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的反响·续集: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二十周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女性的反响·续集: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二十周年

24 4.0折 60 九品

仅1件

浙江杭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伯红、谢丽华、吴华 编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5-01-08

爱读客二手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伯红、谢丽华、吴华 编
  •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9
  • 版次 1
  • ISBN 9787515406145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0页
  • 字数 41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20年前,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参加联合国在各区域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筹备会议的部分中国妇女,将她们的所见所闻记录在《女性的反响》一书中。这本小册子由香港剧作家黄婉玲组织编辑,在中外读者中间产生了很大影响。
  2015年是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20周年。本书编者邀请当年的文集作者、一直致力于推行中国性别平等事业的女界人士及1995年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女性,续写《女性的反响》,从一个侧面深刻反映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为人类发展制定的全球框架的意义和全面性,也反映了北京世妇会制定的战略目标和行动纲领,如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如何影响了中国政策法律的完善和进步,如何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学习、工作、命运和生活……
【作者简介】
  刘伯红,女,1951年生,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全国妇女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曾兼任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第五、六、七届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女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秘书长等;北京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山东女子学院兼职教授,日本城西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谢丽华,女,1951年生,原《中国妇女报》副总编辑。1993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门为农村妇女服务的月刊《农家女百事通》(后更名《农家女》);1996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门为流动妇女提供服务的NGO“打工妹之家”;1998年创办了北京昌平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2001年创办了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并担任理事长8年,现为常务理事。2013年作为发起人之一参与创办了广东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担任理事。在此期间,先后荣获“国际女能人奖”“英国妇女出版创新奖”“全国科普工作者先进个人”。曾被全国妇联和中央直属机关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出版著作《用心交流——写给农村妇女的肺腑之言》两集,参与主编《中国妇女NGO成长进行时》《透视家政工》《我的生育故事》《寻梦》等。

  吴华,女,1965年生,中华女子学院副研究员。1994—1995年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的论坛组织部工作。曾主编《中国妇女读物书目选编(1980—2002)》,发表过《女性网络用户信息活动调查》等文章。
【目录】
排名以作者姓氏拼音为序
前言
超越性别研究 卜卫
从怀柔到世界 蔡一平
研究女人与做女人的心路历程 畅引婷
1995 年:走进妇女/ 性别研究 陈方
促进性别平等是我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陈明侠
生命,原来不止一种可能 大拿
我的黄金20 年:1994—2014 邓春黎
参加 ’95 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的启示 丁娟
1995 年世界妇女大会与我的女性体育研究 董进霞
用行动赋权,用知识改变
——世妇会和我的三次转型 杜芳琴
盛开的女人花 段国辉
6 月的三个好消息 冯媛
我的旅程 龚燕灵
日志:写给亲爱的妈妈 顾宁
性别与法律:我同’95 一起走过 郭慧敏
推动性别平等需要矢志不渝的坚持 郭砾
推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我为之奋斗的事业 郭瑞香
世妇会给了我看社会的新视角 韩贺南
心迹?足迹 和钟华
中日女性研究者之间的姐妹情谊 胡澎
全球化时代的行程不再孤单 胡玉坤
成为中国的女性主义者 荒林
推进性别平等实现体面劳动
——国际劳工组织与合作伙伴共同的奋斗目标 黄群
我为百姓当村官 贾俊桥口述 刘大庆整理
在倾听中积累知识与成长 姜秀花
在记录中体会发展 蒋永萍
留影’95,纪念永远 金一虹
用来换媳妇的女孩 靳世静
性别平等需要切实的行动争取 乐平
妇女/ 性别研究是我生命的支点 李慧英
无愧于一个性别平等推动者 李平
用妇女的眼睛看世界 李小星
女性的声音 李亚妮
1995?北京怀柔:我的社会性别研究起步于此 李英桃
20 年淡然生老病死 梁海月
缘起这20 年 林丹娅
回眸20年 林华
我的“北京+ 20”之旅 林建军
1995 年,我人生的转折年 林丽霞
从女性的角度看世界 林琳
心中的永远 刘伯红
《今日女性》之殇 刘大庆
从“理解无价”到印度研究 刘东晓
那条崎岖艰辛的路 刘光华
从夫妻打架到家庭暴力:20年的见证 刘梦
我的儿童性教育研究之路 刘文利
那些人与那些事
——用媒体人的视角看两代女性工作者与媒体的影响力 刘霞
我的反歧视之路 刘小楠
给女儿的一封信 龙迪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龙江文
美丽的西藏帐篷 卢小飞
《北京行动纲领》鼓舞我们走过风雨20 年 罗萍
来自湖南的怀念
——谨以此文纪念黄婉玲骆晓戈
我的打工之梦 马小朵口述 刘大庆整理
法学院里的女生 马忆南
妇女博物馆工作手记:蜡染 屈雅君
我和警察共同成长 荣维毅
我和《半边天》 寿沅君
偶遇:个人的选择与时代的故事 宋少鹏
妇女健康与长寿 宋玉华
为中国妇女的基本权利努力工作
——我在“两会”上的建议、议案和提案 孙晓梅
妇女研究与我 谭深
中国女性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
——纪念1995 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的召开 佟新
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 汪晓敏
怒江12 年 汪永晨
筹款依然是“NGO”的第一要务 王行娟
为女性造梦为女性立言 王红旗
从“误入歧途”到“执迷不悟”
——’95 世妇会与我的学术—行动生活 王金玲
流动中的女性和女童 王孟兰
创造良好的接受性别平等观念的机会 魏开琼
世妇会让我领悟平等与尊重的真谛 吴华
做一个世界公民 吴青
我只想“趴在板凳上看书” 肖巍
我与北京世妇会二三事 肖扬
生活不断更新 熊蕾
1995 年,留给一个80 后的印记 杨笛
’95 精神激励我心牵学子情系民生 杨国才
礼物 杨经纬
关注女童:一段并未完结的历史 臧健
’95 一路走来 张李玺
捍卫性别平等的权利,守土有责 张荣丽
结缘与使命 张喜阳
与她们一起成长 赵捷
走进女童教育 郑新蓉
西陵镇今昔 朱玲
关注的是性别,改变的是人生和社会 祝平燕
妇女人权的国际保护 邹晓巧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