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德鲁克对话“日本商业圣手”中内功
  • 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德鲁克对话“日本商业圣手”中内功
  • 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德鲁克对话“日本商业圣手”中内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德鲁克对话“日本商业圣手”中内功

15 2.2折 69 九五品

仅1件

广东深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彼得·德鲁克· 著;闾佳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货号15-5

上书时间2024-05-2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彼得·德鲁克· 著;闾佳 译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12
  • ISBN 9787111604419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0页
【内容简介】

《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和“日本商业圣手”中内功的对话录。他们的对话涉及了当时经济世界出现的变化,明确指出了自由市场和自由企业(尤其是中日两国)所面临的挑战:

 

 

 

1、这些经济变化对单个国家及经济意味着什么?

 

2、这些变化对相关经济体意味着什么?

 

3、这些变化对社会、个别企业、职业人士及企业高管意味着什么?

 

 

 

这些就是德鲁克和中内功探讨的问题,他们用精彩的洞见,分析了亚洲未来的经济角色。

 

 

 

《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分为两部分“挑战的时代”和“重塑的时代”。来自彼得·德鲁克与中内功就多个国际主题进行的对话。

 

 

 

第一部分着眼于经济、社会和商业方面的重大发展。第二部分关注的是过渡时期我们面临的具体挑战:从个人、企业和政府的角度讲,我们应该如何改变、更新?

 

 

 

这两部分都体现了德鲁克先生和中内功先生的一个共同信念: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告诉我们需要做什么,实践告诉我们怎么去做。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获得对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更深刻的理解,也为改善自己的行动、知识、成长和业务绩效得到有效的指点。

 


【作者简介】

1、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1909年生于维也纳的一个书香门第,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37年与他的德国校友多丽丝结婚,并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表彰他为非营利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德鲁克救世军高奖项“伊万婕琳·布斯奖”。

 

 

 

他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纪录。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践》《旁观者》等几十本著作,被翻译成三十余种文字,总销售量超过1000万册。其中《管理的实践》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经典。

 

 

 

他曾七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6月20日,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高荣誉。

 

 

 

20世纪80年代,德鲁克思想被引入中国;2004年,德鲁克管理学全面进入中国的管理教育。

 

 

 

2、中内功

 


 被称作“日本商业圣手”,曾任日本一家零售公司的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1941年,他从神户商业大学毕业后进入父亲的制药公司。他曾担任多份公共职位,如日本连锁店协会主席、日本经济组织联合会政府改革委员会主席。因为对整个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获得过诸多荣誉奖项。

 


【目录】

简版目录

 

推荐序

 

序言

 

第一部分   挑战的时代

 

第1章 中国带来的挑战

 

第2章 无国界世界带来的挑战 

 

第3章 “知识型社会”带来的挑战

 

第4章 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所面临的挑战

 

第5章 第一部分的附录

 

第二部分   重塑的时代

 

第6章 重塑个人 

 

第7章 重塑企业 

 

第8章 重塑社会 

 

第9章 重塑政府 

 

 

 

完整版目录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序言

 

第一部分   挑战的时代

 

第1章 中国带来的挑战  / 3

 

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未来会如何 中内功  / 3

 

中国市场的风险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大……

 

 但机遇太大,不容忽视 彼得·德鲁克  / 4

 

只有无形基础设施的发展,才能给中国带去繁荣;

 

 而实现这种发展,是我们的使命 中内功  / 13

 

只有以流通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才能造就中国

 

 所需的人力资源 彼得·德鲁克  / 19

 

第2章 无国界世界带来的挑战  / 22

 

对于日本产业“空洞化”,以及日本在无国界世界中扮演

 

 的角色,您有什么样的看法?全球性经济集团的理想

 

 安排是怎么样的 中内功  / 22

 

没必要对日本经济感到悲观。对“空洞化”的担心来自

 

 谬误 彼得·德鲁克  / 24

 

发展中国家并不需要政府间援助,而需要与发达国家私营企业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彼得·德鲁克  / 36

 

管理要学会在全球、区域和地方三个层面上维持

 

 平衡 彼得·德鲁克  / 39

 

知识在不断变化的产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内功  / 43

 

第3章 “知识型社会”带来的挑战  / 51

 

当前的教育制度无法为“知识型社会”培养人才 中内功  / 51

 

日本的教育体系本身并没有错。日本有自己的一套创造力

 

 和独创性形式 彼得·德鲁克  / 52

 

在知识型社会中,不断学习是关键。智慧一直是“受过良好

 

 教育”的含义 彼得·德鲁克  / 60

 

现在我对能够创新的年轻人怀抱希望 中内功  / 65

 

信息技术会给社会、经济和私营企业带来什么样的

 

 变化 中内功  / 68

 

便利店就是未来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的例子 彼得·德鲁克  / 68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把每一名员工都变成管理者 中内功  / 76

 

第4章 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所面临的挑战  / 78

 

企业家的社会角色就是带来创新 中内功  / 78

 

我深信,日本会出现第三波“经济奇迹” 彼得·德鲁克  / 80

 

“创造客户”将是永恒的挑战 中内功  / 85

 

第5章 第一部分的附录  / 91

 

关于1995年1月17日阪神大地震的通信往来  / 91

 

第二部分   重塑的时代

 

第6章 重塑个人  / 101

 

日本迫切需要重振普通民众,让他们更为有效 中内功  / 101

 

有知识的人必须为自己的发展和定位承担责任 彼得·德鲁克  / 104

 

企业高管能影响人们的生活 中内功  / 120

 

第7章 重塑企业  / 131

 

如何设计能够重振公司的组织结构 中内功  / 131

 

没有高效的企业使命宣言,就没有良好的绩效 彼得·德鲁克  / 132

 

公司存在的原因,就是把学会的知识立刻付诸行动,

 

 为社会做贡献 中内功  / 142

 

第8章 重塑社会  / 144

 

将组织转化为有益于社会的实体,能够防止社会倒退 中内功  / 144

 

重建社会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 彼得·德鲁克  / 146

 

通过在社会领域中从事志愿工作,重新获得公民

 

 意识 彼得·德鲁克  / 151

 

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自我奉献、自我约束和自我负责的原则努力

 

 影响、改变我们的社会 中内功  / 161

 

第9章 重塑政府  / 168

 

您对自由市场下的政府监管和政府角色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您对重塑政府有怎样的建议 中内功  / 168

 

自由市场的巨大优势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威胁、降低

 

 失误 彼得·德鲁克  / 172

 

我们要避免进行无法执行、失去效用和惩罚经济活动的

 

 监管 彼得·德鲁克  / 176

 

动力必须来自政府,政策必须跨国 彼得·德鲁克  / 184

 

旧有的政治理论已经瓦解,政府必须重新思考如何转型为

 

 “高效政府” 彼得·德鲁克  / 190

 

政府必须采用面向私营部门的经济政策 中内功  / 19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