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
  • 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
  • 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
  • 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
  • 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
  • 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
  • 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

50 3.8折 130 九品

仅1件

广东深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奥斯伯 编;马学军 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13-3

上书时间2023-04-0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奥斯伯 编;马学军 译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1
  • 版次 1
  • ISBN 9787030147257
  • 定价 13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109页
  • 字数 1648千字
【内容简介】
  被誉为分子生物学“红宝书”的《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ShortProtocolsinMolecularBiology)是知名度很高、不断更新的《最新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编》(CurrentProtocolsinMolecularBiology)系列的精简版本,其囊括了《汇编》中所有基本方法及其详细实验步骤,是一本实验室必备的工具书。在上一版推出5年后,新版即将面世。新版对原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更新,包括:大肠杆菌、质粒和噬菌体,DNA制备与分析,DNA和RNA的酶促操作,RNA的制备与纯化,重组DNA文库,重组DNA文库的筛选,DNA测序,重组DNA诱变,DNA转染哺乳动物细胞方法的介绍,蛋白质分析,免疫学,DNA-蛋白质相互作用,酿酒酵母,原位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式反应,蛋白质表达,蛋白质磷酸化分析等;又新增了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相互作用、统计分析等新内容。
【目录】
中译本序
前言
参编人员致谢
第1章大肠杆菌、质粒和噬菌体
1.1培养基及常用工具的准备
1.2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1.3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
1.4经典细菌遗传学选论
1.5质粒图谱
1.6质粒DNA的小量制备
1.7质粒DNA的大量制备
1.8将质粒DNA导入细菌细胞
1.9λ噬菌体概述
1.10作为克隆载体的λ噬菌体
1.11λ噬菌体铺平板产生噬斑
1.12培养λ衍生的噬菌体载体
1.13从噬菌体裂解液中制备λDNA
1.14源于丝状噬菌体的载体
1.15M13噬菌体衍生载体的制备和应用
第2章DNA的制备和分析
2.1A水溶液中DNA的纯化和浓缩
2.1B阴离子交换色谱法纯化DNA
2.2从哺乳动物组织中制备基因组DNA
2.3从植物组织中制备基因组DNA
2.4从细菌中制备基因组DNA
2.5A琼脂糖凝胶电泳
2.5B脉冲场凝胶电泳
2.6从琼脂糖凝胶中分离和纯化大的DNA限制性酶切片段
2.7用常规的凝胶电泳分离小分子DNA片段
2.8DNA的毛细管电泳
2.9ASouthern印迹法
2.9BDNA的斑点和狭线印迹
2.10DNA印迹的杂交分析
2.11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化寡核苷酸
第3章DNA和RNA的酶学操作
3.1限制性内切酶消化DNA
3.2用多种酶消化进行DNA作图
3.3用限制酶部分消化进行DNA作图
3.4核酸操作的常用试剂和放射性同位素
3.5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
3.6不依赖于模板的DNA聚合酶
3.7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3.8依赖DNA的RNA聚合酶
3.9不依赖DNA的RNA聚合酶
3.10磷酸酶和激酶
3.11外切核酸酶
3.12内切核酸酶
3.13核糖核酸酶
3.14DNA连接酶
3.15RNA连接酶
3.16DNA片段的亚克隆
3.17聚合酶链式反应构建重组DNA
3.18非同位素探针的标记和比色检测
3.19非同位素探针的化学发光检测
第4章RNA的制备和分析
4.1从组织培养细胞中提取细胞质RNA
4.2异硫氰酸肌法制备总RNA
4.3酚/SDS法制备植物RNA
4.4制备细菌RNA
4.5poly(A)+RNA的制备
4.6用单链DNA探针进行mRNA的S1核酸酶作图分析
4.7核酸酶保护试验
4.8引物延伸
4.9RNA的Northern印迹和狭线杂交分析
第5章重组DNA文库的构建
5.1基因组DNA文库概述
5.2cDNA文库概述
5.3噬菌体文库的扩增
5.4黏粒和质粒文库的扩增
第6章重组DNA文库的筛选
6.1噬菌体文库的铺平板和转移
6.2黏粒及质粒文库的铺平板和转移
6.3应用DNA片段作探针
6.4使用合成寡核苷酸作探针
6.5噬菌体克隆的纯化
6.6黏粒和质粒克隆的纯化
6.7在λ噬菌体噬斑中产生的融合蛋白的免疫筛选
6.8在杂交选择和翻译后进行的免疫筛选
6.9概述筛选YAC文库和分析YAC克隆的策略
6.10对分离得到的YAC克隆的分析
第7章DNA序列测定
7.0DNA测序方法概述
7.1DNA测序策略
7.2构建用于DNA测序的嵌套式缺失突变体
7.3制备DNA测序模板
7.4双脱氧法DNA测序
7.5化学发光双脱氧DNA测序法
7.6用于测序的变性凝胶电泳
7.7DNA和蛋白质序列的计算机处理和分析
第8章克隆化DNA的诱变
8.1无需表型选择的寡核苷酸介导的诱变
