第二节 理论框架和分析原则     基本理论框架    核心解释框架: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    话语技术化与批评的语言意识    分析原则和目标  第三节 分析的工具与方法    典型分析(一):种族主义在哪里?    典型分析(二):谁的全球化?    基本步骤  第四节 以文本为方向的分析(一):词汇、语法    话语的概念功能:建构社会现实    话语的人际功能:建构社会关系  第五节 以文本为方向的分析(二):宏观结构    宏观结构    宏观结构论的一个应用成果:新闻宏观结构  第六节  以话语实践为方向的分析:互为话语性、类型    话语实践的关联因素    互文性与话语实践    类型与话语实践    互文性和类型转换  第七节 分析个案:从《英雄》继往开来的电影话语实践    中国电影话语/实践的变迁    社会结构语义与《英雄》的宏观主题    《英雄》与社会话语/实践变迁第六章 后现代传播状况(代结语)   节 要点总结与评价  第二节 话语自反性传播者话语权    话语自反性    传播者:解构还是建构权力?  第三节 后现代传播:表征危机中的作为  第四节 自由、开放的传播体系:被重申的话语视角目标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胡春阳(1970- ),199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行政管理专业,1997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师从金邦秋、王德峰教授,接受哲学对人生困顿的安慰和对时代病痛的诊疗;2002年起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攻读传播学博士学位,师从张国良教授,接受传播对技术化时代的精神与肉体在场的理解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