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困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 走出困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 走出困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走出困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96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尹保云 主编

出版社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C5-9-2

上书时间2024-10-22

墨初书院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尹保云 主编
  • 出版社 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7
  • 版次 1
  • ISBN 9787811091373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5页
  • 字数 285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的书名为《走出困境》,它有两个含义:一是走出理论的困境,二是走出实践的困境,从而对理论与现实都有一个新的认识。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不断创造矛盾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换句话说,是一个不断陷入困境又不断走出困境的过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方针的正确指引下,中国走出了教条主义和计划经济模式的困境,从而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不适合时代潮流的、不适合进一步发展需要的认识、观念、制度、习惯还广泛地存在于社会各个角落。中国目前存在的分配问题、腐败问题、城乡差别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从根本上说是旧的观念因素、旧的体制因素没有彻底清除的产物,是现代性不充分的结果。因此,要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和谐的现代社会,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地推进观念与制度结构的变革。

  本书就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实践中的一些问题的:第一部分包括三章,是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理论发展问题的思考。第l章探讨了马克思对现代化与现代性的一般理解。该章对马克思与启蒙学者的现代化观作了比较,分析了马克思与启蒙学者的一致之处和不同之处,以及马克思学说中存在的工具理性因素与价值理性因素的统一及其在实践中的表现。第2章探讨了“依附”概念的起源。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激进依附论的介绍与研究已经很多,但对于其源头的研究却比较缺乏。作者在这一章中,集中探讨了从马克思到列宁的关于落后国家现代化的思想,指出其中的合理因素和局限性,对于我们以科学态度正确看待经典思想很有参考价值。第3章对沃勒斯坦企图把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融合起来从而超越“左”与右的理论探索,作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沃勒斯坦陷入理论困境的原因的分析,相信会使读者感到新颖而具有启发性。这三章的目的,不是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现代化理论作一个系统的评述,而是就几个突出的侧面,揭示出其在探索现代化规律中遇到的理论难题。这些理论难题的存在说明,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以及各种新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放弃盲信盲从,才能找到思想发展与理论创新之路。

  第二部分是经验陛研究,探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在目前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第4章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激进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作了新的分析。作者揭示了激进主义的传统的和现代的根源,指出只有继续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现代化发展进程,才能最终铲除滋生激进主义的土壤。第5章接触到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与制度结构中的又一个顽疾,即不能容忍个人利益与民营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坎坷成长历程的研究,作者指出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其自然的驱力,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是认识到这个规律,才不断调整政策并适应这一进程。第6章对大家关注的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问题作了新的思考。通过对一个乡镇的个案研究,作者揭示了与“村民自治”的民主化运动相违背的官僚化过程,并提醒人们注意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向运动现象。第7章和第8章属于同一个主题,即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规范的重建问题。前者对导致中国目前道德失范的教育上与体制上的各种原因作了分析,后者对中国由传统人际信任向现代人际信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作了探讨。

  本书是教育部在“十五”规划期间的立项课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研究成果。这个课题由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尹保云负责。参加写作的主要是青年学者队伍,他们的知识结构与理论框架新、外语好,并且有探求真理的客观态度和追求学术创新的热情,比较适合现代化这一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希望这本书能够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

  本书撰稿者为尹保云(第l章)、高兴松(第2章)、安然(第3章)、王文章(第4章)、董向荣(第5章)、刘丽(第6章)、杨桦(第7章)、陈华珊(第8章)。全书由尹保云统改定稿。

  北京大学易杰雄教授、薛汉伟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对全稿进行了审阅。他们的许多宝贵意见在修改中被采纳。本书得以顺利出版,有赖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对学术著作的重视。在此,对这些单位和个人的帮助表示特别的感谢!
【作者简介】
尹保云,男,1953年生,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化理论、世界现代化进程比较以及马克思主义等的研究与教学。在国内外表中、英文学术论文60多篇,合著多部,个人专著有:《韩国为什么成功:朴正熙政权与韩国的现代化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第1章 马克思的现代化观

    一 启蒙理性的普遍性问题

    二 私有财产与现代社会

    三 马克思的历史图式

    四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联合

  第2章“依附”概念的起源

    一 马克思的“依附”概念

    二 列宁的“依附”概念

  第3章 现代世界体系的困境

    一 现代世界体系的三个维度 

    二 现代世界体系的基本结构和半边缘

    三 沃勒斯坦的反现代化观

    四 重建世界体系的失败

第二部分

  第4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主义

    一 何谓激进主义 

    二 现代性的挑战与激进主义的形成

    三 建设新中国与激进的发展战略

    四 “文化大革命”与激进主义的高峰

  第5章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驱力与阻力 

    一 恢复民营经济的背景

    二 市场取向的改革与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 世纪年代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契机

    四 民营经济崛起的社会政治影响 

    五 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第6章 中国乡村权力结构的变革的怪圈

    一 中国乡村权力结构的历史沿革 

    二 村民自治的反向运动

    三 乡镇政权的权力结构及运行特点 

    四 如何走出官僚化的怪圈 

  第7章 中国现代化转型期的道德失范

    一 中国社会目前的道德状况前言

    二 道德教育与道德失范

    三 制度建设与道德失范 

  第8章 中国人际关系中的信任缺失 

    一 中国传统上人际信任关系的特点  

    二 低信任与经济组织不发达的关系 

    三 社会转型期人际信任的缺失与重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