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与希尼诗歌认知比较研究
  • 王维与希尼诗歌认知比较研究
  • 王维与希尼诗歌认知比较研究
  • 王维与希尼诗歌认知比较研究
  • 王维与希尼诗歌认知比较研究
  • 王维与希尼诗歌认知比较研究
  • 王维与希尼诗歌认知比较研究
  • 王维与希尼诗歌认知比较研究
  • 王维与希尼诗歌认知比较研究
  • 王维与希尼诗歌认知比较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维与希尼诗歌认知比较研究

488 八五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昌标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7ff

上书时间2024-06-17

甲山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昌标 著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0
  • 版次 1
  • ISBN 9787305185830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6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王维与希尼诗歌认知比较研究》以王维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谢默斯·希尼这两位代表中西方文化的诗人的诗歌为语料进行多层次的认知比较研究,从中构建诗歌的概念合成模式,并从认知文体学的视角来解读诗意。《王维与希尼诗歌认知比较研究》力求在概念合成理论基础上拓展其在叙事、语用、翻译领域的双域和多域网络的概念合成理论模式。
【作者简介】
  李昌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中国文体学研究会理事,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主持多项课题研究。研究方向为文体学、叙事学、认知语言学、诗歌。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王维与希尼诗歌的认知思路
1.1 认识诗人
1.2 认辨诗歌
1.3 认知研究
1.4 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概念合成理论的历时沿革
2.1 理论概说
2.2 理论沿革
2.2.1 源头——概念隐喻理论
2.2.1.1 替代论和比较论
2.2.1.2 互动论
2.2.1.3 概念隐喻
2.2.2 雏形——空间映射
2.2.2.1 空间映射理论背景
2.2.2.2 空间映射理论要点
2.2.2.3 空间映射理论意义
2.2.3 完善——概念合成
2.2.3.1 建构性原则
2.2.3.2 管制性原则
2.2.3.3 建构-管制的合作与竞争
2.3 本书理论构建
2.3.1 双域网络框架
2.3.2 多域网络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王维与希尼诗歌的双域网络合成
3.1 诗歌与双域网络合成的关联性
3.1.1 趋同关联
3.1.2 求异关联
3.2 王维与希尼诗歌的趋同一求异研究
3.2.1 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和乡村诗
3.2.2 宗教诗:佛禅诗与神话诗
3.2.3 政治诗:仕途诗与身份诗
3.2.4 战争诗:边塞诗与暴力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王维与希尼诗歌的多域网络合成
4.1 多域网络框架
4.1.1 平行型合成
4.1.2 复合型合成
4.1.3 循环型合成
4.1.4 格律型合成
4.2 主体间自洽认知模式
4.2.1 主洽模式
4.2.2 境、情、叙的多域概念合成
4.2.2.1 境:心物相融
4.2.2.2 情:咏物寄情
4.2.2.3 叙:叙中升华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认知叙事学视角下的概念合成过程
5.1 认知叙事
5.2 叙述视角与视点压缩的关联
5.2.1 叙述视角
5.2.2 视角压缩机制
5.3 诗歌的叙述视角转换
5.3.1 双域网络的视角转换
5.3.2 多域网络的视角转换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概念合成过程
6.1 认知语用
6.2 合作原则下的概念合成过程
6.3 诗歌“写读”的概念合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的概念合成过程
7.1 认知翻译
7.2 翻译的概念合成过程
7.2.1 翻译的双域网络概念合成
7.2.2 翻译的多域网络概念合成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
8.1 本研究的主要内涵
8.2 本研究的应用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希尼作品及研究专著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