8.2A用简并寡核苷酸在小段DNA序列中产生大量突变
8.2B基因合成:用互为引物的长段寡核苷酸合成目的的序列
8.3区域头分区诱变
8.4DNA的接头分区诱变
8.5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定点诱变
第9章DNA导入哺乳动物细胞
9.1磷酸钙转染法
9.2利用DEAE-葡聚糖的转染
9.3电穿孔转染发
9.4脂质体介导的转染
9.5被转染哺乳动物细胞的选择
9.6遗传报道基因系统概述
9.7A报道基因活性的同位素分析方法
9.7B非同位素分析报道基因活性
9.8反转录病毒转导系统概述
9.9建立特异的反转录病毒产毒细胞系
9.10制备高滴度反转录病毒上清的瞬时转染方法
9.11大规模制备和浓缩反转录病毒原液
9.12反转录病毒原液中辅助病毒的检测
9.13用反转录病毒在体外及体内感染细胞
第10章蛋白质分析
10.1蛋白浓度测定
10.2蛋白质的单向SDS凝胶电泳
10.3使用OFarrell系统的双向凝胶电泳
10.4凝胶中蛋白的染色
10.5免疫印迹和免疫检测
10.6凝胶过滤层析
10.7离子交换层析
10.8免疫亲和层析
10.9金属螯和亲和层析
10.10肽的反相分离
10.11通过表位标签纯化重组蛋白
10.12免疫沉淀
10.13克隆化基因的体外转录和翻译
10.14氨基酸代谢标记
10.15分离蛋白质用于微量序列分析
第11章免疫学
11.1酶与抗体的偶联
11.2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
11.3单克隆抗体上清液和腹水的制备
11.4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11.5兔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
11.6从抗血清、腹水或杂交瘤上清液中纯化IgG抗体
11.7免疫原性肽的选择
11.8抗肽抗体的制备
第12章DNA-蛋白质相互作用
12.1从哺乳动物细胞中制备核提取物和细胞质提取物
12.2DNA结合蛋白在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变动分析
12.3甲基化干扰分析法和尿嘧啶干扰分析法
12.4DNA酶Ⅰ足迹分析法
12.5蛋白质与核酸的紫外交联
12.6用生物素/链亲和素亲和系统纯化DNA结合蛋白
12.7编码DNA结合蛋白的cDNA的检测、纯化和鉴定
12.8用体外合成的蛋白质分析DNA蛋白质相互作用
12.9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的亲和层析纯化
12.10PCR辅助结合位点选择确定蛋白质-DNA序列特异性
第13章酿酒酵母
13.1酵母菌培养基的制备
13.2酵母菌的培养与操作
13.3酵母菌细胞的诱变
13.4酵母菌的克隆载体与基因
13.5酵母菌表达载体
13.6酵母菌载体与表达产物的检测
13.7将DNA导入酵母菌细胞中
13.8利用互补作用克隆酵母菌基因
13.9从酵母细胞中分离除去质粒
13.10克隆化酵母DNA的操作
13.11酵母DNA的制备
13.12酵母菌RNA的制备
13.13制备酵母蛋白抽提物
第14章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
14.1组织、胚胎及单细胞的固定、包埋及切片
14.2冰冻切片
14.3细胞RNA的原位杂交
14.4杂交探针的检测
14.5放射自显影原位杂交玻片的复染和压片固定
14.6免疫组织化学法
14.7用非同位素进行原位杂交和检测
14.8低丰度核酸的检测:原位PCR和杂交
第15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15.1PCR扩增DNA:标准程序和优化
15.2利用PCR产物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
15.3通过PCR方法对微量DNA进行定量分析
15.4PCR扩增RNA
15.5用于基因组测序及足迹分析的连接介导PCR
15.6利用单侧PCR(锚式PCR)进行cDNA扩增
15.7PCR产物的分子克隆
15.8通过PCR差异显示mRNA
第16章蛋白质的表达
16.1概述: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16.2T7噬菌体RNA聚合酶/启动子表达系统
16.3融合蛋白载体表达概述
16.4融合蛋白的酶解和化学裂解
16.5麦芽糖结合蛋白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16.6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16.7硫氧还蛋白融合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16.8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概述
16.9昆虫细胞培养的保存及重组杆状病毒的产生
16.10杆状病毒系统表达和纯化重组蛋白
16.11概述:蛋白质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
16.12用COS细胞短暂表达蛋白质
16.13痘苗病毒表达系统概述
16.14细胞系和痘苗病毒贮液的制备
16.15重组痘苗病毒的制备
16.16重组痘苗病毒及其产物的鉴定
16.17用痘苗病毒/T7RNA聚合酶系统表达基因
16.18自主调节的四环素控制基因的诱导表达系统
第17章蛋白质磷酸化的分析
17.1蛋白质磷酸化概述
17.2培养细胞用32Pi标记和用于免疫沉淀的细胞裂解物的制备
17.3磷酸氨基酸分析
17.4分析非标记蛋白质的磷酸化作用
17.5酶法检测磷酸化作用
17.6用外源性底物分析蛋白激酶
17.7研究蛋白磷酸化的渗透策略
第18章生物信息学
18.1用BLAST程序组进行序列相似性搜索
第19章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析
19.1利用相互作用阱/双杂合系统确定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19.2与GST融合蛋白结合的蛋白质的亲和纯化
19.3基于噬菌体表达克隆来确认相互作用蛋白质
附录
附录1试剂和溶液
附录2标准测量值和数据
附录3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附录4试剂和设备的供应商
附录5参考文献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